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以前人们都用书信交流,但是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回信,后来出现了手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联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聊天工具。
以前的人们都是交换电话号码,现在直接亮出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联系,甚至还会专门建一些微信群来方便大家聊天。
而微信群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有家庭群、工作群、互助群等,为了方便联系人们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微信群。
虽然群里有很多的人,平时也很活跃,但是其实说话的就那么几个人,有很多人在群里都是“潜水”的状态,几乎不怎么发言。
原本建群的初衷就是方便大家沟通、交流,但是有些人不仅在群里一言不发,而且也不退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姥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在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不爱在群里说话的人
现在为了方便联系,动不动就面对面建群,不知道已经加了多少的群了。
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在群里寒暄几句,平时有事没事也会在群里唠两句,但是有些人却一直在群里“潜水”。
虽然他们一言不发,但是群里的每一条消息他们都看了,抢红包也没有错过,就是不说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在群里不说话的人基本上都是出于这五种心理。
第一种:有很多人认为群里的成员太多,在群里说话是一对多的关系,就好像是在公开演讲,并不像单独和一个人说话一样轻松。
而且有的群里会有一些不熟悉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对于有些人来说,在群里说话还会带来一些担忧,例如自己在群里发言但是却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回应,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尴尬。
还会担心自己在群里一些表现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甚至有可能直接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这种不必要的烦恼,有很多人选择直接从根源上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现实中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性格内向害羞,很难在公众面前自我表达,或者对自己缺乏自信,内心敏感脆弱。
但是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中性格并不内向的人,也不在群里说话,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他们看来群里有那么多的群成员,这条消息又不是只发给自己看的,别人都没有回复,自己也不用回。
而且群里有这么多的人,总会有人回的,又不差自己这一句话,少回几次无伤大雅。
如果真的有急事找人的话,也一定会专门@某个人或者单独私发,因为很多人都是这种想法,所以平时在群里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第三类就是不认同群里的观点,但是又不想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因此很少在群里说话。
人们经常会在群里分享一些有趣的、新鲜的事情,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于事情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家庭群中,长辈们经常会在群里转发一些“养生”类的内容,但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此时如果我们跳出来反驳长辈们的观点,就有可能会遭到长辈们的反感,甚至还可能会引发一场“灾难”。
因此在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争吵,就选择在群里少一些“危险”发言。
除了家庭群、工作群这些必要的群之外,人们平时也会加一些功能群,例如小区群、活动群。
经常会有特定的人在群里发一些通知类的消息,为了避免后面的人看不到通知,人们就很少在群里说话,保证消息传达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本着信息传递最大化的原则,一般很少会有人在这种群里面闲聊,这种“沉默”反而是一种无声的回复。
不回消息还有一种心理,就是因为现在需要加的群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收到许多群的消息。
但是每个群里的人群不一样,人们在不同的群里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次回复消息也要不停地变换语气、身份。
而这种情况也会造成使用者信息流增大,过多的信息也会增加使用者的认知资源损耗。
就好比一个人白天的时候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但是却手机收到了无数条消息。
想必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已读不回”,将社交软件关闭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
有的时候回消息竟也成为了一种负担,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选择不回消息,让时间完全属于自己。
群消息免打扰
每个人的微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加了不少群,但是又不能退群,所以有很多人都选择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群消息给免打扰。
曾经就有人测算过,一个群的活跃时间大概是3到6个月,不论曾经建群的时候有多么的热闹,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慢慢平淡。
即使是很久不见的老同学,在多年之后取得联系建立了微信群,在经过一阵子的寒暄之后,大家都会默契的在群里“潜水”。
除了这些正常的社交,还有一种群是怎么躲都躲不掉的,那就是工作群。
而且在不同的群里还会担任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人群还要带上不同的“面具”。
之前微信只是一个方便联系的工具,但是现在微信却演变成为了一个随时会被敲响的门。
而且如果身边有做微商的朋友,就免不了会被拉进一些群,虽然设置了免打扰,但还是这些群还是会带着红点出现在消息列表的前几位。
有许多人认为过的群消息已经打扰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现在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拉个群。
而且很多人会在群里发一些没有用的消息,不仅碍眼而且还占手机的内存。
为了避免让大家错过重要的消息,许多群主会设置群公告来提醒大家,但是一些群主却滥用群公告,无论什么消息都要发一个群公告来提醒大家。
而且每个在群里的人,必须将群公告点开,点击看过了,群公告才会消失。
即使有一些群一直都不说话,但是如果贸然退群,又会让其他人感觉到不舒服,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群里“潜水”。
统一的家庭群
一些退休之后的长辈,经常会在家庭群里发一些科普类的新闻,或者与家人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生活。
长辈们也都非常的捧场,在群里给足了“情绪价值”,许多网友都吐槽自己的家庭群变成了一个“夸夸群”。
经常会看到家里的长辈们,在家庭群里互相吹捧,而且群里的每一个人也都要跟着夸。
许多网友在与自己好友“吐槽”的时候都惊奇的发现,原来大家的家庭群都有同样的名字。
基本上每一个人的微信里都会有一个群叫“相亲相爱一家人”,许多家庭都非常热衷于这个名字。
除此之外,还有“幸福一家亲”、“我爱我家”等都是家庭群名称的热榜。
想当年邓超在综艺节目中的那句“We are 伐木类”也成为了许多家庭群的名称。
还有些家庭群以成员的数量来起名,如果是三口之家,一般都会起“吉祥三宝”,四口之家就是“四喜丸子”。
许多网友都在网络纷纷晒出了自己家庭群的名称,有网友发现不仅家庭群的名字都大差不差,而且还都不约而同的给家庭群设置成了“消息免打扰”。
一般在家庭群里发消息的也都是一些长辈,不知道群里的长辈们知道了,会是什么反应。
结语
如果一个人在微信群里不常说话,不代表你们的关系就此疏远了,而是这个人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相对于社交,只是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罢了。
文章信息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不爱在群里说话的原因找到了?看你中了几个!
中国青年报:微信群垃圾信息多 七成受访者会设置成免打扰模式
中国青年网:你们家的微信群群名叫啥?网友:咋一模一样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