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 9 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电力企业的热烈争议。有一种观点指出:这些企业的亏损缘由是员工福利过高,以至于难以负担。此观点一经提出即刻引发了众人的广泛探讨。人们纷纷发出疑问:难道 14 亿中国人真的无法支撑电力企业的运营了吗?
电力企业的运营或许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表面层面员工福利确实不错但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国电力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没有好的待遇一定是留不住人才的。
且电力企业的基本工资其实并不高。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各种奖金。有人说要调低基本工资其实这只是调整工资标准,并不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实际收入。这么看是否觉得事情并无想象的简单?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电力企业会连年亏损?这里面的门道又是什么。
煤电成本长期高涨是个大问题。电价15年基本没变但煤炭价格可是一年比一年贵。这就好比你的工资15年没涨,但物价翻了好几番这样一来依然是亏损的。
国企的运营成本本来就高。例如国家电网业务范围遍布全国维护成本不是小数目。加上社会对低电价的期望电网企业在定价上也是左右为难。
电力企业的亏损并不是单单因为员工福利高。这里面还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还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因素。所以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员工未免有失公允。
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可以让电价机制需要更灵活一些让它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企业自身也要想办法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要在保障民生和推动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电力企业绝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的。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它们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保障电力供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都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使命。
我们会发现电力行业一路走来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行业就经历过一次重大改革。那时为了提高效率,打破垄断国家把原来的电力部拆分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这次改革的初衷虽是好的,依然在结果却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段时间后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就越来越突出。发电企业想多发电多赚钱,电网企业却要考虑用电需求和电网稳定。就如同一个人想多吃另一个人却要控制饮食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难免会有矛盾。
回到现如今电力企业面临的困境可不止员工福利这么简单。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成本越来越低而且不污染环境,政府也大力支持。传统的火电厂就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突然发现自己要和年轻人竞争压力可谓非常之大。
但是新能源也有自己的问题。风也不是天天刮,太阳也不是天天晒。
这就需要传统电力企业来"托底",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随之出现的问题当新能源大量并网时,传统电厂的利用小时数就会下降,收益自然也就下降了。接一个恰当的例子如同开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结果顾客大部分时间都去隔壁的超市了,只有在超市关门的时候才来你这里,这样一来生意当然不会好。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甚至出台了"以新压旧"的政策要求传统电厂让路给新能源。这种做法虽然初衷是好的却加剧了传统电力企业的困境。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电网建设的投入。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电网企业不得不加大投资改造升级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这些投入都是真金白银可电价却没有相应提高。
由此可以提出一个疑问,既然电力企业这么难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干?电力行业还是有它的独特魅力的。首先,这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工作有意义、有价值。虽然近年来面临挑战但电力行业的整体待遇和工作稳定性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再者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对于喜欢钻研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说到电力行业的挑战,有一个经常被人们提到的话题——电价改革。这个话题确实让不少专家学者都头疼不已。若电价长期保持低位确实让老百姓受益不少。但同时这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物价上涨了工资上涨了,可电价却一直没动。电力企业也不能是冤大头。但贸然提高电价又怕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这一定也是不行的。
自 2015 年起国家着手推行输配电价改革,旨在使电价形成机制更为市场化。这项改革的推进之路布满荆棘。众多利益相关方牵涉其中都企图从中获取更多利益,无人愿意吃亏,导致改革进程阻碍重重。
电力企业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它们绝非普通小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其重任。每逢冬季,北方地区的取暖问题备受关注电力企业即便面临亏本,也会竭尽全力确保供暖用电。由此可见,改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还有一到重大节假日或者重要会议期间,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得24小时待命。生怕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影响供电。这种责任感并不是一般企业能比的。
可能会有人提出一个假设,既然电力企业这么难那他们有没有想过转型呢?其实电力企业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比如说国家电网就在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这个技术不仅能提高输电效率还能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现在电动车越来越多充电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
但是转型从来都绝非易事。电力企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可不小。首先电力行业是个传统行业很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都已经固化了。要他们突然去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现在电力企业本来就负债累累又能上哪儿去弄那么多钱。这就像是一个负债的人想创业可银行又不给贷款那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说说电力企业的国企属性。作为国企电力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这就导致他们在决策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操作。在一些偏远地区,即使亏本也得保证供电。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提高效益就更难了。
电力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既有行业特性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员工福利太高,显然是不客观的。
这样一来该如何破解电力企业的困境呢?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电价机制要更加市场化。让电价能够更灵活地反映供需关系和成本变化,这样才能让电力企业有更大的运营空间。
电力企业自身也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比如说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优化生产运营。
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要保障民生又要让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这个平衡确实不好把握,但必须要努力去做。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来说也要有危机意识。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谁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不干实事。
电力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它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自身,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电力企业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电力企业的困境亟需各方共同努力来破解。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深入了解其面临的挑战。通过完善电价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制定合理政策等多方面举措,助力电力企业走出困境。同时员工也应积极适应变革提升自身素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面对各类问题的讨论时我们身为公民应当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切不可被片面的信息所左,从而轻易下结论或进行指责。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
应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予公正的评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大家身边有没有在国企单位上班的或是在国企上班的亲戚朋友,他们的待遇又如何?可以在评论区敞开聊一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