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华为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已开启预订,与其他手机相比,这次的抢购潮似乎来得更猛烈,非官方渠道鱼龙混杂,官方渠道则是漫长的等待。在抢购的大军中,既有人被产品吸引,也有人通过"电子茅台"赚钱,在业内观点看来,纷纷扰扰的背后,是手机产品性质的改变,更是营销的胜利。
货源
北京商报记者在华为商城看到,截至9月9日20:30 ,已经有312.8万人预约购买新机。
相比于线上,一些线下店铺更是"信誓旦旦"。在和平里附近的一家手机门店内,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手里已经有华为三折叠的货源,但现在还不能放出来,并让记者登记了姓名、电话。对于加价问题,店内人员称货源稀少,肯定要加价,最少加8000。当被问及这种做法是否得到华为官方许可,负责人讳莫如深,仅表示自己是"华为合作门店。"
在华为官方门店,顾客当然不需要加价购买,但免不了排队等候。目前北京的华为旗舰店可以线下预约,但数量不定,在华为王府井店,闻风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就连进店也需要排队拿号。
进入门店后,顾客需要填写一张"盲订卡",随后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在平板上进行预订操作。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放出的预订名额,以当天店内得到的信息为准,预约后,顾客可以在"我的华为"小程序上查阅订单顺序、排队情况,购买成功后,门店会第一时间通知,若顾客错过通知,则只能往后顺延给下一位。
如此火爆的手机也成为商家"引流"的武器,华为门店工作人员多次劝北京商报记者下载"华为商城",并表示这里肯定现货最多,当被问及淘宝、京东、抖音等处货源情况如何,工作人员不置可否,仅表示"还是华为官方商城的数量更有保障"。
有新机发售的地方总有黄牛,尤其是像三折叠这种"耀眼"的产品。
尽管价格还未公布,但黄牛已经为其"定了价",从1.99万到8万元不等。北京商报记者在微博、闲鱼等平台上观察到,华为Mate XT三折叠"帮抢""代购"的链接层出不穷。
北京商报记者询问了一位标价2.88万元的代购者,他对记者表示,手里有充足现货,2.88万元是一口价,不接受砍价。该名代购者称,最终手机的售价不是这个,但不用管售价多少,帮忙抢购的劳务费已经含在里面了,并扬言:"等手机出来以后,你加价买的手机肯定比我这贵。"
还有一名标价1.99万元的代购者比较"诚实",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也不知道手机售价多少,这只是为了上链接随便标的价格,自己也需要等开售之后再去抢。至于能否抢到,该店主表示:"货源不用担心,大概率会有,实在没有就退款。"
相比不确定的抢购,还有人直接卖起了二手货,有一位标价2.98万元的店主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手里有一台华为三折叠,型号是黑色512GB,只有一台,不可选择。该手机未被使用过,但已经被拆箱,介意的话勿拍。
买家
所谓"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是否值得人们蜂拥而上?其"科技感"又是否值得数万元溢价?在业内专家看来,用简单的是或否难以回答。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观察手机的动销逻辑,其早已不完全是数码产品,平价的变成了快消品,而高端的变成了奢侈品。对于奢侈品而言,营销、造势、话题、噱头才是关键,愿意花大力气抢购的人,其心态也无非是"不求最好,但求最新",手机使用、对外炫耀的需求等混杂一起。这对奢侈品营销而言无疑是成功,华为三折叠手机就做到了这一点。
在抢购大军中,不少人正是这样的心理。小郭是一名数码博主,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已经通过能找到的所有渠道预订了这款手机,为了拍视频、抢流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第一时间入手。
当谈及与华为有合作的数码博主,小郭话里话外不无羡慕,他表示,这些博主想做测评视频,自有企业送上"样机",自己还没与华为达成如此合作,想要这款新机,也得和普通消费者一样去抢。
还有人认为华为三折叠奇货可居,当起了"业余黄牛"。杨女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不是"花粉",也没用过华为手机,单纯就是因为上班在王府井附近,下了班顺路排队预订一部,毕竟抢到就是赚到,倒卖出手才是目的,"可以发笔小财"。
杨女士表示,这种策略此前在其他新机发布时已经奏效,如果这次侥幸成功,打算自己先体验一个月,再当二手手机卖出去,依然能赚钱,毕竟华为三折叠的溢价空间更高。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抱着这种心态前来的人为数不少,当被问及"该款手机如果售价太高,超出心理预期怎么办",许多排队抢购的顾客表示,反正预约不用付款,先占上一个名额再说,即便需要付定金,到时候不想要了也能把钱退回来。
华为三折叠被"爆炒"的背后,却有一批真正的客户暗自叫苦。企业主张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每年自己都会订一批高端旗舰手机送客户,本来中秋想送华为Mate X5,或者Mate60 Pro,但现在三折叠抢尽了风头,本来要送的礼莫名其妙变成了"过时产品",即便想改订华为三折叠,看现在这样的势头也不可能。
炒作
"电子茅台"的桂冠之下,产品换了一批又一批,如今华为三折叠把它戴到了头上。然而这是数码产品的胜利,还是营销策略的胜利,已经说不清道不明。
在业内观点看来,当下手机品牌越来越重视营销,而后者也为品牌屡建奇功。以近年来事件为例,"小米14 Pro钛金属版"上市之初也是各个平台都卖断货,而小米SU7这样一部装了轮子的"大手机",更是把公司声望推向顶峰。
华为当然是个中高手。去年8月底,华为Mate60 Pro毫无预热,突然发售,还自带"北斗通讯""5G回归"等热门话题,一下子点燃市场热情,这种反常规的操作,给华为了带来巨大流量。
海外市场同样如是。今年三星Galaxy S24上市之初,在韩国预售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1万台,也因为"求新求贵"的心态,其中高端型号GalaxyS24 Ultra的数量占比高达60%。荣耀Magic V3在国内热销两个月后登陆欧洲,折合人民币售价超过1.5万元,但依然遭到疯抢,令荣耀在欧洲的折叠屏销量暴增22倍,一度超越了三星。
在业内专家看来,所谓营销不只是饥饿营销,并不仅靠控制数量、营造抢购局面以博人关注,更关键的是要在传播对象中"破圈"。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想要达成现象级的营销,就要尽量触达更多群体,把"发烧友"和普通消费者一起裹挟进来,利用他们自身的流量和影响力,形成网络化、病毒式的扩散,这才是品牌想看到的局面。
梁振鹏认为,只有最直观的变化才能被更多人感知,广大消费者或许不明白内存的升级、屏幕的亮度、芯片的优化,但一定能看到手机从直板变到折叠式的转变,而这也是各大品牌不断推广折叠屏,力求打响折叠屏的底层原因,如今炙手可热的华为三折叠,不过是在这条路上更进一步。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