清代明史研究专家傅梦麟在研究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曾总结出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论:亡元者,国珍也!
是的,在傅梦麟看来,对元朝危害最大的的不是陈友谅,不是张士诚,更不是朱元璋,而是这个在元末乱世中存在感极低的小军阀方国珍!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打响反元第一枪的方国珍,竟然毫发无伤地度过了整个元末乱世,最后居然还能“在太祖迅霆之下独乐天年,保子孙安享富贵厚禄”。
那么,号称杀尽江南百万兵的朱元璋,为何独独放过了这个与自己争霸天下的乱世枭雄呢?
一、海洋:造反的温床
方国珍出生于今天的浙江台州地区。自古以来浙江地区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紧俏的耕地资源逼得当地百姓不得不向海洋求生活。在秦朝时期,这个地方就出现了一个叫东海外越的海民群体,他们浮舟于波涛之上,逍遥于编户之外,政府既不能征其赋税,也不能发其徭役。这种不受管制的坏榜样,历来都为大陆统治者深恶痛绝!
这也就意味着,闽浙一带的穷山恶水,天然就给百姓提供了跟中央政府对抗的资本!但同样的,由于有海洋贸易这条生路可供存续,这一带的百姓并没有太强烈的政治野心。他们最大的政治诉求就是朝廷能开放海禁让他们做生意,另外不要过度欺负他们就行。
但在大多数时间里,大陆统治者连这一点政治诉求也不愿意满足。从秦始皇迁徙囚徒,修建亭嶂,防备东海外越开始,到满清统治者迁界禁海,闭关锁国,大陆统治者对这些化外之民的恶意几千年来一以贯之!历朝历代,对这些海民态度最友善的王朝,非蒙古人建立的大元莫属!
南宋末年,有两个盘踞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海寇头子,朱清跟张瑄。二人都是私盐贩子出身,由于遭到南宋政府打击,不得不越狱入海,落草为寇,最终成了沿海最强的一股海上武装,鼎盛时拥有战船500艘。
元太祖灭亡南宋后,急需东南一带的粮食来供给大都的运转。但靖康之后,南北分裂百余年,加上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大运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大家都知道,大元以懒政闻名。忽必烈并不愿意花大价钱疏通京杭大运河,于是就打上了海运的主意!
但是,海运系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造船需要时间,船工水手的培训也需要时间。忽必烈灵光一闪,萌生出了招募海盗就地取材的办法!朱清、张瑄的海盗集团就抓住这次机会成功洗白上岸,成了大元政府南粮北运项目的首席承包商,还摇身一变混了个漕运万户的“公务员”编制。
大元的海上运粮平台就这么在一帮海盗的加盟下搭建完成,并顺畅地运转了将70年。
二、盐贩守国门,海盗死社稷
但俗话说得好,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啊!命运后来跟元朝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至正八年(1348年),一个叫方国珍的私盐贩子同样也因为遭到政府通缉,走上了朱张二人的老路,下海“创业”去了。
此时距离元末红巾军起义还有3年,元政府表面看起来还算是天下承平,而方国珍却已经打响了反元第一枪。后来朱元璋还拿这件事刁难过方国珍:“当尔起事之初,元尚承平,天下谁敢称乱?惟尔倡兵海隅!”
殊不知,当时浙江沿海的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由于元政府懒政,地方豪绅势力空前膨胀,他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其他地区的百姓还在咬牙忍受,但在耕地资源原本就贫瘠的浙东地区,百姓的忍耐度已经到了极限。
当时沿海村落的百姓都会在村口高举一面反旗,上书打油诗一首:“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可见当时的浙东地区遍地干柴,一点就着。
但这个地方的百姓特别的与众不同,其他地方的百姓造反肯定是要杀入大都,再不济也要裹挟百姓,攻掠城镇。但浙东地区百姓举起反旗后,却一个劲地往海里跑。用方国珍的话说就是:“今酷吏藉之为奸,媒蘖及良民,吾若束手就毙,一家枉作泉下鬼,不若入海为得计耳!”因此,所谓方国珍起义时“元尚承平”,纯粹是幻觉。
只不过当时沿海的老百姓没有往内陆闹腾,这才使得局面看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早就已经反了!浙东的乱情让元廷十分警觉,这帮乱民比红巾军可怕多了,他们要是截断了海路运输,那朝廷还不得完犊子呀?
