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工业能力不强势的军队都会在战斗力消耗殆尽时才会走到投降的地步,而对于乌克兰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所以投降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把人打光才会投降,而对于“有反抗能力却选择投降”的行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鄙视的,对于“失去进一步抵抗的可能,继而选择投降”的行为,近代以来中外都是表示认可的。
而这一次,有北约加入的俄乌战争,俄罗斯是有原子弹,但那东西是让人类各国主脑瑟瑟发抖的武器,非要鱼死网破之时,谁都不可能发动。这有点像我坐飞机,我知道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我也知道飞机的幸存率也是极低的,原子弹也是,它能结束战争,但在核战争中想活下来,很难。
所以这几天我就一直在想,恩,乌克兰就是要战斗到最后一人才能投降,同时没有引发核战争,乌克兰的主脑阿泽可以带着一笔足以富100代的钱财销声匿迹,住进北欧,然后投资向全世界,一名演员实现了跨世纪的逆袭,完全可以通过这场北约东扩的代理人战争实现,但我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战争的性质。
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战斗力大多数各自为战,因为全都得下场打,都打,就都得拿出全部国力和实力去硬刚,没有白给你粮食那种事,但三战的征兆中,出现了一个单方面的新元素,就是单方面屠杀与虐俘。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屠杀,乌克兰对俄罗斯虐俘,人是有记忆的,但总是先入为主的记忆,先入为主这个特征最为可怕,现在或许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记得乌克兰士兵拿着摄像机对着俄罗斯士兵的头上抡大锤的记忆了。还有俄乌刚开战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调查委员会指出乌克兰安全部门犯下“战争罪行”,该委员会在报告中说,俄罗斯战俘于2022年3月在哈尔科夫州和基辅州遭到虐待和枪杀。
在花蕊夫人的亡诗中有这么两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这或许形容乌克兰并不恰当,但翻阅了一下古文诗集,似乎没有专门描述虐俘的诗句,因为你看的二战时期的电影 ,大多由欧美国家拍摄,主要反映西线战场,也就是英美和德国骑士对决拯救世界的内容,至于东线死大约1/3的苏联战俘营,死大约1/2的德国战俘营,这些人家是不拍的,同样,诗句也不会描写这些事。
有人往井里扔了块石头,青蛙会游走,可有人往井里扔一瓶毒药,青蛙却会大口大口喝而不自知,这就叫跨维战,也叫做“可怖的习惯”培养,战争贩子这300年来都一直在培养弱势国家的这一类神经,但复杂得很,我就不在这里过多描述了,你只需记住一个事,欧美强势的国家都有一个特点,打不过就投降,绝不对和你拼命,但越不和你拼命的国家发展得越快,科技越硬实,硬实的意思就是创造力,从而带动工业能力,顺口提一下,美国和日本正在暗中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这个也择日再说,差距很大,军用级别上差距更大。
花开两朵,单说眼下这一支,当我把“深宫”换成“战俘营”或者现代战争的那些地下室和暗窖的时候,这一切似乎又都有了一点微妙的联系,无人知花蕊夫人的存在,现在也无人关心战俘的死活,在录像机和网络的刺激下,观众似乎开始打趣或者在看一场戏,丝毫没有了对冷酷残暴的虐俘有任何灵魂的触动了,这就是战争的另一个后遗症,人类慕强的天性被打开了,虽然核战争与第三次全面大战的潘多拉魔盒还未全部打开,但对死亡麻木的神经已经悄然开启了。
请注意!我发现这就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极其怪的念头,或者说是极其不可理喻的战争态度,就是导弹打光了就拼人头,不怕死就一定会胜利,但没人关心代价,将死作为胜利最可怕,渐渐地,忽略了时代取决于科技这条要素,从而认为只要人多就一定输不了,俄罗斯、乌克兰、哈马斯,其实都是如此。
但你会发现,以色列不这样干,该撤就撤,撤完换个地方再进行屠杀,而北约也该撤就撤,让乌克兰顶着,库尔斯克那地儿,北约玩了一下,但也是躲在乌军深处玩的无人机技术,而不是真的替乌克兰人去对线。
美国军队有一个《美国军人行为准则》,其中主要第一条和剩余的解释中也同样有这样一条:
CODE OF CONDUCTI
I AM AN AMERICAN FIGHTING IN THE FORCES THAT GUARD MY COUNTRY AND OURWAY OF LIFE,IAM PREPARED TO GIVE MY LIFE IN THEIR DEFENSE1。
第一条:我是在军中作战保护我的国家以及我的生活方式。我准备为保护我的国家献出生命。
The life of a prisoner of war is hard. Each person in this stressful situation must always sustainhope and resist enemy indoctrination. Prisoners of war standing firm and united against theenemy will support and inspire one another in surviving their ordeal and in prevailing overmisfortune with honor.
