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私营监狱告诉你资本是怎么玩操纵的

分享至

1、美国监狱的付费传统

美国一直有“监狱商业化”的传统。

众所周知,美洲大陆一开始就是英国人流放罪犯的地方,大批在英国犯了事的人被流放到了海外。后来英国的清教徒在欧洲那边被排斥得不行,也跑到了美洲,不过他们是中产阶级什么的。所以美洲其实是有两伙人,犯人和清教徒。

英国当时的法律非常成谜,量刑就跟汇率似的波动。如果英国境内劳动力匮乏,法院能不判流放就不判;如果国内失业率太高,迫切需要向海外转移人力,那法官基本都是轻罪重罚,甚至把踢了一脚垃圾桶的人都给流放了。

而且英国人很有想象力,这么多犯人送到美洲大陆也是个超大工作量的事,政府又不愿意做,那怎么办?

从那时候就开始让商船去美洲时带着这些罪犯,一个犯人五英镑经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五英镑慢慢对商家没有吸引力了,怎么办?英国又搞了个法律,说你们带着犯人到美洲后可以让他给你干活嘛,还可以把他们卖给农场。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那时候奴隶不止有黑奴,还有白人,当然还有华人。清朝那会儿奴隶贩子就在广州收奴隶,奴隶贩子们不会自己去抓人,中国国内有很多团伙去抓,抓到卖给奴隶贩子,然后就被卖到了美国或者秘鲁。

不过当时黑人是最贵的,一方面黑人比较壮;另一方面黑人心态比较好,当了奴隶也安之若素,继续该吃吃该喝喝。其他人种当了奴隶往往心态调整不过来,不是天天想着逃跑,就是日常抑郁,影响工作效率,让奴隶主非常闹心。

如果奴隶想着逃跑,奴隶主就得多安排保安带着猎狗经常出去抓捕,这样也增加了成本,所以农场主倾向于多花钱购买黑奴。至于为啥黑人这么顺从,当时有大量的研究,不少人发现黑人的脑结构跟其他人不一样,怀疑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的“奴隶基因”,这一点在电影《被拯救的姜戈》里就有体现。

扯远了,继续聊监狱。

当时整个美洲就是个大监狱,无数各种奴隶在各种农场里劳动。后来奴隶制饱受诟病,全世界都废奴了,美国还在搞;而且南方的棉花业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双方谈不拢,打了起来,也就是南北战争。战争过程中,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但专门补充了一句,“除了惩罚犯罪之外”,看到了吧,美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监狱就是奴隶制的。

内战后奴隶们不是被解放了嘛,为了防止农场主再把他们抓回去,北方联邦军南下,烧掉了南方大部分农场,而且实行了漫长的军管。但是问题来了,黑人们不去当奴隶,他们干啥?

有人说去工厂里做工人啊,问题是北方失业率非常高,要他们干嘛?所以黑人们为了生计,只好去偷抢什么的,然后被抓进监狱,在监狱里继续当奴隶,给政府免费修路做纺织什么的,好处是生活终于有着落了。从那时候起,美国监狱里黑人一直占主流这个毛病到现在都没变。

也是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就有项奇怪的业务,“犯人租赁”。犯人被抓进监狱后,政府不能让他们闲着,但政府手里又没那么多活,干脆,把犯人低价租出去,经常是去做铁路、矿山这类危险性高死亡率高的职业,这一点大家看《肖申克的救赎》时候应该注意到了,他们肖申克监狱就有这项业务。

黑人从奴隶变成了犯人,生活条件还不如之前了。

而且美国人发现一个问题,黑人跟正常人的思路不一样。正常人有改善自己生活的冲动,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不辞辛苦,又是加班又是攒钱,黑人们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思路倒是很像现在的一些文艺青年,赚钱是为了活着,赚点钱就不想上班了;等花完再重新找工作,效率非常低——让黑人干活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带上枷锁,用鞭子赶着干活。事实上现在中资企业在非洲那边雇佣的黑人也经常有这个毛病,发了工资就消失了,花完才回来,中方的很多公司在那边非常头疼这事。

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用工单位,不是带着枷锁的黑奴他们就不用,“犯人租赁”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事实也证明监狱的黑人们非常有战斗力。从1905年到1915年十年间,佐治亚州的犯人们竟然修了一万英里的铁路,为美国大基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期孙中山先生说他要在中国建设十万英里铁路,孙先生是混过美国的,他估计在报纸上看到过这类新闻,可能觉得“十万英里”这个目标并不是特别离谱。

2、新世纪的新动向

美国监狱事业引领潮流走向世界最前端的操作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因为美国监狱里的犯人突然多得不行了。

找了张图给大家看看:

从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来,在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关押人数突然暴涨。上图有个Jail和Prison,这俩就是我们的“看守所”和“监狱”的意思。看守所里的都是些轻罪的,拘留一段时间就放出去;监狱里都是判刑的,要在里边长期定居的。

最逗的是这个犯罪增长率,整个北约里,排第一的是美国,第二就是加州(尽管加州不是一个国家):

那问题来了,美国当时发生啥了,监狱关押人数指数级暴涨呢?

主要跟我们上文讲的那个话题有关系。七八十年代美国当时毒品泛滥得不行了,美国当时的总统又是对犯罪很强硬的那种,于是加大力度打击。此外当时有大量的反战、抗议、暴动、黑社会和人权示威游行,尼克松、里根都是很强硬的人,觉得就得抓,不抓没法治,所以动不动就抓人。

现在一般称为两场战争,“毒品战争(war on drugs)”和“犯罪战争(war on crime)”。好处是稍微遏制了一些犯罪势头,毛病是监狱人数暴涨。

面对高涨的监狱开支,里根政府有点懵逼该怎么解决。

恰好里根又是一个很相信市场原则的人。他眼瞅监狱里人满为患,每年大量的开销被投入了监狱行业,于是开始考虑一种“低成本关押”原则。当时里根政府里都是一帮倡导“市场无形的手”的人,一个相关委员会发布了23000页的报告,仔细讨论了监狱私有化的各种好处,成功说服了关键决策人和民众,私人监狱应运而生。

当时大家的想法比较朴素,觉得政府部门里存在大量的浪费;如果私有化了,就能制止住这部分浪费,说不定犯人们还可以自给自足呢,想起来还有点小期待。所以在1984年,第一所私人监狱应运而生。

当初在监狱里上班的一伙人考虑到自己拥有丰富的管理犯人经验,一个个跃跃欲试。比如现在美国最大的私人监狱,CCA,这是美国最大的私人惩戒机构,并且还是个上市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霍顿,以前就是一个公立监狱的典狱长。

这个霍顿后来顺着里根改革开放的春风,跑到外边来搞私立监狱,发了大财。他自己曾经私下表示,如果当初一直呆在监狱里当公务员,现在可能也只是个小中产;如今成了老总,有私人飞机,手底下有近两万员工,过上了真正的资本家生活。估计霍顿也感慨,看来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潮流。

到如今,美国有接近1%的人口关在监狱里,全世界比例最高,而监狱里的人,又有10%关在私立监狱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