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经常账户顺差而贸易账户逆差,这放在其他经济体身上不正常,但放在日本身上说得通。金融危机后日本经常账户的主要成分从商品贸易变成初次收入,标志着其从出口创汇模式转变为海外销售创汇。
2021年以来日本的贸易账户大致呈现“V”型。前期逆差扩大,主因油价上涨抬高进口成本;2023年以来日元“过度”贬值叠加油价回落,逆差逐步收窄。
日股目前连续调整主要受日元升值和套息解锁影响,若未来弱美元+低油价能成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是可以期待对基本面的定价。
经常账户顺差、贸易账户逆差,日本怎么了?
9日,日本财务省统计数据显示:
7月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3.19万亿日元,连续18个月顺差;
而贸易方面,7月当月日本出口增长9.7%,进口增加16.8%,贸易逆差4827亿日元。
贸易账户逆差,经常账户还能顺差?!
还真是这样。
中美欧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最大的构成部分往往都是贸易账户。
例如: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由其商品贸易的巨额赤字导致;英国有很大的服务贸易盈余,但巨大的商品贸易赤字导致其经常账户整体呈赤字;而欧元区和中国,都是以商品贸易盈余推动了经常账户盈余。
但日本是一个另类,其经常账户中最大的构成部分是“初次收入(Primary income)”。
初次收入,就是本国人投资海外资产所产生的收入,主要分成“直接投资收入”和“证券投资收入”两部分。
一个经济体的初次收入如果占经常项目大头,就说明它的海外净资产规模非常之大。
日本正是这样。
这些年,日本经济不仅依赖出口还依赖出海,近20年日企海外销售和生产同时保持上升,很多企业都将整条生产链搬出国外。
截至今年5月,日经225指数市值前十大企业中,包括丰田、索尼、迅销等多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此背景下,日元贬值直接增加了日企汇兑收益、提升名义利润,政府也就能征收更多的法人税。
在21世纪初期以前,日本经常账户的盈余仍然保持货物贸易为主导,但随着出海趋势愈演愈烈,2008年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1年东京大地震之后,初次收入开始成为日本经常账户的基石。日本也从国内制造产品出口创汇的模式正式转变为通过海外制造和销售活动直接获得外汇的模式。
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很多年份里即便贸易账户赤字,也不影响当年经常账户盈余。
日本贸易账“先降后升”的逻辑
进一步看:2021年以来,日本的贸易账户大致呈现“V”型,2021-2022年走低、2023年后回升。分别由什么因素驱动?
我们可以将日本贸易账分别与国际油价、日元汇率放在一起比较:
1)贸易帐vs油价
2021-2022年,一边是旺盛的全球制造业背景,一边是刚开始发酵的地缘政治担忧,一年时间内油价整整翻了一倍。日本作为原材料匮乏但以制造业出口立足的经济体,进口成本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