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历史求知所
“就是你们毁掉了我!”十四岁的上海女孩,写下了长长的遗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后从高处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江雯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读书上学的人。按照常理来讲,在学习完书上的道理以后,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他人和自身的认知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正向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反映在教育下一代这种问题上,具体的表现就是,作为父母来讲,他们比没有读过书的父母,更能体会学习的辛苦以及读书的劳累。
不仅如此,这类父母在能理解孩子压力大的情况同时,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尽量地让孩子,在如今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理解且尽可能接纳“我得好好学习”的思想。
很多知识丰富的父母,尽管没有真正地将孩子的学习旅程变成一件充满快乐的事,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减轻了孩子的痛苦。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可惜的是,这样的父母江雯月没摊上,江父和江母虽然有知识,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还不如中国式父母的传统教育手段。
这一点,从江雯月的遗书中就可以看出来。首先,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的父辈们一直遵循着一个道理,就是什么样的孩子,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
对此,读过书的父母表示这叫做“因材施教”,而知识少的父母认为这是“每个猴子都有不同的栓法”。
作为父母,他们会经过长时间地观察,来确定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娃。
对于喜欢骄傲的,就要在表扬的时候表现得稍微平淡;对于玻璃心的孩子,即使再生气也要注意一些言辞。
对于讲道理死活听不进去的,那就只能以武力值教他做人;而对于比较听话的,一般都是语言沟通加上恐吓。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诸如此类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多,这些足以说明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的没有章法。
但是江雯月的父母,就不在此列,对于这样的父母,他们的教育方式确实大错特错,很多行为也非常过分,但是从本质上讲,两人同一些十分缺德的父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自己的亲骨肉,他们并没有选择放养,而是尽可能给江雯月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物质上舒适的成长条件。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然而这样的爱,在江雯月的学习问题上,却出现了有偏差的表达,父母并没有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对她自身的好处,切实地讲给孩子听懂。
不仅如此,让江雯月感到难过的是,父母在她成绩没那么优秀时,总是会对她进行强烈的人身攻击以及辱骂。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不能理解这个原因成为孩子活不下去的理由,并且认为都是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缘故。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因为这些人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过,一个成绩不好的小孩,如果他听到的是“你的成绩怎么这么差劲!再这样就没有零花钱!”那么他也许会好好学习,也许会认为家长不近人情。
如果换一种说法,他听到的是“你好差劲啊!你怎么这么笨!什么也不是!”那么孩子的心中,此时更多的是坍塌成一片废墟。
此时,充斥在他内心的并不是“我要好好学习,向父母证明”而是“我最爱的爸爸妈妈,居然是这样想我的!”
显而易见,前一种说法至多会引起一场家庭战争,而后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江雯月就是在,类似于后者的语言攻击中,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所以她会在遗书中留下“你们只喜欢成绩好的我”“你们会在我成绩不好时,用最恶毒的语言骂我”这样的文字。
而父母对于江雯月的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江父江母在很多时候,对于江雯月也是“我想骂她就随便骂,我想说她就随便说”的状态。
江雯月认为,自己一直都是父母在外不如意的“出气筒”。对于这样的行为,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因为父母没本事,所以在外边只能收敛脾气。
而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知道孩子无法反抗,所以就肆意妄为。这样的评价对于江雯月的父母来讲,确实有点偏重。
因为一对拼命给孩子创造条件的父母,绝对不会是“我舒服就行,谁管你死活”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将江雯月彻底看成自己的所有物和附属品。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这就是“你还有脾气?!连你都是我的!”对于生气时的他们而言,作为他们辛苦养育的孩子,被无缘无故说几句,也是可以的。
而这也是中国大部分家庭,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江雯月承受的难听话更多,所以她会有更激烈的举动。
不仅如此,江父江母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他们在成为父母以后,忘记了自己儿时求学是多么艰辛。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对于江雯月的课业,他们总是会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强度是不是很累。
换而言之就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共情孩子的能力,或者这对父母根本就没想过,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这样的做法就导致,父母认为江雯月小学很快乐,而她本人则表示累得要死。
随着江雯月年龄的增长,这种认知的偏差还是没有被消除。成为初中生的江雯月依旧是拼命学习,而父母也依旧觉得她很轻松。正所谓“学习有什么好累的!”
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在父母的眼中,江雯月的学习强度还是要不断地增强。于是这个可怜女孩的生活,就被学习和被父母骂着学习,全部占满了。日积月累的重负之下,姜文月选择彻底解脱。
在她的遗书中,江雯月对父母其实有怨恨,也有最后的爱。她告诉父母要少熬夜,不要死得太早;球类的课要上完,正好锻炼一下。
并且,遗书的通篇虽然都是在说父母的行为导致自杀,但是她并没有留下“我恨死你们了”这样的话。
这封遗书的中心也被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姜文月表示父母挺好的,但是下辈子不想再成为一家人了。
这样的语言更是可以体现出,江雯月其实明白父母监督自己的学业,是真心为她的以后做打算。
她这样做的原因也不是要报复父母,让他们难过自责,选择结束自己是因为她真的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并且江雯月清楚地知道,父母的这种方式是不可能改变的,她今后的很多年都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未来生活的绝望,也是她撑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江雯月的事情,虽然是比较少数的个例,但是也反映了一些普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也是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元凶。
并且,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归根结底就是父母不会换位思考。他们不会想,如果自己儿时遭到了这样的对待,自己会不会感觉到万分难受。
而要求拥有这样问题的父母,改掉自己的毛病,也并不是非分的请求。因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是要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好的成长环境,一个相对正常地接受教育的平台。
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陪伴者和领航者,父母还应该在精神上带给孩子快乐和满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