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人,即使置身于红尘喧嚣之中,亦能坚守一份高洁淡雅的情怀。他们看待世间功利得失,总是以平和之心,不因宠辱而动摇,不因贫贱而改变初衷。
这种内心的强大,并非外在的霸道或强权,亦非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相反,它源于内心的安定与宁静,展现出的是一种宽容与忍让的品格。他们深知,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能够征服多少人或事,而在于能够驾驭自己的内心,以平和、从容的态度面对种种挑战。
一、你比你认为的更强大!
有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实力,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糟糕而难过的时候,说不定你已经开始创造奇迹的旅程了。
在美国一个临海的小村庄,一个孩童呱呱坠地。在他五岁的那年,全家迁往了繁华的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生,承建房舍,而他也开始在那里的小学接受教育。然而,家境的贫寒迫使他只读了五年便辍学,转而进入印刷厂成为学徒。尽管工作艰辛,他却对浪漫的诗歌情有独钟,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日夜笔耕不辍。
终于,在1855年7月4日这一天,他倾尽积蓄,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薄薄的小书仅有95页,收录了十二首诗和一篇序。他满怀期待地带着几本样书回家,然而弟弟乔治只是匆匆翻阅,认为毫无价值,便随手搁置一旁。母亲亦是如此,连翻开的兴趣都未曾有。一个星期后,他的父亲因风瘫离世,也未能目睹儿子的作品。
他满怀希望地将诗集推向市场,然而却一本都未能售出。于是,他选择将诗集赠予他人,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著名诗人朗费罗、赫姆士、罗成尔等人对此不屑一顾,大诗人惠蒂埃更是将收到的诗集付之一炬,连林肯总统看过后也差点将其焚毁。伦敦的《评论》报批评他的诗作违背了传统诗歌的艺术,称他不懂艺术,就像畜生不懂数学一样。波士顿的《通讯员》更是将这本诗集贬为“浮夸、自大、庸俗和无种的杂凑”。
铺天盖地的嘲笑与谩骂如同冰冷的河水,将他内心的热情冲刷殆尽。就在他即将陷入绝望的深渊时,远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一位大诗人却发现了他的独特之处。这位大诗人被他的创新写法、不押韵的格式以及新颖的思想内容所打动,大诗人随即写了一封信,给这些诗以极高的评价:“亲爱的先生,对于才华横溢的诗集,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菁华。我在读它的时候,感到十分愉快。它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
这真诚的夸奖与赞誉,如同火种点燃了他心中即将熄灭的火焰。让他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以上便是“现代美国诗歌之父”——瓦尔特·惠特曼的故事,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叫爱默生。
爱默生说:“在我的眼里,没有野草,野草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用处的植物。”所以,当惠特曼沉浸在对自己失望的痛苦中时,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人类的奇迹,而他自己也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正因如此,当灾难不期而至时,我们才会展现出令人震惊的爆发力;当身陷险境之际,我们方能发掘出那些此前未曾意识到的潜能。
我们实际上比自己想象的要伟大得多,因此,切勿低估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相反,我们应该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积极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发展平台。在自信的驱动下,我们必将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