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想找一个安全保本的高收益的处理方式,眼下真的是越来越难了。就在上个月的月底,六大行再次集体调整了整存整取的利率。目前五年期也终于守不住二字头的关头,掉到了年化收益只有 1.8%。
至此存款利率,正式集体进入到了“一时代”。90 年代存款收益还有 10%的时候,你100 万存一年利息就有十万块钱。新世纪以来,即便利率一路有升有降。但是五年期定存,大多数时候还能有 5%左右,那你100 万存 5 年就能有 25 万的利息。难怪大家都爱把钱存在银行,因为利率确实是高。
但是很可惜好景不长。从 2011 年往后,六大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一路连续掉了四年,从 5%掉到了 2.75%。然后从 2016 年稳定到了 2022 年。就是 22 年的 9 月出现了一次集体下调,23年的 6 月一次,12 月一次。最新的就是上个月 7 月 25 号又调了一次。
这次工农中建交六大行同时宣布下调存款的挂牌利率,活期存款的利率从 0.2%下调到了 0.15%,定期存款的利率一年期的降到了 1.35%,二年期只有 1.45%,三年期 1.75%。甚至五年期存款都只有 1.8%了。你 100 万放 5 年只有 9 万块钱的利息了。
那这个时候要是还想着能把钱存银行,靠吃利息躺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这样的关键节点,咱们的理财思路一定要进行转变。
今年 5 月份,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统计报告,4 月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双双下降,一共少了将近 4 万亿的存款。
其中个人存款少了 1.85 万亿。减少这么多,第一是因为季节性的规律。从 2019 年到 2023 年过去五年,每一年到了四月份,住户的存款都会减少。少则会少个六七千亿,多则会少个上万亿。再就是今年减少了 1.85 万亿,这笔往年今年下降的趋势是特别明显的。
那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手工补息受到了严格的监管,银行最后一个高息的漏洞给堵上了,存款的收益降低了。大家存款的意愿自然也就减少了。而减少的这些钱到底去了哪呢?
第一就是大家拿去提前还贷了。
而第二个趋势就是拿去挪储了。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还有什么资产可以像存款一样安全无风险,但是收益更高呢?
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国债。国债是国家债务的一种形式,依托于国家信用而存在,安全性是非常有保障的。同时也是保本保息,利息也比银行定存的要高一点。但是要注意。国债是定期限量发售的,需要提前关注银行的信息。然后到发售的时间去抢购。就像前段时间发行的中长期国债,基本上每次一发行都是秒空的。
那第二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就是理财型的保险。它对比存款至少有三个优点。
第一个是保险中长期的收益要更高。比如说持有 10 年保险的年化单利能有 3%左右。存 100 万,10 年下来收益有 30 万。而放贷银行靠 5 年期攒存 1.8%的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存 10 年也只有 18.8 万,收益直接少出十来万。
而第二个就是它能够终身锁定利率。固骤类保险从一开始,就会告诉你未来到哪一年能拿多少钱?这些都是明明白白写入合同里面的,所见即所得。
那第三点它的取用更加灵活。中间如果我们想取钱,账户里面剩下的钱依然会按照约定的利率来增值。比如说这个 100 万放 20 年会增值到 175 万。折算下来年化单利高达 3.75%。到了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一次性取出 20 万,账户里面还剩 150 多万,还能继续增值。只用四年就会重新增值了,将近 20 万。又回到了将近 175 万的水平。
但是保险的缺点也有,大多数产品都会有五年左右的资金的锁定期。至少你要持有七八年才能拿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收益率。所以保险比较适合做中长期的储蓄规划。
在市场利率下行的阶段,没有产品是可以独善其身的。就在这个月的月初,监管局已经下发了红头文件,明确到 8 月底 3%的理财产品就会彻底的停售。以后的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只有 2.5%,存 100 万,10 年呢就比现在的产品少赚 20 万。30 年就会少赚四五十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