战俘生活是艰难的。每个人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必须保持希望,抵制敌人洗脑。立场坚定, 团结一致和敌人斗争将支持战俘并鼓舞大家熬过磨难,最终光荣地克服被俘的不幸。
这些您看上去似乎觉得很常规、很符合各国军人精神的一角,美国也不例外,但并非如此,你记得俄乌战场上那些伤残的乌军或者俄军都有身下藏雷自我了断的视频吗?是的,有时候宁可自我了断也不能成为战俘了,因为时代变了,只有科技才能弥补战斗力的薄弱,当然也包括意志的薄弱,美国的军人行为准则里通篇没提到胜利和战败时如何撤退或者什么的,通篇几乎都是关于你如何在成为战俘时的行为准则,战俘,其实危机重重,谁都不愿意出现战俘,也没人清楚战俘到底是否已经违背了军人的行为准则。
由于历史原因,东方军队现代化建设晚于西方,军队缺乏足够的火力,补给和运输工具,所以对士兵个人的体能与意志力要求更为严苛,军队内部长期重视冷兵器和近身格斗训练,也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东方军队更为“血性”传统。
但西方不同了,已经视“血性”为落后,但西方不是为了士兵的珍贵,而是对于避免战俘的直接手段就是打科技战争,不大量的制造士兵,而是大量的制造先进武器和无人机,我是指真正的无人驾驶战斗机或轰炸机,而不是一家一只手就能举起的微型飞行器。
其实这里面的事情也很复杂,我表达得也是隔了好几层,归根结底,不论是俄乌,还是巴以,每次释放战俘与交换双方人质之后,迎来的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更大的打击力度和升温的局势。
士兵的装备与信息,最能体现对方身后的工业实力真相,乌克兰不敢停下呼叫北约驰援的意图,以色列更不敢,这两场仗,是一边倒的纯粹压制的手段,容不得半点停下,谁停下就等于投降,而投降等于功亏一篑。
这两处的局势,也正是东西方百年对垒的一个起点,哈马斯想拼到最后一人,而以色列也想让哈马斯打到最后一人,俄罗斯并不像火拼,但美国想借北约之势助力乌克兰,也让俄罗斯打到最后一人,只是,乌克兰与以色列不同,双方阵营的对抗强度也不一样,乌克兰夹在中间,成为了计划中的炮灰。
俄罗斯的战俘回国后,有消息,乌克兰的战俘回国后,杳无音讯,是乌克兰不关心战俘吗,很显然,不是,被释放的战俘对乌克兰来说,简直就是家里的噩梦。
战争不是儿戏,当西方不想再有战俘的时候,那才是一场长期且鏖战的战争将要开启,打得慢,慢到科技落后的国家经济与战斗力逐渐衰弱,而西方通过奴仆战争对科技战进行应用检测,这就是目前这两场仗为什么打得这么慢,当牺牲慢到拉长了时间线,当观众开始把这些当成乐子看的时候,拼命的就必然要输。
菲律宾也是一样,只是我国在海路空的电子战和先进科技武器层面已经让美国忌惮了,所以当菲律宾这个炮灰可有可无的时候,菲律宾就不会成为亚洲的代理人战争国家,它不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