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黑道凶日”撞上“关鬼门”,不晚归、不野泳,更不能做这2件事,全家无病灾!并非迷信。
9月2日,也就是阴历的七月三十,堪称为“双凶日”了。它不仅赶上了古历法的“黑道收日”,还碰上了鬼月“关鬼门”的日子,是不是感觉这七月三十,笼罩着一层层“惊悚”气息?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黄道吉日与黑道凶日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黄道吉日象征着吉祥、顺利,是举行重要活动的首选;而黑道凶日,则如同乌云蔽日,预示着凶险与不吉。
“收日”与“黑道凶日”
9月2日七月三十(壬申月 己巳日),为建除十二神的“收日”当值,正是老百姓口中的黑道凶日之一。
古人的“凶”与“吉”是怎么分的呢?
按照古历法,民间有这么一句口诀:“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其中建日、满日、平日、收日、闭日、破日为“黑道凶日”,而“除日、危日、定日、执日、黄日”为“黄道吉日”。
而今年的七月三十赶上了“收日”,象征着收尾、终结之意,被古人赋予了“凶”的属性。
地藏节与“关鬼门”
这个“收日”还不算七月三十的重点,因为它还是鬼月的最后一天——关鬼门!
大名鼎鼎的“鬼月”七月,从七月初一一直到七月三十,整整一个月,都与“鬼”字有关。
七月初一地门开,七月十五中元鬼节,而七月三十就是关地门的日子,也就是关鬼门。
我们故去的亲人,都将在七月三十夜里12点前重返地府,民间传说如果超时未归,阴魂将受到惩罚。
这七月三十,还真是“身兼数职”。等等,等等,还差一点落下一条。七月三十这一天,相传地藏王会指引、守护阴魂归地府,而且地藏王菩萨也是在七月三十涅槃得道,所以这一天,也是“地藏节”。
七月三十 民间习俗
1、“碗儿灯”送鬼魂归途
在农历七月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在大院门挂上一盏“普度灯”,俗称“地门关”,寓意为鬼魂照亮归途。
这盏灯从七月初一开始点燃,直至三十日地门关闭时才会取下并烧掉,象征着鬼月的结束与鬼魂的回归。
2、祭祀亡灵,缅怀先人
除了点灯,人们还会通过烧香、烧纸钱等方式祭祀亡灵,表达对祖先和亡魂的尊重和缅怀。
在寺庙或祠堂里,善男信女们会虔诚地祈求,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安息,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健康。
禁忌莫碰全家无灾
1、不能晚归:古人认为关地门的日子,阴气最重,而且天黑后许多人会在路口烧纸钱,寄托哀思。
为了避免打扰他人祭祀,也为了防止自己沾染上不洁之气,这天晚上应尽量早归,避免外出闲游。如果遇到祭祀场景,别围观,别吐槽,更不可践踏纸钱纸灰。
不过,咱们说,大晚上回家躺沙发刷手机不香吗?路边若真有祭祀的,烟气一定很大,对呼吸和气管都不好,呛鼻子,所以,在家又安全又舒适,就早早回家吧!
2、不能郊外野泳:古语有云“七月三十地门关,野泳夜深阴气乱”,民间祭祀送灯给先祖,一般都是摆在门口或者放入河中,古人认为阴魂会随着河水归入地府。如果赶巧这时节去野泳,这可就是大不敬了。
如果说这句话有点“迷信”味道,咱们就从科学角度来看。
老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阴历七月三十与白露节气很近了,此时河边风凉水冷,下水容易腿脚抽筋儿、着凉感冒,易引发身体不适。所以,下河游泳,真的不建议。
3、不能同房:七月三十是七月的“晦日”,“晦日”之夜,古人认为天地之气混沌未明,人体亦应顺应自然,保持清静。
《论衡》中说:“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这里的“卫气去,形独居”的意思就是此时同房易伤元气,影响健康。因此,七月三十这天,夫妻最好分居而眠,养精蓄锐,以待来日。
4、送神后不串门:送神也就是将故去的先祖通过祭祀的方法,送其回归地府的习俗。
老人常说,祭祀完毕后应尽快回家,不要去串门、请客吃饭等,要直接回家,入门要白酒漱口、洗手洗脸,方为大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个人健康着想。
总之,七月三十禁忌还真不少。作为现代人,我们或许不必完全遵循古人的做法,但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尊重传统习俗,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个人健康来说,还是很必要的。
“鬼月”为何易过敏?跟“鬼门”有啥关系?人的“鬼门”在哪儿?
