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的荒诞再次折射陈梦夺冠不简单,前有何智丽,如何不起疑?
从比赛过程中全程无人喝彩,到夺得奥运冠军后从教练到队员都全程冷脸,陈梦的夺冠之路充满了诡异和戏剧性。
细捋整个事态的发展轨迹,很多人不能不去想“潜规则”三个字。
直到,伊利提前泄露孙颖莎夺冠物料的事爆出并收获“毒奶”这一讥讽味极浓的称呼后,整个事情显得更加复杂起来。
陈梦是不是突破潜规则的人呢?
女乒决赛在两位中国选手之间的较量局面其实司空见惯,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乒赛,中国乒乓的巾帼英雄们都是孤独求败,这是她们实力资本的最好体现。
但是,她们无数次决赛的对弈过程中却极少出现这么令人尴尬又伤感的状况,事出反常。所以有人问,如果不是意外,为什么到处都让人感觉不适呢?
而且,指定让球这样的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譬如何智丽事件。
她在1987年的第39届世乒赛上无视教练组的让球安排,一举夺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由此,国乒内部长期以来存在的这一不成文的规则被爆出并受到社会关注,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个人到底该不该为集体主义做出“牺牲”的精神和思想大辩论。
何智丽也因为这一次成功地向“规则”挑战而与球队起了冲突,最后转投他人麾下。
向“潜规则”挑战体现了个人的倔强、不屈的精神和勇气。而这样挑战“权威”的事同样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2017年6月,在国际乒联中国公开赛期间,马龙、许昕、樊振东和教练秦志戬、马琳擅自弃赛,他们现场打了中国乒协和主管部门一个耳光。
他们罢赛是因为对总教练刘国梁被调职表达不满,那以后,不懂球的胖子又回来了。
但是,如果这种事再复制在巴黎奥运会上,而且是被经历过的人炮制,只能说造化弄人,魔咒还是解除不了。如果这事是事实,那就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何智丽为争取个人权利和表达不满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作为人的价值感,这其实是对于个人价值观的重塑和权利观的抗争,有着时代的前进性。
任何的“潜规则”都不值得辩解,它只会让一部分人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因而其他人就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现实社会中的潜规则都隐藏在规则和法规背后,因为它缺乏透明度,因而导致了公众对决策过程的信任度降低。潜规则会严重侵害和腐蚀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其贻害后果非常严重。
伊利提前展示孙颖莎夺冠物料这一行为的背后,可能会勾连起许多人的疑问,譬如为什么不展示陈梦的了?而其作为赞助商,这一行为的背后折射的问题恐怕并不简单。
30岁的陈梦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甚至也可能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了,所以对她来说,能够完美收官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也是人生中这一段最重要旅程的完美结局。
所以,她有资格并有能力和勇气拒绝一切不公平,并大写着自己的人生。
希望一切的猜测都是子虚乌有,中国乒乓加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