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收集陶瓷碗
但近日有网友发帖称
一些色彩鲜亮的餐具
如果与食物直接接触
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
塌房都塌到碗上了?
家里还有老人孩子
还是把家里类似的碗处理掉比较安心
01
丢碗大潮从何而来?
丢弃陶瓷碗的情况并非个例。追溯到今年3月,很多人开始对陶瓷碗进行断舍离,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网友们误信某些账号发布的内容:315曝光“夺命瓷碗”,即釉上彩碗,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导致许多网友甚至把合格的陶瓷餐具也丢进垃圾桶。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自家的陶瓷碗盘真的不能用了吗?
不少网友破防:自家也有釉上彩的碗,用了三年多......而实际上,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毒餐具”是仿瓷碗,并非真正的陶瓷碗。
仿瓷碗,即密胺餐具,手感像陶瓷又不易破损,也被称为“仿瓷餐具”,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公益组织在淘宝等3家电商平台随机购买密胺餐具送检,均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无产品标示等问题。
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餐具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02
陶瓷碗是否有毒?
记者咨询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的金薇薇主任。她指出,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格的陶瓷碗可以被称为“毒碗”。
“通常用的陶瓷碗都是陶土经烧制后,再加上一层釉水制成的,在经过特殊工艺烧制后,合格的陶瓷碗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市场上一些不合格的陶瓷碗,由于烤化温度不够或者工艺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陶瓷碗重金属含量较高,确实是‘毒碗’。”
03
什么样的陶瓷碗含有毒素?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陶瓷餐具,主要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色釉瓷和白瓷等。其中有彩色图案装饰的主要是前三种,它们的区别在于制作过程中的绘制顺序和烧制温度的不同。
釉上彩
将坯体高温釉烧成白瓷,再在釉层上绘制图案,最后在 600~900℃ 低温下二次烧制。
釉中彩
会在坯体上施一层透明釉底层进行 800℃素烧,绘制图案后二次施釉覆盖保护图案;最后在1200℃~1300℃的高温下进行烧制,使釉层熔合,图案被牢固固定。
釉下彩
是先在坯体上绘制图案再施釉层,再用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完成。
三种烧制方法,除了上色顺序不同,彩绘层得烧制温度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釉上彩 <釉中彩<釉下彩。< pan>
其中,釉上彩色彩鲜亮,颜料中通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加上釉上彩相对低温烧制,可能导致颜料未完全固定,容易出现磨损、掉色。彩绘图案在最外层,直接接触食物。用它装高温食物、酸性食物,会加剧重金属析出。”
虽然相比釉下彩、釉中彩和白瓷,釉上彩整体表现都会差一些——但实际上,只要是正规品牌生产,且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合格产品,我们依然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认准执行标准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产品》。
04
如何判断陶瓷餐具制作工艺
看成色
把餐具放在光源下,看有图案的部分和没图案的部分折射光是否一致,有玻璃质感的是釉中彩/釉下彩,反之是釉上彩。
摸质地
釉中彩/釉下彩内壁光洁,摸上去光滑没有生涩感,图案边缘没有明显分界;釉上彩摸起来相对粗糙,像贴纸质感。
刮釉面
釉下彩的釉面非常坚硬,而劣质釉上彩可能刮一刮就会刮掉部分图案。
如果 1、2、3 都符合,那它就是劣质釉上彩,赶紧打包扔,千万别犹豫!
05
这两种“有毒”餐具要注意!
其实,除了劣质的釉上彩陶瓷餐具,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餐具可能在我们未发觉的时候,悄悄往我们的饮食中投毒。
劣质仿陶瓷餐具
所谓仿瓷餐具,其实就是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这种材料来制作的餐具。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又叫密胺树脂,顾名思义就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虽然三聚氰胺和甲醛都是让我们闻之色变的两种化学物质,实际上这种树脂是一种相当优秀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水、耐老化、阻燃、耐热、耐腐蚀特性。
所以,仿瓷餐具不仅颜色艳丽,拿在手上也格外轻巧,更重要的是它比普通陶瓷耐摔——哪怕你不小心把它摔到地上,它也只会滚个圈,完好无损。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一种热固性塑料,固化后在120摄氏度下也能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当密胺餐具使用温度低于 70 °C 时相对安全,高于 70°C 密胺树脂出现分解而逐渐释放三聚氰胺及甲醛。随着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三聚氰胺及甲醛的释放量就越大。
如果大家买到劣质产品,放进进微波炉加热或高温蒸煮,可能会影响密胺树脂的性能,导致其分解并释放大量甲醛和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健康。
劣质彩色玻璃杯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玻璃杯时,你一定见过这种带着美丽渐变色的玻璃杯,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冰川杯。
它们的价格往往不贵,有些特价处理的不到一块钱就能买到回家——这种劣质彩色玻璃杯通常是电镀上色的,也就说在玻璃表面再涂上一层有色透明玻璃涂层,然后在170~190摄氏度下烘烤约10分钟形成薄膜。
颜料层和玻璃层本身是分开的,工艺不到家,就会很容易剥落。如果用这种杯子装热水或酸性物质,有毒物质的渗出会更快。颜料中的重金属悄悄溶解在水中,随着我们喝下一杯杯水进入我们体内。
有色陶瓷也并非都是“毒药”
当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
以偏概全的言论时
应学会辨别
避免过度“解读”
最好的方式是去查找一些资料
让科学的光环
照亮我们的生活
内容 来源 :中国新闻网、重庆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水煮年糕
责任校对:水煮鱼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