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世瑞 | 传统廉洁文化的价值理念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敬天、爱民、崇德、用贤、尚廉等价值追求和修身、家教家风、隆礼重法践行方法。对廉政文化作学理化提炼,敬天是哲学基础,爱民是核心内容,崇德是基本理念,尚贤是关键环节,倡廉是基本纲领。

敬天,心存敬畏

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很早就开始"究天人之际",从而形成了遵守天则、师法天道的"敬天"思想。《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汤武革命,周人通过淡化神的人格色彩,降低神的莫大权能,减少对神的盲目信仰成分,增加对神和人关系的中介环节——"德"的理性探索并认为,"天其永我命""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思想家们,相信或承认苍天对人类的主宰地位,相信天命,主张在"天"或"命"面前不能为所欲为,而要有所敬畏。据《论语·季氏》记载,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由"敬天畏命"理念衍生而出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外显为天理昭昭的超自然力量对人们行为的严格检视,内隐为官吏敬畏天命的文化心理。对于为官者来说,在做人应常怀的"敬畏之心"外,还要有更高的标准,那就是应有为政者的"敬畏之心"。

爱民,以民为本

"国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的核心内容。早在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吕尚在汲取商纣王因贪婪腐败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后,提倡"廉洁爱民、厚禄养廉"。《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集中表述。《左传·桓公六年》记载了季梁与随侯关于民神关系的一段对话,提出了"民为神主、先民后神"的思想。敬神背后是爱民,人本神末,人为目的神为工具,人为尊奉、祭祀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战国时期的孟子就君主、民众与国家三者的重要性加以比较,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学说。北宋司马光认为,"民者,国之堂基也",为政在顺民心。这些"民本"思想构成了传统廉洁文化的基础。

崇德,为政以德

"德"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重要观念。孔子主张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整部《论语》的核心就是"仁德"。重视官德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精华所在。所谓"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合德,认为天理跟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官员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民生的福祉、法律的尊严、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然而,"德"并不是空的。先秦以来,文献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德"的系统性论述,其中,节俭、爱民、正身、律己,都是"德"的重要内容。"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德"的核心是为民、务实、清廉,廉洁奉公被视为政者最基本的德性要求。此外,传统廉洁文化将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首要标准,把德与选官制度结合起来。《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只有选拔、任用德行好的人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才能在根本上为廉洁奉公官德品质的生成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保障。

尚贤,尊贤使能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中国古代很多学派都提出过"尚贤"或类似的主张。孔子主张任用贤才,认为任用正直的人,民众才能信服;反之,任用不贤者,则民不服。"尚贤使能"是治国的关键。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从尚贤的思想内涵来看,主要有三:一是反对任人唯亲,提倡重视才能。二是主张统治者要求贤若渴。秦穆公任用百里奚,公孙枝认为,"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战?"这把尚贤、信贤、用贤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三是让民众来评价,实际考察,先试而后用。《论语》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倡廉,廉为政本

"廉者,政之本也。"古人早已认识到,官员的廉洁是政体延续的命脉所在。《周礼·天官冢宰》中提出了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六条标准:"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是为官之本,必须具备善行事、通政令、忠职守、正品行、严执法、明思辨等能力和品格,才能称得上是"廉"。古代政治家还把廉洁与政治相结合,强调"廉"是治国理政的四大纲领之一。《管子·牧民》中称"国有四维"。何谓四维?即:礼、义、廉、耻。明代著名学者薛瑄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不妄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上乘境界,"不苟取者"是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不敢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不妄取"者靠觉悟,"不苟取"者保名节,"不敢取"者畏法纪,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廉洁境界是不同的,而背后反映的则是其思想境界。

  作者:

文:陈世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incentive-icons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64015文章数 3097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