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问题归经济。但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对外开放,到底是对谁开放?对哪里开放?
对外开放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真正把这件事想明白的人,并不多。
对外开放的大门,我们开了几十年,往后也应该继续开下去,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但如果想不明白对外开放是对谁开放,对哪里开放,那么在对外开放这件事上,我们可能就会采取不一样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在这里我先说一个我自己的观察,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对外开放,其实就是先对美开放,然后再对欧开放,最后才是对全球开放的这么一个过程。
1979年1月29日到2月5日,高层访美;同年的2月17日,也就是十二天后,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这个历史很重要,个人认为,它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基石,或者说是“投名状”。
当时我们和老大哥的关系并不好,而越南在当时的站位非常关键,对越自卫反击战,通俗理解,其实就是对美开放的“投名状”。
对外开放,当然是对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开放,吸引外资、引入投资、新增就业岗位,然后经济就被这么盘活了。
但当时,1979年我国人均GDP只有423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对当时已经是世界第一的美国来说,为什么要接纳我们呢?
访美之后的十二天,我们给出了答案。
但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和老大哥接壤的边境,怕的就是老大哥来犯;但另一边,由于高层刚刚访美归来,老大哥也吃不准我们和美国有什么合作协议,因此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
最终,这个有一定风险的决策,为我们换来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
这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基石,也是美国“愿意”对我国开放的基石。
回顾历史,是很好的一个思考方式,因为历史等于过去,我们从历史当中,可以进行归功,从而找到我们做对的一点,然后继续扩大这一点,为我们带来经济繁荣。
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建交,再到1979年的高层访美,中美关系在那几年时间里,可谓是有了质的提升,但这不是没有由来的,是当时世界格局变化所致。
我们对外开放,欧美世界就迅速接纳了我们,各种投资机会蜂拥而至,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到2001年美国支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总统克林顿还在演讲中说,支持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加入世贸,可以很好缓解世界贫困,以及帮助他们融入全球化,这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本身就是一群传教士精英开国的,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教士情节,当时老大哥解体后,高层马上南巡继续传递对外开放的信号,就是向全球表达,我们引入市场经济的决心不会变。
这也是当时我们和美国继续维持蜜月期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但今天,客观来说,中美两国之间的维系过去那种互信的基础,其实并不多了,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应该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依然是当下的最优解,没有之一。
因为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生产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工业制成品,而我们的消费占GDP比重依然有限,这也意味着,我们还需要继续融入全球化,对外开放,来维系我国的经济供需平衡。
而全球化,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我国在1979年的人均GDP只有四百多元,到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8.94万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全球人口比例从1981年的40%以上下降到了2021年的10%以下。
我国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这也让联合国提前五年实现了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
而这些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全球化,离不开国际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我国向世界开放经济,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普通人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对外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决策。
但今天,欧美的确开始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事实;越来越高的针对我国的贸易关税壁垒,也让很多人开始萌生欧美不那么重要的观点。
持这一类观点的人通常认为,既然欧美率先对我国发动贸易关税,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没什么问题,毕竟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对等”原则。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代价和后果呢?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一直以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在过去40年时间里,那些全球化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大大超过了非全球化国家,全球化国家的发展速度也比富裕国家快得多,因此,如果我们因为欧美的贸易关税抬高,就拒绝和欧美进行更多贸易的可能性,那么我们付出的成本,可能会更高。
这是得不偿失的。
全球化之下,我们的贸易占GDP比重快速上升,国外贸易国内生产相结合,也释放了更多企业家的活力,让我国企业更容易获得外国的理念、资本和市场,与此同时,更激烈的国内竞争,包括来自进口产品和外国公司的竞争,也淘汰了效率低下的企业,刺激了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而这些,都是对外开放带来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参与全球化的人数每增加1%,那么人均收入就会增加1%以上。
考虑到今天国内竞争日益内卷的环境,我们就更有必要扩大对外开放,引入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
困难肯定也有,但并不代表着我们不能克服。
今天欧美的贸易关税越来越高,特朗普甚至扬言要对所有国内商品征收60%的关税,在全球范围内,2022年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数量是10年前的10倍以上。
欧美贸易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就业,但这已经被证实是徒劳无功的,由于欧美高关税的影响,必然还会导致欧美国家的人们在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会变得更贵。
但这只是他们的成本和代价。
对我们来说,我们要承受的可能更大。
我们更难利用贸易作为增长引擎,这也会削弱我们下一代人的增长前景,更重要的是,由于外资减少撬动的新增就业岗位的减少,我们的收入和就业还会恶化。
这种零和思维的博弈当然是可耻的,但对我们来说,我们不能因为欧美对我们报以零和思维,我们就回以零和思维,这可能会正中他们的下怀。
毕竟在一个商业化的世界里,谁占据着消费,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权,而作为生产、供给的一方,的确要天然被动。
过去我们对外开放,不是把开放当作筹码,我们决定开放就开放,并没有要求其他国家也对等开放,别人的外贸关税如何变化,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需要认准的原则是:开放对我国有利,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开放下去。
过去我们也是先对外开放,再进行加入WTO的谈判,不是先谈判才开始开放。
任何经济体要想强大起来,不能靠贸易保护,只能靠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比较、竞争,在开放中选择和改变,经济体才能够增长发展。
美国的贸易保护源远流长,其一美国从19世纪开始就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根深蒂固,牵动着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其二,美国的人均GDP高达八万美元,是全球消费最大的市场,这是别人的进行贸易保护的底气和资本。
对我们来说,不具备照搬的基础,也不具备照搬的历史。
美国贸易保护那是他们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如果也实行贸易保护,那么最终可能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美国呢?他们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印度、越南、菲律宾、泰国,这些新兴国家的制造业目前已经在崛起了,消费者有许多可以替代的生产者,尽管短期内可能会痛一点,但长期来看,欧美的“可替代选择”显然更大。
对我们而言,欧美这样的经济体,从目前来看,存在着不可替代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外开放依然是当下的最优解。
经济的问题,恐怕还是要归经济。
过去我们就是如此,韬光养晦不争第一,埋头发展经济,这是有道理的。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这句话放到今天这样一个背景下,颇有启发意义;有人觉得这事很寒碜,太寒碜了,那么完全可以进行对等原则,零和博弈,但问题在于,零和博弈之后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欧美,人均GDP如此之高,每年能够带来上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寒碜之后,我们何去何从?
对非、对亚当然也可以开放,但它们加起来的体量,也比不过欧美。
在寒碜和不寒碜之间,是选择情绪还是选择生意,是选择继续韬光养晦不争第一,还是选择掰一掰手腕,其实这几年很多人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一些温差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情绪上,更反映在经济上,在我们的生活收入就业上。
这让我想起了某位伟人说的话,“不管外界的局势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也永远不会关上。”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