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这是一个相当传奇的人物,他的创作事业光明璀璨,但生活却是一地鸡毛。
这样一个世俗意义上并不算完全成功的人,却被无数人奉为精神导师。
人们看到他的书,看到一个个充满厚重感的文字,仿佛能从迷茫无措的现实中寻找到一丝力量。
这个具有别样魅力的导师,就是路遥,茅盾文学奖的得主。
抛开文学创作的光环来看,路遥的私人生活并不和谐,在去世前的最后那段日子里,他更是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真实的路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割裂感?
扎根土地,弘扬精神
在文学界,路遥如同一颗引路之星,正跨越时代的长河,持续散发着光亮。
在读者的心中,他是个深深扎根于黄土地的作家,写的是生活,写的是人民,写的是这片土地之上的一切。
好的坏的,都能被他吸纳于自己的笔尖之下。
食不果腹的童年时代,为他那现实主义的细腻笔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
那里很穷,生活也很苦,从他有记忆以来,饿肚子好像才是家常便饭。
苦的人不只他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也不止他的家。
他有一种当局者和旁观者交融的矛盾视角,观察周遭的环境,以与生俱来的天赋攫取未来的创作素材。
在吃不饱饭的那段时间里,他最大的补给就是书。
那个时候,路遥很快乐,也很求知若渴。
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像《红岩》这样的革命书籍,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国外文学著作,他几乎是来者不拒。
书籍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为他认识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他深切地明白,如果没有那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后来的自己不可能拥有那么高的文学成就。
在看书的同时,路遥也在探索自己的人生轨迹。
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成长于农村,长大之后成为了一名青年农民。
可以说,他的半生与农业二字密切相关。
所以在创作自己的代表作《人生》时,他找到了切入点,也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很难想象,他竟然可以用21天就写完《人生》13万字的稿子。
毫不夸张地说,路遥是在用生命写作。
《人生》很有意思,一度被读者评为路遥文学生涯无法超越的高峰,就连他自己也翻不过去。
这本书聚焦于高加林这个充满多样化色彩的当代农村青年,用一个人的命运,去反映农村青年融入城市生活的漫长过程。
书中展现的矛盾也好,社会问题也好,都是那个年代真实存在的。
所以有人说,路遥是用主角写人民,抽象的群体能够在具象的角色身上找到对应的影子。
他也是在为人民发出声音,让整个社会听见人民的心声。
以《人生》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色彩、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包含着农村黄土地的色彩。
即便这个时候的路遥还没有达到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人生》推出之后,他也已经成为了不少青年人心中的导师。
他们爱路遥真实坦荡的人生态度,爱他豁达真诚的笔调,爱他充满灵气的文字,也爱他笔下永远在思考的角色。
这种爱是单纯的,单纯到即使很多人没有见过路遥,也不妨碍他们把他视为最完美的人。
如今社会上广泛提及的三农问题,以及对农村建设的一些想法观念,其实早在《人生》当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也难怪有社会作家认为,《人生》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
但这本书并不是路遥最有名的代表作,要说存在感最高的,那还得是《平凡的世界》。
从1982年开始,路遥着手准备新书的撰写工作,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编写大纲,忙得不亦乐乎。
他对新书寄予厚望,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
在1984年召开的陕西作协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他应邀作了发言,集中表达了自己的核心创作理念。
在路遥看来,文学创作中,作家最应该关注的是人物和人物命运的转变。
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下,一个农村青年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重塑自我,如何把个人命运和集体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作品传达的亮点。
《人生》是这么做的,接下来的《平凡的世界》,他也是这么做的。
在写书的过程当中,路遥可以为了考证一个细节而深入矿地,戴着安全帽与工人们一同负担高强度的劳动,一同承担风险。
没有这些切身的经历,他的文章不会那么动人,他也不会拥有那么深刻的思想。
路遥有一个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的理念——
作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取悦于当代,而是反映社会,并且给历史一个交代,一个厚重的交代。
写书时的路遥年纪并不大,但他沉浸式的写作体验,已经让他经历过相当丰富的生活。
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命已经不能用长度来简单衡量。
厚度、深度,才是他精神的力量。
1991年,凭借着《平凡的世界》,路遥拿到了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这对他来说是个荣耀,对读者来说同样是个巨大的惊喜。
路遥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毋庸置疑,亿万民众把他当作精神导师。
但若联想到他的个人生活状况,又是不同的另一面。
