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58年为何被批判?杨尚昆说: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分享至

1958年5月26日,时值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总参谋长的粟裕像往常一样,赶到中南海居仁堂参加元帅会议。然而,就是这场会议上,粟裕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会议的中心。

因为,在接下来的两次元帅会议中,会议集中对粟裕进行了批判。这场毫无征兆的批判令粟裕极为委屈,也十分莫名其妙:好端端的,为什么就在会议上批判自己,并被责成检讨呢?

这场批判就连有的元帅都十分感到十分突然,叶剑英元帅就在询问总参的一名同志时说: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的问题吧?

然而,接下来对粟裕的批判却火力全开,对于粟裕的批判也一再扩大。从军以上扩大到师以上,参加的人数也从4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最终,这场批判以粟裕违心写下检讨书,被解除总参谋长一职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结局。

而且自此之后,粟裕彻底离开一线部队,一直带着这个沉重的包袱,甚至,就连去世时都没有解开。

当时,粟裕被批判并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后,关于粟裕的错误还被口头传达至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军事才华横溢、战功赫赫的我军第一大将,为什么会突然遭到批判呢?

对此,杨尚昆后来曾这样说过: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那么,这“两个半元帅”究竟是谁呢?

第1个元帅是当时粟裕的直接上级彭德怀元帅。

从1951年被毛主席调到北京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之后,粟裕就直接在主持军委的彭德怀元帅的领导之下。

然而,对于总参谋长一职,由于对粟裕并不了解,彭德怀其实更青睐于自己更熟悉的老部下黄克诚大将,为此,还专门为黄克诚大将设置了军委秘书长一职。

因此,就任总参谋长之后,粟裕的工作便受到了很大的掣肘,与此同时,对于许多工作上的看法,两位军功赫赫的统帅也出现了不同意见。

例如,粟裕当时认为,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建议抽调几个军作为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这几个军不列入各军区战斗序列,而是由统帅部统一机动指挥。

这一建议其实是极富远见的,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对此,彭德怀元帅却不以为然,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