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最近在微博上,我无意间翻到了一位父亲的无奈发声。
他的儿子刚踏入青春期,近半年来,父子间的关系如同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每当放学回家,孩子总是径直躲进自己的房间,仿佛那扇紧闭的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偶尔的交流,也只是为了索取所需,稍有不顺,便面色阴沉得可怕。
父亲曾多次尝试与儿子促膝长谈,但每次都如泥牛入海,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孩子的沉默与冷漠,让做父亲的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
看着曾经与自己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儿子如今变得如此疏离,这位父亲满心焦虑、万般无奈。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总能让家长们陷入一场又一场的“苦战”。
曾经那个依偎在怀中的小天使,突然间仿佛变成了浑身是刺的“小怪兽”,叛逆、敏感,一言不合便怒火中烧。
面对这样的转变,又有哪位家长能够泰然处之呢?
遇到这样一个情绪多变、难以捉摸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去引导他们,与他们共度这段特殊时期呢?
01 与青春期孩子正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营养的改善,现在青春期其实都早已提前了,许多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已经踏入了这个特殊时期。
这也让很多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家长打了个措手不及。
我们要看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行为难以预测。
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我和个性;
另一方面,又由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在情绪管理和换位思考方面仍存在困难,容易冲动和偏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选择以硬碰硬的方式进行教育,那么亲子关系势必会陷入紧张和对立。
在一部名为《成长的烦恼》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令人深思。
13岁的男孩张晓明正处于青春期,他对于母亲的过度关心和干涉感到极度反感,母子之间矛盾重重。
张妈妈是个细心且严格的母亲,她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发展。
然而,孩子却常常与她的期望背道而驰,这让张妈妈很有挫败感。
一次,张妈妈得知学校有一个数学竞赛,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给张晓明报了名。
但当她告诉孩子这个消息时,张晓明却坚决反对,他甚至大喊:“我死都不会去参加的!”
张妈妈被孩子的态度激怒了,她一气之下摔碎了张晓明心爱的模型。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张晓明,他冲进自己的房间,反锁了门,整整一天都没有出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子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张妈妈无法理解,为什么曾经那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会变得如此叛逆和难以沟通。
而张晓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最反感的,就是妈妈总是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她从来不问我的想法,只是按照她的意愿来安排我。”
当被问及何时最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时,他表示:“每当我心情不好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唠叨个不停,这让我更加烦躁。”
张晓明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众多青春期孩子的真实写照。在这一阶段,父母的强制和压迫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和对抗。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我们试图通过强制和压迫来让他们屈服,那么最终只会将他们推得更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02 青春期碰撞,父母以退为进是智慧之举
心理学上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意在指出,微小的变化可能带动整个系统的巨大连锁反应。
在育儿领域,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家长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微小态度和反应,都可能对他们的成长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
到底是选择与孩子硬碰硬,导致关系紧张、矛盾升级,还是选择以柔克刚,促进和谐共处,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摒弃强硬对抗的做法,以更为柔软、包容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保持沉默与适度妥协
张阿姨的女儿今年刚升入初中,面对青春期的种种挑战,张阿姨却显得从容不迫。当我们向她请教秘诀时,她淡然一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学会闭嘴和让步。”
她解释道,自从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她就很少再对女儿进行无谓的说教和唠叨,而是更多地选择倾听和理解。
同时,对于女儿的一些合理坚持,她也会给予适度的妥协和支持。这种看似“无为”的做法,却让母女关系愈发地和谐融洽。
过多的言语干涉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和叛逆,而适时的沉默和妥协则能够传递出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2.角色转换,成为孩子的“并肩战友”
心理学教授李松蔚在分享自己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经验时提到:“家长要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为此他建议家长们放下身段,与孩子成为朋友,共同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挑战。
以网络游戏为例,李教授指出,如果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不妨试着去了解游戏背后的吸引力所在,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游戏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不仅能够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位家长就成功运用了这种方法。她的儿子在青春期时非常迷恋一款网络游戏,而她没有选择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是主动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讨论游戏。
在共同的游戏过程中,她不仅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所在,还成功引导孩子将兴趣从游戏转向了更为有益的学习领域。
最终,她的儿子不仅顺利度过了青春期,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需要学会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通过保持沉默与适度妥协、角色转换与并肩作战等智慧之举,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更为紧密、和谐的关系,共同迎接成长道路上的种种挑战。
结语
《青春不迷茫》一书中提及:“青春期,如同翻涌的海洋,既深沉又汹涌。那些表面叛逆、冷漠的孩子,其实内心深处正渴望着父母的温暖与支持。”
当孩子以倔强的姿态和尖锐的言辞与我们对抗时,那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一颗期盼理解与关爱的心。
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给予孩子肯定、激励与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分量,从而勇敢地面对挑战,享受成长快乐。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顺利渡过青春期的波涛汹涌,蜕变为更加璀璨、自信的自己,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晨曦与夕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