生活状况,一地鸡毛
同为作家、并且对路遥的生活有着一定了解的航宇,是路遥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为数不多的陪在他身边的朋友,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注定名留青史的作家,在航宇眼中的模样,与在那些视他为精神导师的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多次获奖,尤其是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路遥的日子过得应该非常优渥。
就算没有到大富大贵的程度,最起码也是吃喝不愁,逍遥自在。
但实际上,航宇告诉大家,这些只是大众对路遥的误解而已。
路遥从来不肯在生活上放过自己,同样,命运也没有放过他。
年轻时,他是典型的“有书饮水饱”的人,对于生活质量并没有太多追求。
当然,他那时候的经济实力也不允许他有太多追求。
很多次去领奖时,路遥连路费都没有,还得想办法东拼西凑,十分拮据。
哪怕领到了奖金,拿到了稿费,他的生活好像也还是没有太多改善,仍旧一如既往地落魄。
在航宇的记忆里,路遥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看起来并不像个文坛明星,反而像是农民进城打工。
他挎着一个帆布包,身上穿着非常朴素的旧衣服,裤子也是皱皱巴巴,那双不知道穿了多久的鞋子黑不溜秋的。
路遥倒也不在意这格格不入的装扮,或者说,他的心思本就没有放在这些事情上。
一直以来,对于吃穿用度,他都不是十分在意。
当然,他也有为了某种莫可名状的虚荣心,非要打肿脸充胖子,浪费自己为数不多的钱财的时候。
但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改变他骨子里的秉性。
归根结底,路遥就是个愿意扯下外壳、回归自我的人。
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身上有种殉道一样的悲壮感,他们能透过一地鸡毛的表相,窥见路遥最本真的追求。
他的确是个愿意为了写作而放弃自我的人,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他简直过上了苦行僧一样的日子。
每天除了潦草吃饭,潦草睡觉,几乎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书桌前,唯一陪伴他的,只有不灭的香烟。
没错,路遥是很爱抽烟的。
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他一天可以抽两包烟,不间断,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儿。
包括航宇和一些同僚、编辑、朋友,对他这种做法并不认同,但又无可奈何。
也正是因为这份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他导师的地位,然而与此同时,这也给他带去了刻骨铭心的悲哀。
行至终点,寂寥离开
为了写作连自我都可以放弃的人,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自己的家人呢?成为路遥的另一半,注定需要承担比其他人更多的东西。
路遥的妻子名叫林达,本是个贤惠体贴的女人,和他也有过风花雪月的浪漫。
但是再浪漫的爱情故事,终究会被一地鸡毛所打败。
与路遥的婚姻,让林达感觉如同丧偶一般难受。
在丈夫埋头苦干时,他们一天中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别说灵魂共鸣,就连探讨柴米油盐都没有时间。
她就算再强大、再能干,也还是需要另一半的支持,独木难支绝非她所愿。
在确定自己无法忍受之后,林达选择离婚,路遥也无从挽留。
从有家之人变成孤家寡人,这件事给路遥造成了打击,事已至此,女儿成了他在生活中唯一的念想。
如何让女儿在父母离婚之后尽量少受影响,这也是他十分在意的事情。
种种打击和困难,击垮了路遥的身体。
坚强的他不想麻烦任何人,独自跑去延安。
然而没想到刚刚到延安,他就病倒了,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此时是1992年8月,距离拿奖也就只有一年的时间,但路遥的处境已经是恍如隔世。
在他身边陪伴和照顾他的,只有紧急赶到医院的航宇。
航宇发现,病倒之后的路遥,性格明显变了许多。
从前的他非常强势,说一不二,只要是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
但是现在,它明显变得柔软了许多。
或许是生活的变故让路遥不得不认输,又或者是身体上的痛苦让他苦不堪言。
总之,航宇从他身上看到了复杂的模样。
坚强的男人卸下伪装,眼框里时常冒出泪花,有时甚至流露出脆弱、孤独和绝望。
让病中的路遥心情最愉悦的事情,大概就是他的女儿来看望他了吧。
他会露出久违的笑容,会用更多的力量来对抗病魔,会用柔软的语调说话,会小心翼翼地表达自我。
从前那个骄傲的路遥,好像一瞬间被打碎重组。
平时一个人在医院,路遥是不大配合治疗的。
临近生命的终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他而言已经成了奢侈品,他在绝望中摇摆,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每每想到当时发生的一切,航宇就觉得心痛和遗憾。
他为好友的遭遇而心痛,也为无能为力而遗憾。
后来的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时间轴能够向前拨动,回到当初路遥积极地接受治疗,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更没有悔不当初。
1992年11月17日,路遥离开了人世。
一个作家的生理寿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文学寿命却无穷无尽。
今天的我们读到他的作品,仍然能够透过那些文字,了解那个全心全意为文学而生的路遥。
抛开一地鸡毛的生活,精神导师这个称号,路遥也算当之无愧。
结语
一个作家,经营好了自己的作品,却没有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这的确令人唏嘘。后人看路遥,大多看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这或许也正是一个优秀作家该有的魅力。
参考资料
路遥生命最后600天的抗争、痛苦和无奈 央视网
为人民而写作的路遥 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