于是江浙福建一带的元朝海军多次对方国珍展开围剿,但屡战屡败。每次都不得不捏着鼻子招安方国珍,累计给了他卫国公、太尉、江浙左丞等一系列头衔,这才暂时稳住这个私盐贩子。
但别管败多少次,像方国珍这种盘踞在国家命脉之上的巨寇,朝廷是一定会想办法弄死他的,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毕竟朝廷“上自公卿士大夫,下至府吏胥徒,岁以海漕之迟疾、丰俭,顺阻为忧喜,休戚之分”呀!
1351年,正当元朝准备开始下一次围剿时,红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朝廷自顾不暇。方国珍趁机拿下了浙东沿海的明州(宁波)、温州和台州。占据了一块小小的根据地后,方国珍就开始埋头发展,他兴海贸,疏河道,均田赋,筑堤坝,兴学宫,抗倭寇,确实做了不少好事!
这时候他手下有一个叫章子善的谋士给他出了一个隆中对:
今豪杰并起,有分裂之势。足下奋袂一呼,千百之舟,数十万之众,可立而待。溯江而上,则南北中绝,擅馈运之粟。舟师四出,则青徐、辽海、闽广、瓯越,可传檄而定。审能行此,人心有所属,而霸业可成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领导啊,大元七省二十八府在你肩上扛着呢,干吧!
但方国珍对自己的实力有着清醒的认知。没错,自己手里掌握着东亚第一海军,纵横沿海,可以来去自如。但问题是,他的力量无法深入内陆啊!
为什么呢?因为士大夫阶层不支持他呀!方国珍举事之初,也曾假模假式地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邀请浙江名士达海和赵惟恒进幕府辅佐,结果这两人非但瞧不起人,还搞人身攻击侮辱他。方国珍气得直接把这两个书呆子给沉了江。
这种“不文明”的举动很快就让他上了士大夫阶层的黑名单。知识分子见他都像见了洪水猛兽一样,尤其是他辖区下的青田进士刘伯温,更是三番五次带着元朝官军来围剿他。方国珍哪里斗得过这位活诸葛,被打得满地找牙不说,还差点就要被赶进大海,最后还是靠着贿赂元朝才把刘伯温给下了大牢。
刘伯温
所以方国珍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他明白自己是争不了天下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
话说,元朝之所以这么随便地就把剿匪先锋刘伯温给下了大狱,并不完全是受了贿赂那么简单,而是他们遇到了大麻烦,需要借助方国珍的力量帮忙摆平。
元末大起义之后,另外一个私盐贩子张士诚占据了今天的江苏一带的产粮区,直接掐断了元朝的东南漕粮供给,这犯罪性质可比方国珍恶劣多了!
1354年,大元倾举国之兵南下围剿张士诚,元相脱脱带着百万大军将这私盐贩子围在了高邮城。眼看就要收官了,可就在这时,元朝内部矛盾爆发,脱脱被捕,元军临阵换帅。许多脱脱系的军队自动解散,张士诚趁机杀出大败元军,赢得了这场元末巨鹿之战的胜利。
然后,骚操作来了!
