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死后不久,吕氏宗族随即尽皆屠戮,周勃:将刘邦嫡孙全部诛杀

分享至

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两个侄子赵王吕禄和梁王吕产召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告诫二人,在自己死后,大臣们肯定会有所动作,届时,万万不可将兵权交出,不然就会遭遇万劫不复的下场。

正如吕后所言,在其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和陆贾为首的功臣集团,马上展开了对吕氏一族的行动。

通过威逼利诱,将掌管北军禁卫吕禄手中的北军将印拿到手,很快便屠尽吕氏一族,此时,吕后刚刚去世两个月。

而在吕氏满门屠杀干净后,为消除所谓的威胁,周勃等人又将刘邦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们,逐一诛杀,先后共有四个刘邦的嫡孙,死在了周勃的手中。

在刘邦临死前,曾对吕后说,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并且“安刘者必勃”,但就是这个貌似忠厚、本分的托孤大臣,却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杀掉刘邦的嫡孙。

周勃真乃狠人也,刘邦泉下有知的话,对此会作何感想?而周勃,又为何毫不留情的杀掉刘邦的嫡孙呢?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已然是奄奄一息,眼看就是油尽灯枯。此时,守在身旁的,是刘邦的发妻,也是当今皇后吕雉。

两人的对话,主要是刘邦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对于皇位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刘盈,刘邦实在是不满意,因为刘盈着实太懦弱了。

为此,刘邦不得不将朝政托付给刚毅狠辣的吕雉,但为了制衡吕氏一族逐渐庞大的势力,刘邦也同时安排了几个托孤大臣。

曹参、王陵、陈平等几个汉初老臣的名字,从刘邦口中缓缓说出,到最后,刘邦又艰难地说出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周勃。

在刘邦看来,曹参年岁已高,在他死后,可以由王陵替代,但王陵过于耿直,圆润不足,因此,可以让陈平来辅助,不过陈平这个人,聪明是挺聪明,就是有时候太过于自作聪明。

而周勃,在刘邦的眼中,是厚重少文,憨厚朴实没多少文化,但这才是忠臣良将,因此,这几个人中,刘邦最看重,也最看好的就是周勃。

在刘邦的部署和安排下,吕后一方、开国功臣集团和诸侯王,就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三角平衡,这对于当时汉初的局势而言,显然这种安排是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三方相互制衡之下,就能够保证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



事实上,在刘邦死后,这个三角平衡一直维持的不错,三方势力互有忌惮,虽各有想法,但一时半会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吕后曾经想联合亲信审食其对功臣集团下手,但由于功臣集团影响力实在太大,最终只得作罢。

但吕后也不是没有其他动作,通过拉锯式的谈判,最终与功臣集团达成协议,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以此来增强吕后一方的实力,但这就违背了刘邦当年白马之盟时定下的“非刘不王”这个原则,也为吕氏一族日后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公元前188年,饱受“摧残”的汉惠帝刘盈去世,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刘恭,后世称之为前汉少帝,除了刘恭之外,汉惠帝刘盈还留下了五个儿子。

虽然经历的前汉少帝事件,但吕后出手狠辣,毫不犹豫地改立后汉少帝,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堂的局势,依然还能保持平衡,大权仍在吕后手中掌握。

但平衡早晚要被打破,比如年事已高的吕后去世。

公元前180年七月,自知时日无多的吕后,将自己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叫到床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掌管南北禁卫军的两人,万万不可交出兵权。

因为吕后知道,功臣集团历来对吕氏一族不满,只不过自己尚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自己一旦归天,功臣集团势必要有所动作。

所以,掌管军队的两个侄子,是最关键的人物,只要有军队在,就能很大程度保护吕氏的安全。一切交代完毕后,在当年七月,吕雉在未央宫去世。



吕后预料的不错,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确实没闲着,他们时时刻刻盯着吕后是否归天的消息,因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终于,在确认吕后死亡后,功臣集团上下,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开足马力,行动了起来,目的就是一个,将吕氏一族赶尽杀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