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安心法门》的第三问,达摩祖师接着说:「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
这里的“即心”为有,“无心”为无。也就是如果能体悟到有心等于无心,有而不有,也就是明白有即是无,色即是空,那么就通达佛道了。
什么是“即心”呢?也就是我们说的即一切相。我们的自性在遇事时有了缘起,就会因缘和合而生,从而随感而应的生出一个正念,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个生出来的心,就是这里的“即心”,这是自性的妙用,从而能够即一切相。因为有这么一个心生出来,所以叫作有,故“即心为有”。
但是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也就是懒融禅师说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也就是你虽然生出了这么一个心,但你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心生出来,心里头依然是空荡荡的,没有起心动念,所以叫作无,故有而不有,有即是无。这也就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
比如别人叫你名字,你自然应诺回答别人时,你知道要回答别人,这是自性随感而应生出的心,所以是有。
但是你虽然在回答别人,可你心里依然是空荡荡的,你不会认为我在回答别人,这是无。
所以你虽然有这个心,但相当于没有,回答了相当于没有回答,见诸相非相,有而不有,心里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即心无心」。
再比如之前我说的早起读书,你每天自然早起,你心里没有早起这个事,“于事无心,于心无事”,你不会认为我在早起,这是无。
但是你确实又在自然早起,这是有,这就是「即心无心」。所以有而不有,无而不无。
所以只要你是自然而行的,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故自然曰道。也就是率性之谓道,自然依照自性而行,常行直心。
然后达摩祖师接着说:「即物不起见,名为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
这其实跟上面的「即心无心」是一个意思,一旦你遇事时,心中起了知见,有了见解、观念等,就已经起心动念,不再是无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