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于8月底发布的征求意见通知,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变革似乎正悄然逼近。这次征求意见的内容涉及最新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若该意见最终得以采纳并实施,那么自2026年起,现行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将面临重大调整,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同时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根据新的评价标准,未来的乘用车将被划分为不同重量级别,每级都有相应的油耗上限要求。具体来说,对于整备质量低于1090千克的车辆,其百公里油耗需控制在2.57升以下;而重量介于1090至2510千克之间的车型,百公里油耗则不得超过3.3升;至于那些重量超过2510千克的大型车辆,其百公里油耗限制为4.7升。这些数字与当前市场上大多数传统燃油车的实际油耗相比,显然要严格得多。
以2023款大众Polo为例,其整备质量约为1135千克,而官方给出的WLTC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5.6升。即便是在最宽松的标准下,这款小型车的油耗也远远超过了规定值。这意味着,如果该标准生效,Polo这样的车型要么必须实现技术上的巨大飞跃,大幅降低油耗,要么只能退出市场。然而,鉴于现有的内燃机技术局限性,前者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后者成了更为现实的选择。
有人或许会问,这是否意味着工信部有意将传统燃油车挤出市场?实际上,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从历史角度看,自2011年以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已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其核心目的在于鼓励汽车制造商不断探索节能减排的技术路径,生产出更加环保高效的车型。此外,这也与我国整体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意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对于那些希望继续销售燃油车型的企业而言,即使未来能够通过购买积分的方式来弥补超标排放的影响,但这无疑将显著提升其运营成本。而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燃油车价格上升。因此,从长远看,燃油车的市场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削弱。
综上所述,尽管新标准的出台尚未成为定局,但它无疑揭示了一个趋势:即在未来几年内,传统燃油车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将日渐式微。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中国市场销售的传统海外品牌而言,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将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这一挑战,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退出,都是企业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深度好文计划#最后,值得我们每一位车主关注的是,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购车选择和日常出行体验。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变化?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