每年农历七月,民间俗称“鬼月”,“鬼月”与“鬼”到底有何关系?为什么很多朋友在“鬼月”更容易过敏,容易紫外线过敏、也容易受风过敏。难道这真的与传说中的“鬼门大开”有关?
我们都知道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五鬼节,七月三十关鬼门。
听着这瘆人的“鬼门”,不少人都会汗毛倒竖,还真没错,在中医学里“鬼门”指代的就是人体的汗毛孔。
所以,在旧社会,哪家的小孩子过敏受风导致的皮下起风团,也叫做“鬼风疙瘩”。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精密的阴阳平衡系统,“内有营血,外有卫气”。
在营血不足、卫气虚弱之时,“鬼门”便如同未关紧的大门,任由外邪(如风、寒、湿等)侵入体内,引发各种疾病,这其中就包括荨麻疹。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荨麻疹的发作与“鬼门”的“开放”状态确实有着微妙的联系。
为何阴历七月“鬼月”易过敏?
阴历七月,正值夏末秋初,此时阴阳交替,人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浮,内里相对空虚,加之气候湿热,易使体内湿气聚积,诱发过敏症状。
此外,花粉、尘螨、紫外线等都是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在中医理论中,“鬼门”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鬼魂之门,而是指人体的汗毛孔,即体表排汗的通道。
《黄帝内经》中有云:“鬼门,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这里的“鬼门”即指汗毛孔,与肺脏、皮毛紧密相连,是体内邪气外排的重要途径。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瘙痒感源自“风邪”作祟。这里的“风”,并非指自然界的风,而是指一种具有游走性、变化无常的邪气,它能引起人体的瘙痒、肿胀等症状。
而“心主血脉”,心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间接影响到“风邪”的抵御能力。
因此,想要身体不那么痒,不要时常过敏,关键在于“疏风养血”。通过补益营血,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力,从而达到止痒、消肿的目的。
针对不同人的症状,也有一种“宣肺发汗”疗法,使汗从皮肤而出,达到驱邪外出的目的。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洗个热水澡或者热敷的方法,皮下风团就会消下去,症状得到缓解。
但需注意,发汗应适度,过度发汗可能导致体内津液耗伤,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
实用止痒妙招
- 饮食调养:多食用富含铁质、维生素C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黑豆、瘦肉等,有助于补益营血,提升免疫力。
- 生活调理: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搔抓皮肤;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虽然“鬼月”易过敏、荨麻疹频发,看似与神秘的“鬼门”有关,但实际上这只是中医上的一种概念。
“鬼门”原来是人的汗毛孔,奇怪吧!
七月三十 “关鬼门” ,三事不做,人旺福多保平安!“关地门”有哪些习俗?千万别犯忌讳!
七月三十 关地门 三事不做 人旺福多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七月三十了,这一天不仅是老百姓口中“关地门”的日子,也是传统的“地藏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七月被视为“鬼月”。七月初一是开地门的日子,而七月三十则是关地门的日子,也就是“鬼门”关闭之日。
七月初一,地府之门打开,相传这天开始,地府中的已故亲人,会陆陆续续重返人间,探望他们想念已久的亲人,看看子孙后辈是否安好,有没有出息,并接受后辈的供奉。在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这一天,达到顶峰。
过了中元节后,探亲的先祖们就陆陆续续返回地府,阴历七月三十日半夜12点,是他们返回地府的最后期限,也是民间祭祀先祖、祈求平安的时机。这一天还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日子——地藏节。
地藏节,又称地藏王节,是地藏王菩萨的涅槃得道之日。地藏菩萨因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在民间深受敬仰。
也有人说他就是阎罗王,是阴司的主宰,所以,他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众生。
相传在七月三十这天,信守这三条禁忌,能保人旺福多,平安顺遂。
七月三十 三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