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3年12月27日,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病逝,后世称唐高宗。他的妻子正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
为此,武则天下令,命人在关中一带选择吉地,而这片吉地就是日后气势恢宏、埋葬着这对夫妻皇帝的乾陵。
巧合的是,从选址那天起,乾陵就发生了不少离奇的事,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乾陵的热度依然不减,只因一些谜团至今也没解开。
武则天影视剧照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约六公里处的梁山上。
乾陵为什么会建在梁山上呢?这里面暗藏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
李治病逝后,为寻求宝地,武则天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能占星卜术的方士,同时入选的有两个人,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则是在宫内执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袁天罡率先从都城长安出发,冀希望在黄河两岸找到那块风水宝地,然而两岸虽藏着中华之灵气,但却没有一处入他法眼。
失望之余,袁天罡只好去向关中。一天夜里,天空晴朗,袁天罡仔细观测着星相。
突然,远处的一座山峦紫气泛着霞光一飞冲天,恰好与空中的北斗星正面相交。
袁天罡喜不自胜,狂奔到山峦上,寻找方位、精准定点。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东西作标记,他只好摸出口袋里的铜钱,放在中心点上,可转念一想,要是铜钱被风刮走或是不见了呢?于是,袁天罡捧一些土把铜钱盖上,回朝廷去了。
袁天罡 袁天罡、李淳风画像
太史令李淳风去了哪里呢?
他沿着渭水一路向东。同样,渭水河养育着千千万万个生灵,可仍然没有一处适合李治。
不久,李淳风来到秦川大地,一日,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李淳风发现一处突兀的石山:
从南往北看,石山好像一位妙龄女子赤裸着身子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位女子五官精致,双乳坚挺圆润,小腹稍稍隆起,一眼肚脐宛若真人秀;
更为神奇的是,双腿微微分开,中间流淌着一股日夜不息的清泉!
李淳风大喜过望,急忙奔向山头,以自己的身影作参照取子午,用附近的碎石摆了一道八卦,接着拔出发针在两条鱼的相交处扎下去,操作完后就地回京师复命。
在长安,武则天听说袁、李二人把吉地都选在了梁山,于是决定派人去复查。
来到梁山,一帮大臣惊呆了!让他们惊奇的不是这块风水宝地,而是李淳风扎下去的发针刚好穿过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
就这样,乾陵应运而生。所谓乾即天或阳,坤为地或阴,梁山上的晴空是天,躺着的妙龄女子就是地,天地阴阳交合,便会滋生万物。
当然,这里也是武则天最后的归属,所以,乾陵就成了历史上葬着夫妻皇帝的绝版陵寝。
乾陵图片
乾陵由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设计,陵园仿长安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郭城三部分,由于此时正是盛唐,经济实力雄厚,所以仅中轴线就长达4.9公里。
相关文献记载: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南北城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
城内献殿、偏房、回廊、阙楼一应俱全,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30万平方米。
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后期唐王朝由盛转衰,还在乾符五年(878年)爆发了黄巢起义。
黄巢的义军迂回作战,走遍了包括今天山东、河南、安徽等大半个中原,由于没有群众基础和经济来源,如何筹集军费就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就这样,黄巢想到了乾陵,他坚信,只要打开乾陵,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40万军队出动了,他们对乾陵进行疯狂挖掘。黄巢做着美梦,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尽管他的人挖了一条长几百米、深约40米的壕沟,但却始终没找到墓道口。
前来剿灭的大军逼近,黄巢只好放弃,以至如今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若隐若现,而这条沟就被人们称为“黄巢沟”。
乾陵躲过了一场浩劫。40万军队为什么没能完成盗墓任务呢?反过来,不正好应证有股神秘力量在暗中保护吗?
