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别人“解释”是一种病,得治。
不要对任何人有过高的预期。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最好不是靠讨好来的,能自然而然最好,不行就不勉强。
也许我这个人很轴,喜欢在其他很多方面勉强,偏偏在这一个维度,随着年龄变大反而越佛。
我自己有一个体系,但凡涉及到需要与他人有纠葛,需要配合的事情,这种事情越顺其自然越好。
行动上可以争取,但是心态上不要勉强。你要知道越着急越没有,越讨好越容易率先出局。
这个号写了半年了,粉丝也积累了一定量。接近200篇文章里面表达的都是观点,但凡观点,又何来解释、何须解释这一说呢?
一开始我还想着需要跟大家求同存异,哀民生之所艰,现在慢慢放弃了这个想法。有些人的思维彼此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在刷剧,我在看奥运,能聊一块儿吗?
有时候你反复地解释,沟通的成本很高,时间跟能量反而都被消耗完了。
照顾不了别人的感受,只能先照顾自己的。你可以说有些观念,你不同意,这是无可厚非的。人各有志,认知配上的都是彼此的苦难。但是如果是纯粹与作恶有关的,我是一概不会客气的。
这跟又当又立没有关系,你当然可以骂人,随便在网上乱喷,但别人也有拉黑的权利。
都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是珍惜自己的精力跟时间、能量更为重要。人就是这么一回事,看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观念、事情,就要群起而攻之。
你看最近董宇辉拿了2亿分手费的事情就被大家群嘲,早一年前风评可不是这样的。
一个流量小生吃了完美人设的红利,群众的预期拉太高。你不能太好否则我会嫉妒,你不能太差,太差我也会同情你。
人还是要警惕太喜欢你的人,因为他们恨起你来,也是毫不客气的。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理性这一说的,说穿了都是活得一团情绪。
你有没有想过
你老是在解释,原因就在于你根本解释不清楚。如果说做一件事,做的次数越多,越擅长。
那么解释就是越解释,越擅长不了的一种能力。
解释这个事情没法练,你明白不?《大话西游》唐僧念经似的每天在孙猴子旁边谆谆教诲,有用吗?人家根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还嫌弃你像个苍蝇一样嗡嗡嗡的。
你说的人家不想听,你解释的人家听不进去,你压根就没有解释清楚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干脆放弃。
不是每个人都是有心人,你的三言两语就能让他悟道。也不是说,你的观念,别人非得接受。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管表达,能吸引就吸引,不行就拉倒。
人要做自己擅长且够得上的事情比较容易快乐,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容易内耗自己,最终结果就是反噬。
心情、状态、时间都花在不擅长的事情,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有超能力的人,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况且当什么超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做好普通人就好。
想解释就解释,不解释就不解释,内耗的都是别人,放过的都是自己。
老解释本质就是害怕
害怕被误解,害怕受到冤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思维。
如果在表达的过程中把自己架在这种弱势一方的位置,你将陷入不断自证的陷阱。
陷阱就意味着坑,坑就意味着会痛。没理由没苦硬吃,主动掉坑吧,你要真这么想,确实病得不轻。
要知道,一个人是没有力量改变任何人的,包括强关系中的亲人、伴侣、孩子、朋友都是如此,不要试图改变。
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你也要做好不需要他人苟同的准备。每个人的经历造就的观念和知识的储备必然是有差别的,我们通过学习,思考的是自己的生活,目的也是为了活得不那么纠结。
所以苟不苟同都无妨,就好比,当你失意的时候可以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你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你欣赏西湖美景时,你也可以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的观点你也无需苟同,你只需要不断积累,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当成工具使用便可。
这样想,根本不需要解释,表达的人表达,听的人选择,各取所需,彼此不解释,不改变,做好自己,都相安无事。
每个人心里
都藏着一个别人不会理解的柔软之地。
看一部电影,就能泪流满面,与人物共命运。
看一处古迹,就能心驰神往,与历史共呼吸。
看一柄折戟,就能一口气,脑补一场大戏。
看一篇文章,就能因为只言片语,内心受到触动。
但是这些都是与他人无关的体验,况且文章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一柄破折戟有什么好看的,不懂的人莫名其妙,懂的人心领神会。
有些话,我说了,就行。有些话,你听了,无妨。解不解释的,都太多余了,别浪费彼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