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则是武将出身,当年是刘宋刘子业的侍卫。后来跟随寿寂之一起杀死刘子业,拥刘彧即位,被封为直阁将军。
刘昱即位后,王敬则投靠了萧道成,成为萧道成篡位的主要帮手。
萧赜即位后,王敬则依然得到萧赜的器重,不仅掌握军事大权,而且升任司空。萧赜死时,更让王敬则和陈显达等人一起作为辅政大臣,辅佐萧昭业。
之后萧鸾篡位,王敬则又投靠了萧鸾,萧鸾拉拢王敬则,任命王敬则为大司马。
但公元498年,王敬则在七十高龄的时候,却选择了反叛萧鸾,跟随其反叛的民众超过了十万人。
但王敬则的叛军抵达曲阿时,遭到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马军主胡松的阻击,在这一战中王敬则的军队溃败,王敬则在乱军中被杀。
为什么王敬则要反叛萧鸾?为什么王敬则的反叛很快就被萧鸾所剿灭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王敬则在南朝的历史上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王敬则出身并不好,据历史记载其母亲仅仅是一个从事占卜的女巫。因为家境不好,所以王敬则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只能习武练习杂耍为生。但也正是因为王敬则在这方面有擅长,所以被选入了刘宋朝刘子业的侍卫。
我们知道刘子业是被路太后所支持的刘彧所杀,而刘子业被杀的直接参与者就是寿寂之和王敬则。
也正是因为弑君帮助刘彧上位,王敬则才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得到刘彧的重用。因功王敬则被封为直阁将军,重安县子,食邑三百五十户。
王敬则的另外一个转折是在桂阳王刘休范叛乱之际跟萧道成并肩合作,得到萧道成的赏识。当时萧道成在新亭抵抗桂阳王刘休范的叛军,王敬则和羽林监陈显达、宁朔将军高道庆乘船在长江中迎战,大破叛军水军,烧了他们的战船。
之后在萧道成的拉拢下,王敬则彻底投靠了萧道成,成为了萧道成的爪牙。王敬则帮助萧道成杀掉了宋后废帝刘昱。而之后萧道成以皇太后的命令召集尚书令袁粲、中书监渊褚、中书令刘秉入殿举行会议时,这些人还有异议。王敬则拔出佩刀,在座位旁跳起来,厉声道:“天下大事,全都要萧公裁决,谁胆敢说半个不字,血染我刀!”说着亲手取出白纱帽,戴到萧道成头上,要求萧道成登基称帝,并威胁说:“今天谁敢乱动?大事要趁热一气呵成。”于是萧道成顺利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正因为此功劳,王敬则之后升为员外散骑常侍、辅国将军、骁骑将军、领临淮太守,增加封地到一千三百户,管理殿内宿卫兵事。
之后袁粲起兵反萧道成,也是王敬则率兵肃清了宫内的叛乱。因此功劳,王敬则又升为右卫将军,常侍一职不变。增加封邑—千五百户,接着又增加五百户。朝廷又封王敬则的儿子王元迁为东乡侯。食邑三百七十户。
之后萧道成篡位,当时宋顺帝不肯出宫来行禅位仪式,又是王敬则威逼利诱才让宋顺帝出来禅让,萧道成高兴得赏了王敬则十万钱。
之后萧道成让王敬则管辖南兖、兖、徐、青、冀五州的军事、担任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萧道成临死时,在遗诏中要王敬则兼任丹阳府尹。接着又升王敬则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会稽丞台五郡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
因为王敬则成为东部地区掌控兵权的重要力量,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
萧赜即位后,对王敬则依然给与了重用,让王敬则出京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豫州郢州的西阳和司州的汝南两郡军事、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开府的资格不变。又进号为骠骑将军。十一年,又升为司空,常侍职不变。萧赜驾崩时,军旅之略,委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瑰、薛渊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王敬则在军中属于实力派,威望是非常之高的。
而萧昭业即位后,萧鸾却逐渐把控了朝堂,萧鸾将王敬则派出京城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镇守东部。而王敬则在萧鸾的明显的篡位意图下,选择了沉默和迎合。之后萧鸾封王敬则为太尉。萧鸾篡位成功,又封王敬则为大司马,增加封邑千户。这也表现出萧鸾对于王敬则而言,也是忌惮其实力,所以采取的是拉拢的态度。