黄巢沟
无独有偶,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各方势力为解决粮晌问题对帝王陵墓进行了毁灭性挖掘,民间盗墓成风,盗墓人渴望一夜暴富。
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最凋零、最蹉跎的岁月。
其中有部电影叫《东陵大盗》,剧中主角孙殿英出动十万士兵狂洗清东陵,关于过程不再多讲,但单就西太后含在口中的那粒夜明珠据说就没法估价。
国民党的抗日将军孙连仲也想到了这一点。由于连年作战,中央不拨付军费,部队开支因此捉襟见肘,所以孙连仲便派兵进驻乾陵。
而这一次,孙连仲和孙殿英的目的一样,但手法却不尽相同。
孙连仲安排一个师的兵力在这里真刀真枪地搞军事演习,隆隆炮声中炸毁了许多山头和隐蔽空间,志在找到墓口。
乾陵俯瞰照片
然而他和黄巢的结局一样,以一个师的兵力外加现代化火炮也没有孙殿英那么幸运。
就这样,乾陵经历了野蛮洪荒和近代文明的洗礼,被糟蹋得千疮百孔,但它的主体和墓道口却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当然,后来几个农民放炮炸石,让墓道口重见天日却是建国以后的事。所幸国家对乾陵进行了保护性挖掘。
结果,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一模一样。
那股神秘力量又一次成功保护了乾陵。难道,袁天罡和李淳风早有预料?
抗日将军孙连仲照片
关于乾陵,还有些趣闻与大家分享。
熟悉历史的朋友大多知道,中国有两个乾陵。一个是上文的乾陵,另一个则在辽宁北宁,墓主人是辽(契丹)景宗耶律贤。
关于两者的规模我们不作比较,但两个墓主相隔三百多年,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耶律贤和李治即位后因长期生病不能上朝,双方都放放心心地把摄政大权交给皇后;
两位皇帝都先于皇后离世,耶律贤死后皇后萧燕燕临朝称制,用刚柔并济的手段还原了一个强大的契丹,去年,一部风靡全国的电视剧《燕云台》就讲述了这一段。
那武则天呢?气魄不亚男儿,武周政权让中华再次鼎盛了十五年,执政期间八方来朝、四夷来贺,而且还是历史上唯一功成身就的女皇帝。
在这里,笔者不禁浮想,难道乾真有那么神伟,而坤注定就是绕指柔吗?
萧燕燕剧照
对乾陵,有个学者近乎痴迷,这个人就是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科研室主任秦建明。
在陵墓打开前,秦建明相信里面一定埋藏着不可胜数的稀世珍宝和器皿,也许王義之的旷世奇作《兰亭序》或会现真身,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秦建明突然觉得这些货真价实的实物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建明有新发现。
一次,秦建明随手翻阅相关资料,发现航拍的乾陵照片上竟然有不少大小不等的圆圈。
这些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秦建明再往前查阅,又有惊人发现,原来二、三十年代乾陵的航拍照片也同样在报刊上出现过。
接下来,秦建明去查找关于乾陵的古书和资料,然而史书却没有半分记载,可堂堂主任为什么要转变研究方向呢?就这样,“乾陵麦田怪圈”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乾陵怪圈照片
一时间,专家、学者蜂拥而来,试图揭开“怪圈之谜”。
他们去现场实地勘测,并对当年航拍的照片作了特效处理。处理后照片上显示:这个圆环直径约110米,环宽约3米,处在较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调,和周围田野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秦建明确定:这些圆环是历史遗迹,由人工制造产生,绝不是天然形成的。
随着研究深入,“乾陵怪圈”依然透着古怪,至今没有定论,但却有4个明显的特征。
1:怪圈没有人为构造和机械制作留下的痕迹,地上也没有洞或塌陷;
2:麦田上的复杂图案都是由重力或其它力量造成,农作物的茎部只是变得扁平,很少有折断的;
3:怪圈中的图案各不相同,由开始的一个逐渐变化成两个或三个相似的圆,同时还出现过像蝎子、蜜蜂、鲜花等动物一样的图案;
4:面积之大令人惊叹,总面积超过一个标准足球场。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读者有何感想。个人以为,专家团队的结论仅仅归纳了乾陵麦田怪圈的现象,但对形成之谜、作用之谜却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
难道它又是一种神秘力量?这股力量或许远超怪圈本身。因为这一现象在其他帝王陵墓上从来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