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 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一直被“忽视”的通缩,终于被摆到了台面上。
要知道,在主流经济学界,“通缩”是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郑重讨论的词汇。
这次在9月6日的外滩峰会上,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表示,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
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广泛的价格衡量指标连续几季呈现负值,中国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在未来几季让GDP平减指数转正。
中国经济仍在复苏,但相对缓慢,希望今年底前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能够趋于零左右,又强调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增长。
我们看看他提到的几个指标。
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5个季度为负。
GDP平减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是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之商。能够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
公式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从2023年2季度开始,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5个季度为负数。
上一次出现GDP平减指数为负还是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而且只有3个季度短暂为负,然后迅速回升。
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能够趋于零左右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制定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同,PPI主要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反映了生产领域价格的变动情况。
PPI指数更呈现出周期特点,过去的几个周期低点分别是2009年,2015年,2020年,2023年,目前生产端整体是紧缩的。
所以通缩到底是什么?
百科是这么定义的:通货紧缩(英文名:Deflation,简称“通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学概念,是由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形成通货紧缩。长期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缩的破坏力远大于通胀。比如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在此期间,美国物价下降227%,货币数量年均减10%,银行数目减少4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0%。
再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巨大冲击。
通缩被称为经济学的癌症,至今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扛。
这就像一个小区的房子一样,当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如果突然一次性跌到位腰斩了,那出清就瞬间完成,正常的经济循环重新开始,但是,价格的调整总是缓慢的,大家都不愿意降价,着急成交的就降价卖,不着急成交的慢慢挂着,所以出清周期总是很漫长。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冲淡亏损和亏损带来的懊恼的过程。
有通缩就有通胀,有通胀就有通缩,所谓周期。
人们对通胀和通缩的认知是不对称的,大家可能普遍厌恶通胀,但是对通缩感受不深。
讨厌通胀,是因为钱不值钱:通胀的时候,物价上涨,大家生活成本增加,所以通胀对人们的生活冲击是直观的。
讨厌通缩,是因为收入下降。通缩的时候,传导是隐蔽的,物价下跌的背后,企业收入下降,个人收入下降,消费下降,引起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情况,正在我们身上和身边发生。
凡事都是周期。
周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的强大之处在于,当多数人以为要反转的时候,他会突然加速,然后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冲下深渊,让所有人体验绝望,这才是真正的底部。
可是,有周期也意味着总有转折的一天,你们说,是当年日本遣唐使来到大唐之后感到绝望,还是李鸿章去到纽约之后更绝望?现在再看也不过沧海桑田。
周末跟老师小聚,院长说,在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 保持好心态,多关注家庭,多关注身边的小幸福。我们能做的就两点:
一、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二、不要下牌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