但是王敬则毕竟是萧道成篡位的功臣,也是辅佐萧道成,萧赜的得力干将,萧鸾对于王敬则始终是非常忌惮的。让王敬则手握重兵在京东虎视眈眈,不是萧鸾想要的局面。而这时萧鸾的身体又不好,屡次病危,所以必须要对王敬则有所提防。于是就派了光禄大夫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实际上就是来看住在会稽的王敬则的。
我们知道萧鸾的不安全感是非常严重的,萧鸾后来把萧道成和萧赜以及萧长懋的子孙都屠戮殆尽,将一些当年辅佐萧道成的功臣也大加屠戮,其中包括了帮助自己篡位的萧谌三兄弟以及宰相王晏等人。所以王敬则判断萧鸾的屠刀迟早要落到自己头上。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敬则决定起兵反叛。
但王敬则的起兵是非常仓促的,仓促的原因是因为其女婿谢朓的出卖。当时王敬则的儿子太子洗马王幼隆派人跟自己的姐夫谢朓说想要起事,问谢朓参与不参与。结果谢朓把来人抓住,然后直接向萧鸾揭发王敬则要叛乱。
当时王敬则的族侄王公林知道消息后劝王敬则丢卒保车,向皇帝上书说儿子要谋反,请求正法,这时或许还可以保自己一命。但王敬则思考一宿后还是决定集家族之力发动反叛。
于是王敬则开始召集兵力,配给袍甲兵器,二三日之内便从会稽出发向都城建康进军。很快王敬则的一万大军就渡过了浙江,张瑰的军队无法阻挡,张瑰溃败逃到民间躲起来了。老百姓听闻王敬则反叛纷纷支援王敬则,很快王敬则的大军规模就超过了十万人。
但王敬则的大军虽然声势浩大,但由于起兵仓促,很多投靠的百姓都没有配备武器。而这时萧鸾派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阳、龙骧将军马军主胡松在曲阿长冈修筑战垒工事。
面对萧鸾政府构筑的工事,王敬则选择对左兴盛、刘山阳两处发起了猛烈攻击,攻击进行得很顺利,守军很快就露出了崩溃的迹象。但这时胡松带领骑兵从背后对王敬则军队发起攻击。王敬则的后军很多都是没有武器的百姓,顿时王敬则的大军就由混乱转为崩溃,在混乱中王敬则落马,被崔恭祖一枪刺倒在地,刘兴盛部下武士袁文旷立即上前将其斩首。
王敬则为什么选择叛乱呢?
实际上是因为萧鸾执政后期,因为其得位不正,所以非常担心支持萧赜的力量颠覆自己,所以大力的清除萧道成和萧赜留下来的势力。而王敬则作为辅佐萧道成和萧赜的老臣,自然也构成了对萧鸾的威胁。所以萧鸾除掉王敬则是早晚的事情,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起反抗。
而对于王敬则而言,其一生其实就是追随强者,先后反叛刘子业,刘昱和萧昭业,所以其没有太多所谓的儒家的忠的羁绊,更信奉实力说明一切,所以当遇到威胁的时候,其选择起兵也是他自然的选择。
但王敬则为什么起兵后如此快的就失败了呢?
一方面王敬则起兵仓促,没有太多的准备,后勤粮草以及兵员装备都是问题,最终没有经过训练的归附的士兵在战场上崩溃,造成整个大军的崩溃,所以有的时候战场上人数并不是决定因素,战斗力才是。
其次王敬则师出无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就不能到其他势力的支持。开始他还想以拥立萧子恪为名义而起兵造反,结果萧子恪直接跑路了。萧子恪是豫章文献王萧嶷的次子,也是萧道成的孙子。如果说以萧鸾迫害萧家人为借口,推举萧子恪称帝,也许支持萧道成和萧赜的势力会站出来响应其反叛。但王敬则打不出扶持萧道成嫡系上位的牌,其它势力就觉得你的反叛不过是自己想要上位是谋逆罢了,也就不会有势力站出来支持你,那么最终难逃被剿灭的命运。
其实这也是萧鸾为什么要对萧道成,萧赜的子孙大开杀戒的原因,他担心的不是萧道成萧赜这些子孙自己反叛,而是有势力借助他们的名义,扶持一个萧家子孙来反叛自己,那时自己就非常被动了,所以萧鸾才先下手为强,杀光了萧赜萧长懋的子孙,不给这些势力机会。
所以说为什么战争一定是舆论先行,舆论战是战争的重要部分就是如此,通过舆论战,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才能获取更多势力的支持。所以我们不管是看新闻,还是读历史,这里面很多所谓的信息其实都是舆论战的一部分,都是有些政权刻意编造的一些所谓事实,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合理的鉴别,通过一些事实背后的逻辑去判断其真伪。毕竟要进行一场战争,总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哪怕拿一罐洗衣粉摇一摇当做化学武器也是一个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