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三峡工程,日本故意提供4000吨劣质钢材,中国海关如何应对?

分享至

1.被卡脖子的特种钢

2000年5月8日,湖北宜昌海关,拦下600吨日本产的特种钢板,这批特种钢板,原本将用作三峡工程的引水管道。

中国可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为什么要找日本买?因为,在特种钢冶炼领域,我们还被日本卡着脖子。要知道,三峡工程的393亿立方库容水,都要通过引水管道排出。

这就要求,用作引水管道的特种钢材,需要能承受上百万吨的压力。相当于,两艘“辽宁号”航空母舰压在上面。

更离谱的是,三峡工程建成前,这些引水管道就会深埋进混凝土坝体内部。在未来数百年间,既不能修,也不能换。

所以,引水管道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是灾难性的。

用三峡坝体工程副主任沈善良的话来说:

“哪怕只是一条裂缝,都会威胁整个三峡工程,和下游数亿中国人民的安危。

“一旦管道发生爆裂,即使最快速度(三分半)关闭应急阀门,这三分钟的洪水,也会在顷刻间摧毁左岸所有厂房机组,三峡工程只能重建。

这些极端条件,都对管道钢材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遗憾的是,以我们当时的技术,无法生产这种钢材,而研发和改造现有冶炼设备费用成本,也远高于直接进口。

有人更是呼吁,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出高价找日本人买。

然而,日本人真的靠谱吗?



2.日式工匠精神

21世纪初的日本制造,是神一般的存在。

当年的中国制造业,普遍将“日本制造”视为学习榜样。“日式工匠精神”更是国内某些媒体重点吹嘘的对象。在这种“媚外”的氛围下,质疑日本,就是“大逆不道”。三峡“大动脉”用日本特种钢,也是理所当然。

可偏偏就有一群“死脑筋”,不信邪,他们连日本货都敢严查。这群人,就是中国海关。

第一批669吨特种钢,全部被宜昌海关拦下。

宜昌海关检验检疫部正在招兵买马,誓要看看这日本货是否真如公知吹得那般牛逼。

看到这阵仗,日本人有些心虚了。669吨特种钢,只是第一批,整批钢材订单,共计4000吨,一旦被查出问题,不仅“啪啪”打脸,还得赔付巨额违约金。

日方派出的销售代表,傲慢地质疑道:“还有4000吨特种钢马上送到,以你们海关的效率,能应付过来吗?”

不仅日方有意发难,就连中方内部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抽检一下就行了,耽误整个工程进度,海关能担责吗?”

面对内外压力,宜昌海关不仅不怂,反而更加坚信:“好好好,今儿我们就要彻查到底了。”



3.硬核海关

三峡施工方买的钢材,宜昌海关瞎掺和什么?这批钢材质量好不好,也应该是买家验货才对。所以,在外界看来,这不就是纯找茬吗!

他们还不知道,当年的宜昌海关,庙子虽小,却全是大佬。

打开他们的员工档案:清一色中科院院士、冶金工业泰斗、机电领军人物…主打的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三峡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国家安全。

尽管参与三峡工程的员工,都经过层层筛选,但也不能完全保证,几年过去,他们是否会被糖衣炮弹腐蚀。

所以,仅靠内部监管远远不够,还需要一道“强力外援”作为保险。这时候,宜昌海关,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海关查验进口货品,既能保证独立公正,也符合国际贸易惯例。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也得先过海关这一关。

不得不说,这一招,真的很高明。

而日本人的心虚,也是有前车之鉴的:在此之前,美国和德国就先后栽了跟头。

他们为三峡生产的两批设备,就被宜昌海关查出来:不符合设计标准。

中国海关帮三峡工程搞质检,蛮横惯了的西方企业,全都被整不会了。以他们以往的经验,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根本无法鉴别工业垃圾才对。但没想到,宜昌海关拿出的质检报告,严谨且科学,怼得他们哑口无言。眼看着两位老大哥被先后打脸,日本人也反悔了。

可第一批钢材,已经落在了宜昌海关手里。

他们只能祈祷,中国人查不出问题。日本制造的传奇,是否还能保住?



4.第一轮交手

2000年5月8日下班前,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三峡工程办事处检验员王春来,接到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属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报验急电:

“从日本进口的一批特种钢板已经到货,请尽快检验。左岸电站工地最近就要投入使用。”

王春来不敢耽搁,立刻着手安排明天的初步检验。

并且,他还通知日本住友的代表来现场,到时一起开箱。要是查不出问题,皆大欢喜。

要是查出问题,日方代表也能第一时间,鞠躬道歉。



第二天,在三方的共同注视下,验货流程非常顺利。王春来在当天的鉴定报告上这样写道:

“经抽样检测,这些钢板每块长13.15米左右,宽1.72—2.03米不等,厚度均为58毫米,平均每块重11吨。抽检的样板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均符合合同要求。”

看到抽样结果正常,日方代表,长舒了一口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