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本文字数:161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郭晋晖
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上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第一财经就延迟退休改革的具体办法、配套措施以及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影响等问题,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熠。
第一财经: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方案有何特点和亮点?
张熠:就延迟退休来说,方案总体比较稳健温和。先前部分媒体预测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延迟到65岁,实际方案只延迟了3岁。改革以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分15年完成改革,符合小步调整的原则。女职工相对幅度大、速度快,主要是因为起点比较低。这也反映了这个改革越早启动,调整幅度能够越慢,改革影响消化期越长。
改革的亮点有二:一是对弹性原则的贯彻比较好,例如方案允许男职工向前早退休3年,因此即便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3岁,参保人仍然可以自愿选择在原先的60岁退休。而且改革方案没有修改待遇计算办法,按先前退休年龄退休仍然会保持改革前的待遇。二是侧重鼓励向后弹性延迟退休,并且既提供了激励,也提供了保障,消除了返聘人员没有正式劳动协议,缺乏权益保护的问题。
第一财经:延迟退休对于我国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有哪些作用?
张熠:本次改革的着眼点更多是考虑开发人力资源乃至夯实国家长期产业竞争力。我国正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一方面向高端产业升级需要应对先发国家的打压;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中低端产业需要面对后发国家的竞争和成本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既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必要尽可能延续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提升速度很快。
例如我国目前年轻人(25-34岁)中受高等教育比例大约是老年人(55-64岁)的9.8倍,而经合组织国家则仅为1.6倍,且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超过3倍,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弹性的方式延迟退休主要是给未来受教育程度高、有能力和有意愿继续工作的大龄劳动者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同时保障其各种劳动权益,例如休息休假、工伤补偿等。而对于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的大龄劳动者则允许早一点退休,避免一刀切。
第一财经:有劳动者反映,现在人力资源市场有条35岁的隐形红线,人们也担忧,延迟退休会否让年轻人找工作更难?
张熠:改革总体方案比较稳健,延退的幅度是有限的,这次改革主要着眼于未来,并且基于对当前35+现象成因的一种洞察。当前就业形势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力资本进步速度过快,大量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涌入劳动力市场,造成大龄劳动者过早淘汰(即35+现象)和青年人就业拥堵(毕业即失业)问题,同时也叠加了外部需求变化和国际产业竞争带来的影响。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未来10-15年间,这些受过更高教育的在职者的年龄将迫近当前法定退休年龄,就业形势会发生极大改变,所以要尽早启动改革。而且,如前面所说,从夯实国家长期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也需要做很多的改革,退休制度是其中之一。
第一财经:你觉得延迟退休需要有哪些配套政策?
张熠:我觉得既要看到总体上未来人口素质、人力资本形势的变化,也要注意到其中的个体差异性。这次改革很重要一点是打破了原来刚性的退休制度设计,允许弹性退休,既包括向前,也包括向后,更好考虑到不同人的需要。
配套改革中比较重要的是大龄劳动者的保护,很多国家针对就业能力比较弱或者身体状况已经比较差的大龄劳动者提供失业养老金、病残养老金等,这个制度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需要。失业保险基金可以一部分用于失业养老金。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一部分可以考虑用于病残养老金。另外,我觉得应当对大龄劳动者就业反歧视等有更大作为。
微信编辑| 小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