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让惠州失望了!这次的黄金内湾彻底伤害了咱们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现在开始逐渐理解俄罗斯的心情了,原来惠州就是广东版的“俄罗斯”。
历史上的惠州
春秋战国时期,在惠州的博罗县境内存在着一个叫缚娄的古国。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四郡,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东官郡改为梁化郡,郡治即设置在惠东梁化。隋文帝开皇十年(591年),岭南设立广州和循州两总管府,循州总管府的府治,即在今惠州市的中山公园内,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时间来到了改革开放,先是设立了深圳、珠海和汕头特区,还增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这十四个沿海城市中就包括广州、湛江。
可以说,惠州一直都没有获得政策上的直接优惠。而且,同一时期,东莞、河源、汕尾等地先后独立建市。惠阳地区变成了惠州市,面积一下子小了三分之二。
也没事,当年的惠州先辈并没有放弃,抓住了这波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力发展了电子制造业和让石化产业落户,以及后来诟病的房地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超越了原本排在惠州前面的茂名、江门、中山等,从此便坐稳GDP老五。
深圳都市圈的难产
后来,三大都市圈的概念被提出,最先上马的就是莞惠城轨,当年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何会先修这条。
因为,就惠州与东莞的体量,很明显就无法支撑这条城轨,而且,这条城轨的需求量也是被高估了,所以,被网友戏称为每天在“运板凳”。
现在终于纳入了广州地铁体系,总算看到了转机,也在前段时间掀起了一阵热议。
我们当中理智的一批,自然也知道,这个只是心里安慰,惠州人真正想要的是和深圳联通的深惠城轨,以及真正属于惠州的惠州城市地铁!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后阶段,单一城市的弱点逐渐暴露,抱团发展的概念,逐渐浮出水面。
广东一口气抛出了五大都市圈的设想,各大都市圈都有一定的文化联系以及经济接触,惠州、东莞、深圳虽然名义上列入了都市圈内,却各有较劲和拉扯,所谓“深圳都市圈”的范围也是一缩再缩。
导致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原本惠州的地位被深圳所取代,而深圳又并不完全隶属于广东。
试想想,假如当年设立的特区是惠州,而惠州又确实发展了起来,那是不会有如今任何的阻力和问题的。
也许是看出了,短期内,深圳都市圈希望不大,惠州也一改原本的惠州都市圈计划以及惠州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转而让把仲恺定位副城市中心,惠城、仲恺抱团发展,而惠阳、大亚湾则接受来自深圳的经济辐射。而原本作为广州联系节点的博罗也因为成本的问题,被直接跳过了。
这个深圳都市圈,终将成为远景,反观广州都市圈,先是广州、佛山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佛山近年也因为广州的带动获得实质的优惠。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
中央看出各大城市组团的难度,也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香港、澳门与广东省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于是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位列其中。
这并非是原本珠三角的偷换概念,而是直接对标国际湾区的存在。是将广东省内的经济力量与香港、澳门的国际化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协调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实现区内经济协同发展、产业资源整合、市场互补和人才共享,为中国南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赋予惠州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四大战略定位,推动惠州全面提升发展能级,顺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对于惠州的战略定位有四个:
1.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提升石化和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石化产业集群,联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中心和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2.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3.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创建低碳园区,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园区本质安全和应急救援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4.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延续城市文脉,加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建成开放包容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要实现上述四个定位,有“六个着力”。
一、着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1、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
高标准建设大亚湾石化区。提升园区化工产品互供能力,依托中海油惠州石化、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乙烯等重大项目,形成行业竞争力较强的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等优势产业链及碳五、碳九、高端聚合物、电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
2.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支持惠州发展高端聚烯烃、能源电子、高端铜线等化工、电子、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以及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探索开展省级新材料共建园区试点。
3.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能级
支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研究建设惠州LNG接收站储罐扩建项目。
4.高质量培育石化企业群
支持惠州引进技术先进、成长性强的石化中下游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培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流石化企业群。
二、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1.推动高端化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支持惠州进一步推动超高清视频、5G及智能终端、新型电池、基础电子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联合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推动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TCL、德赛、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项目落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挥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组织作用,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2.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惠州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全省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产业与应用提供算力支撑。支持和引导TCL、德赛等企业创建全连接工厂、数字领航企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
三、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1.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
支持惠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谋划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储能在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应用。争取纳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2.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支持惠州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探索建设低碳园区。
3.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鼓励企业参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参与制定修订石化领域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展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标准研究及试点。
4.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支持惠州提升石化园区安全风险监控能力,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平台建设,开展省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一体化建设试点。
四、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建设科技创新聚集地
支持惠州加快建设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高水平建设东江实验室。支持企业提升能源装备制造、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能力,前瞻布局新一代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深莞惠共建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
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惠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搭建面向支柱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惠州)石油化工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和大亚湾重点出口石化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以稔平半岛为基地建设能源科技岛。
3.支持高端专业人才集聚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在惠州建立研究院。支持惠州学院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建设以科研教育为主的河桥科教城。
五、着力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
支持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加快推进深惠城际、莞惠城际接驳。
2.打造大湾区出海新通道
支持惠州港扩能升级,加快荃湾、东联、碧甲等航道扩建提升和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建设。
3.提升服务国内大循环能力
支持惠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惠州品牌。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推动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
5.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支持惠州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建设,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六、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惠州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惠州与深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加强产业协作。扎实推进县镇村建设,全面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国家县城建设示范地区和惠城区横沥镇、博罗县杨村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镇建设。
2.加强民生保障
支持惠州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支持惠州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资源供给,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实施名城文化提升行动。
3.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
支持惠州抓好山水林田湖海各类生态要素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打造优美花园城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可以看得出,广东是希望惠州依然要做“前店后厂”中的“厂”,同时也要保证民生、生态就是了。概念都很大,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亮点、没有新建设的产业规划,以及切实对促进惠州快速提升和帮助的措施,还是走回原本的老路,和普通人关联性似乎并不大。
黄金内湾
也许广东这边也觉得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有条件,但要真正建成谈何容易?于是就想集中资源发展,于是提出了“黄金内湾”的概念。
大家可以看出这当中,甚至排除了香港、深圳的龙岗、珠海的斗门等地,这活脱脱就是要找回当年广州府的感觉!
这黄金内湾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最为活跃,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依托以下通道进行沟通。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逐步建成,这个黄金内湾已经实际联系上了。有网友对于这个概念的提出说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敢情江门、惠州、肇庆是边角料是吧?”
惠州自由组团
真的累觉不爱了,惠州难道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郊区”?还记得当年惠州刚被列入“珠三角城市”的时候,当年的一些前列的城市如韶关、茂名就非常不屑,而珠三角区内的城市如中山、东莞、广州也似乎很排斥惠州,觉得惠州市粤东地区,很经常书籍、节目上,讲述珠三角的时候,都要把惠州排除在外,甚至不提。这一情况,直到惠州GDP完成逆袭,位列第五,依然偶尔能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与其强行“拉郎配”导致大家不欢喜,笔者建议惠州也效仿英国、俄罗斯来一次“脱粤”,把原本的惠州城市组团计划重新捡起来吧,还要组建东江流域城市群、泛大亚湾城市圈也提出吧。让惠州自己主导的“惠府经济”,由岭东雄郡来领导粤东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