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两会期间,我国国务院机构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方案。要求对于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按照大约5%的进行精简。
这也就是被当时网友们所热议的“清退令”!按照当时的规划,这条“清退令”将会在今年,也就是2024年全面落地。
如今2024年已经过去半年了,现在这条“清退令”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对于无编制人员来说,是否会面临“100%清退”?下文将针对此,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长沙女子突然惨遭清退
在2023年的秋天,37岁的陈某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也会遭到清退。其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广东某市直机关单位负责做一下档案管理,是属于编外人员。
这样的一份工作虽然不是铁饭碗,但由于处在铁饭碗的边缘,其稳定性也是被普遍认可的。
陈某自毕业之后,便找到了这样一份受到家人认可、说出去也比较好听,也不太累的工作。
虽然总体收入不高,但陈某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一直在这样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了有多达十六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她一直都是认真工作,很少犯规。甚至做得比一些编制内人员还要更加努力,和同事和领导的关系也处得很好。
到了2023年6月份的一天,单位叫所有的编外人员都一起去签署劳动合同。但陈某和另外两名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没有被叫上。
这让陈某感到很纳闷,很快她就明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领导将陈某等三人一起叫到小会议室里开会。
进去之后,该领导便单刀直入。表示按照上级某某文件的要求,现在把你们三人给清退出去。
陈某对此能有什么办法呢?她也只能沉默接受了,而单位也只给他们赔偿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事后,陈某感到很生气,很迅速地离开了单位。甚至产生了多待一秒都是恶心的心理。
之后,陈某不仅和前同事们断绝了联系。而且还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开始领取失业金,每个月总共不到2000元。
因为陈某已经三十七岁了,不能够再报考公务员上岸了。而且她只是纯文科的普通本科生,在人才就业市场上并没有优势可言。
再加上近些年来就业行情的恶化,以及其本人长期从事一些没有工作难度的低强度工作。而外面适合她的工作,大多都是高强度的,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所以,在这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陈某实在难以找到工作。生活质量为此直线下降。
二、我国编制人员太过冗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编制内找一个份工作,成功很多毕业生所梦寐以求的事情。认为能够借此得到一个份福利较好的铁饭碗工作,自己的下半生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然而,当2023年的清退令出台后,很多编内人员所用的铁饭碗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铁了。
而像陈某这般处于铁饭碗边缘的编外人员,更是人人自危。很多编外人员在被清退之后,都一并遇到了再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话说回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和资源分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领域的编制(包括编内和编外)人员都尽显臃肿,按照古代话语来讲,就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冗官现象。
当国家编制太多时,就会造成以下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加重了财政负担。尤其是在当前国家财政捉襟见肘,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峻。
二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我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句老话揭示了一个普世般的道理,那就是干活的人适量就好。一旦干活的人太多的话,反倒会出现互相推诿,进而导致干活效率下降。
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编制的人员增加,而体制内的工作量又没有增加。就会造成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的人变多,进而将不良风气影响到其他干活的人。
导致那些原本愿意干活的人,也变得不想干活了。如此一来,整个部门就会因为编制人员的变多而导致效率下降。
三是增加社会负担。编制人员太多的话,那么他们多出来了的工资待遇。要么向上求取于国家财政或者地方财政,要么向下求取社会和企业。乃至普通老百姓,加大了社会负担。
总之,为了减轻财政压力、社会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部门机构,对于编制人员进行精简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
三、编制内精简,编制外清退
2023年初的两会期间,我国正式提出了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改革方案,要求各部门的人员编制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简。
这里所提到的编制人员,主要指的是编制内的。而且所谓的精简人员编制,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简单的裁员。而是将一些空出来的编制给收回去,然后重新分配到急需的领域去。
也就是说,把一些比较冗余的编制补充到更重要的领域,从而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
话虽如此,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编内人员的总量是会降低的。而一些编内人员即便在精简后保住了铁饭碗,也难以避免福利待遇下降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的这一次精简人员编制的改革方案只是提及了中央机构,没有提及地。
但是却给地方部门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既然中央都开始带有精简编制人员了,那么各个地方部门自然也可能会更加精简。就算不精简,也绝对不敢像以前那样随意扩编,要更加节约谨慎地使用编制。
如今,距离清退令的正式提出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了。一些编制内的人员确实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精简,但大批编制外的人员更是遭到了无情清退。
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通常可以简单划分为编制内、编制外两种。其中编制外的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俗称的合同工,这样的人员是不占正式的事业编制岗位的。
而是采取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或者劳务外包等用工方式,来为机关、医院、学校等单位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正式编制人手不足的问题。
对于编外人员的清退工作,是包含多个地区多个领域的,甚至部分地区要求将编外人员100%清退。比如:福建永春县近日发布通知称,其近年来一直都在严格执行相关的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使得当地的编外人员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
除此以外,像黑龙江省哈尔滨、湖北省十堰市、云南省楚雄州等等诸多城市,都陆续推出了相关的清理编外人员通知。
以哈尔滨为例,根据其在不久前所发布的《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其将会把清理重点对准以下几类人群:
超出员额控制标准的编外人员,人事、涉密等岗位所使用的编外人员。临时性的编外人员或者阶段性工作已经完成的编外人员,主动离职或者考核不合格的编外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编外人员,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外包的编外人员,比如保安、保洁等等。
各地对于编外人员的清理工作,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会像哈尔滨这般,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编外人员,来进行渐进式和类型化的清退工作。
面对很多编外人员被清退后,所造成的难以就业问题,各地也是比较重视的。毕竟这样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社会舆情。需要相关的事业单位作为一定的人员安置工作,帮助清退编外人员度过择业困难。
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等方式,帮助这些被清退的编外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和申报为就业困难人群。
二是帮助这些被清退的编外人员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通常为中式烹调师、营养配餐员等工种培训。
三是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支持。
然而,以上这些措施听起来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用处甚微。大多数编外人员在被清退之后都失业,生活水平也都下降。
【结语】
总而言之,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各地不断推进编制人员的精简、清退工作,在未来的五年,可能会导致100%的编外人员遭到清退。而编内人员也起码将减少5%左右。
对于国家编制人员的精简,这项政策其实是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支持的。毕竟通过这样的精简工作,确实可以减少国家和地方财政压力。让各机关的运行效率得到显著加强。
但在推进这样的工作时,还是要多加注意以下被清退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些人原本拥有舒舒服服的工作,如今一纸文件就没有了,心中难免会有怨气。
如果对于这些人的安抚、帮扶工作做不好的话,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针对此,读者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底下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