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天,他说今年实在太惨了,旗下投资的几个奶茶品牌,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正在加速大规模撤店倒闭。
我看了一眼数据,6-7月,两个月时间,国内至少消失了1万家茶饮店,大家能叫得上名字的像喜茶、奈雪、沪上阿姨等品牌都在其中。
品牌门店的存活周期,从原来的2-3年最低降到了2个月,也就是说,新店开业之后,还没过完打折促销攒人气的阶段,就差不多要考虑关掉了。
我不爱喝奶茶,但对这个行业也研究过一段时间。其实在2018年这个朋友抱怨投资喜茶无望的时候,我就在劝阻他,因为奶茶这个“商业模型”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首先奶茶行业门槛实在太低了。
说白了就是茶包和奶精冲泡,高端一点的可能用纯茶汤和鲜奶,然后加一些预制品,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门槛低,意味着可以进来赚钱的人就多。大家会发现这些年,从商场到街巷,奶茶店随处可见,一些是品牌连锁,还有一些年轻人创业者,比如毕业找不到工作,家里投资50万开个奶茶店这种。
赛道越来越卷,直到所有人都赚不到钱。大品牌再通过供应链优势,把价格砍到个位数,小品牌靠什么生存?
其次奶茶的玩法,是成瘾机制,对身体极不健康。
成瘾机制=高糖+高盐+高脂。
在营养学中,一旦食物饮品存在以上三大元素,你的大脑就会呈现出病态的奖赏机制,鼓励你一直喝下去吃下去。你想想是不是油大,特别甜或者特别咸的东西,你最爱吃?
正因为如此,奶茶的客户基本都是年轻人,中老年人喝几次身体就扛不住了,各种不舒服。但是问题来了,人的健康意识是在持续升级的,养生也在逐渐低龄化。
我办公室的小姑娘小伙子,每天拿个保温杯,餐餐轻食,吃个甜点,最好的评价就是“不是很甜”,大家已经慢慢认识到了成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
超市里的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0卡饮料,红豆薏米水,鲜榨果汁,纯蔬菜混合汁等等打着养生旗号的产品。
养生低龄化,意味着年轻人开始对奶茶敬而远之,更要求小孩不能碰奶茶,风力逐渐减弱。
最后就是消费降级。这个不过多解释了,今年各行各业消费都不太行,而像奶茶这种价格不便宜的非必需品,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总之,奶茶走到这一步,就是行业内卷+成瘾机制崩塌+消费降级,三者合力导致的结果,现在2个月倒闭1万多家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更残酷。
之前奶茶店刚兴起的时候,没那么卷,所有成本都比较低,可以说是暴利产品。但现在以及以后,能不能赚钱,要看你的生态位。
如果你是品牌拥有者,还可以赚钱,但绝不是卖奶茶的钱,而是赚投资人的钱和加盟商的钱,也就是一次性智商税。
如果你是加盟商,就别想了,基本是稳亏,如果位置不错,最后也是给房东和店员打工。
如果你是小创业者,更不用想,基本铁亏。除非,你处于不是那么卷的市场,比如小县城学校门口,但未来保不准看到你赚钱,还有更人多开。
所以我跟这个朋友,算了一下, 基本奶茶行业这些年最赚钱的,是房东、装修公司、厨具公司、品牌公司、物业公司,这些公司都是躺在奶茶店老板的尸体上吸血的。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行业都是内行杀外行,行业模型好还能共赢,但行业模型有问题,那就是庞氏骗局,从里到外,能骗一个是一个。
其次认知水平是创业最大的成本,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有些买卖从开业的那一刻就决定会死,如果方向错了,看似你是老板,实则就是食物链最底端的祭品。
任何时候,最赚钱的买卖一定是低成本、高利润、不内卷的生意,很多人说,这不都写在刑法里吗?
其实不是,主要还是认知,你能看到哪里、看多深、看多透,决定你是否能赚钱,接下来的文章,我会给大家科普几个生意,也能拿来做兼职,但我不收费,大家点个赞关注就好。
对了上期文章很多人问我,茶叶的事儿。
其实这是一个助农项目,去年在福建山区盘了几条生产链,把当地农民种的好茶带出来,一开始就送朋友,后来想着也让读者喝到性价比好茶,不挨别人骗,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也可以点击图片看看,临近中秋,给长辈、同事、客户带份好礼。茶不好、价格不厚道,立刻退款。
茶如字,字如其人,全程背书,放心冲。如果没需求就别买了,这环境,赚钱都不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