张士诚在战后非但没有加把劲把元朝送走,反而在3年后跟元朝达成互不侵犯协议,答应每年给他们提供20万担漕粮续命。
张士诚搞出这种波匪夷所思的操作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在占领区的施政方针就是元朝的翻版,也就是搞小政府大社会那套,对豪绅无限放纵,所以张士诚死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怀念他。可这种东吴式政权是没有扩张意愿的。因为豪绅们只要小民尊严,不要大国崛起!第二,高邮之战的胜利完全是元朝内部矛盾所致,张士诚只是击溃他们,没有歼灭他们。人家重整旗鼓还能再来。后面三年元朝卷土重来,一度把张士诚搞得非常狼狈!期间方国珍就在南线配合元军围殴张士诚,打了个七战七捷。
张士诚一想,反正也没有争霸天下的决心,那还打什么打,咱们握手言和好了。粮食问题解决了,那谁来负责漕运呢?要知道,早在张士诚之前,元朝的海运系统就已经被方国珍给霍霍了。无奈之下蒙古人只好捡起老祖宗的智慧,就是你了卫国公。
说实话,元朝能苟到1368年,全都是这俩私盐贩子的功劳!而且,朱元璋能得江山,这哥俩也算居功至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他们签的这个协议稳住了元朝,那元廷肯定会不顾一切,南下跟起义军拼命,而不是在之后长达14年的时间里优哉游哉地在北方搞内斗。一旦元军南下,住在他俩旁边的朱元璋还能猥琐发育吗?
张士诚
三、肩扛大明海疆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势力日益膨胀,这哥俩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张士诚咱们就不说了,这私盐贩子就是个没出息的玩意,老朱抓住他之后直接就勒死了。他手下那帮豪绅很快就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没有大国崛起,就没有小民尊严。
但方国珍落网之后,老朱非但不杀他,就连他手下的海盗集团也被洗白成了大明正规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起因是方国珍投降的时候,他手下很多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海民不愿意再接受“帝力王法”的管辖,形成了以叶希戴和王子贤为首的海上抵抗势力。海洋与大陆,海民与王权的矛盾,在他们身上延续了下来。
偏偏朱元璋又是一个典型的大陆主义者,根本就不愿意拥抱不可控的海洋。对这帮不愿意接受王化的刁民,那更是深恶痛绝。于是洪武元年,朱元璋派汤和下海剿匪,结果被打得屁滚尿流。汤和也因这次惨败,在明初第一次授勋的时候,只封了个第二档的中山侯!
汤和
此后3年,叶希戴和王子贤多次袭击东南沿海,朝廷围追堵截,疲于奔命,却一无所获。
朱元璋一看,这样不行啊,专业的事得找专业的人来干,就是就找来了方国珍的侄子方鸣谦询问对策。你们这一家子常年跟海洋打交道,有没有办法帮我对付这帮烦人的倭寇。
方鸣谦说,你们现在这个办法太笨了,不能只在岸上布置军事据点防守,那样只会疲于奔命。应该直接到海岛上去建立基地,与岸上的卫所形成联动,“使倭不得入海门,入亦不得及岸”。
朱元璋又问,道理我都懂,但要到海上布防,我上哪去找那么多熟悉海战的兵员呀?
方鸣谦的答案是:于旧时伪将中访募兵补充。
那问题就来了,明初擅长海战的“旧时伪将”都是谁的人呢?除了方国珍还能有谁呀!
其实新军不仅仅骨干将领都来自方氏海盗团,就连那些底层海军的来源也十分有讲究:诏靖海侯吴祯统领方国珍所部,温州、台州、庆元(明州)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尝充船户者,共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人,隶各卫为军。
好家伙,这大明海军不就是个换了马甲的方氏海盗团吗?
就冲这一点,朱元璋就不敢轻易弄死方国珍。不然这大明沿海七省二十八府的地界就要提前百年尝尝倭寇之患了!
方国珍
文史君说
洪武七年,方国珍在南京寿终正寝,朱元璋亲临祭拜,备极哀荣。方国珍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打响造反第一枪还能活到最后的出头鸟。方国珍能有此奇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海给他带来的庇护。否则他不可能在政府军的围剿下生存下来。当然,他能认清自己的定位,从来没有任何争霸天下的非分之举,这也是朱元璋愿意放过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方国珍传》。
袁灿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天地出版社,2022。
[日]上田信:《海与帝国:明清时代》,高莹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