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月饼都开始卷了!
原本180的月饼礼盒,一出场就立降1/3,直奔120元一盒。
不但如此,根据记者调查,中国多家月饼代工厂已经进入“躺平”阶段,上三天班休息一天,没办法,卖不出去了啊!
曾几何时,月饼可是中秋节的象征,象征着团圆、美好、温馨。
可如今,一亿人放弃了吃月饼?这事儿让人好生好奇,这年头怎么什么都没人要了?从藏獒到玉石,再到如今的月饼,似乎连这团圆的象征也得打包进冷库。月饼慌了,究竟为何慌了?
月饼真是“凉”了?
谁能想到,中秋还没到,月饼先急了。
根据华经情报网的数据,2023年的月饼产量是49.2万吨,结合预测趋势判断,近几年的月饼产量将放缓,而部分地区会大量削减。这一削减,看起来不多,但细细一琢磨,连月饼都开始减产了,那可就太不一般了!这种变化可是社会风向的晴雨表。
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月饼不再是过去那个月饼了,它背后的饮食文化和消费心态早已悄悄发生了改变。
原因一:健康风潮——月饼走下神坛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条——饮食观念的变化。
以前月饼可是中秋餐桌上的主角,家家户户都会备几盒,就算自己不吃也得送人。可如今,健康风潮盛行,月饼这种高糖高脂的“罪犯”,早被盯上了。年轻人特别讲究轻食健身,什么低脂、低糖、高纤维成了餐桌主流,月饼成了他们眼中的“卡路里炸弹”。打个比方,这月饼就好比过期了的网红,人家早就换了新欢,轻食沙拉、健康零食,那些看着就不油腻的东西才是当今流行的宠儿。
原因二:华而不实——月饼礼盒成了奢侈品
再说第二个原因,这月饼啊,越做越花哨,不是改口味,是改包装。
你买月饼还得先剥个十几层包装,外面的礼盒就跟奢侈品似的,金碧辉煌,可里头的月饼却还是那味儿,甚至更难吃。月饼本来是中秋送礼的佳品,可这几年,送礼的套路越来越高档,包装里边塞的添加剂也越来越多,消费者看了直摇头。毕竟,包装再好看,月饼吃进嘴里那股浓浓的防腐剂味儿可掩饰不了。
要我说,还不如这个“返璞归真”套装呢!
原因三:经济寒潮——存钱要紧,月饼不香了
说白了,月饼销量下滑的第三大因素就是经济不景气。
现如今,大家钱包都捂得紧,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中秋本来是个消费旺季,可面对飞涨的房贷和物价,谁还有心情为了一盒几百块的月饼挥金如土呢?说白了,月饼好吃是好吃,但毕竟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在这种时候,它的吸引力还真没那么大。
原因四:情感淡漠——年轻人“放弃”中秋
讲真,现在的年轻人连过年都不想回家,更别说中秋了。
探亲、送礼、走亲戚,这些过去传统节日的象征,如今在不少年轻人眼里变得越来越“鸡肋”。月饼呢,作为节日礼品的主角,失宠自然是情理之中。反正连节日都不怎么过了,还会费心去买月饼吗?说到底,月饼作为一种情感传递的符号,随着人际关系的疏离,注定难逃冷清的命运。
也正因如此,才有“一亿人远离月饼”这个夸张的说法。
原因五:送礼变现——月饼“不够硬”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月饼不再是“硬货”了。
过去,送月饼不仅是礼节,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如今,大家都讲究效率,直接的礼品显得更实在、更“到位”。一句话:送月饼?不如直接转账。所以,月饼失去了它原有的送礼地位,商业活动的风头也被其他更有价值的礼品抢走了。
月饼背后的文化反思
月饼销量的下滑,其实不仅仅是口味、包装或者经济环境的变化,它映射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变。中秋节的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被礼品经济给吞噬了。大家忙着送礼、忙着消费,却忘了月饼最初的意义——那是团圆和思念的象征。月饼变得越来越豪华,口味越来越丰富,可它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却逐渐淡化。
这个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情感表达方式的疏离和冷淡。
不过,不管月饼怎么变,它象征的那份团圆的意义依然不会消失。只不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如何让月饼回归本真,让节日的温馨不再被金钱和包装掩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