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开始进行课题实验,到1993年3月课题进行第一阶段总结,直至1995年底迎接省级专家评审组验收,我的日子都是这么度过的。可以说,这5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5年,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张向东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音乐教师
1987年,我走上讲台时,只有17岁。我教过学前班、一年级语文和二年级数学,入职的前3年可以说懵懵懂懂,虽然学过教学法,却觉得自己连基本的教学都做不好。我当时特别茫然:该怎么努力,如何发展?迷茫之时,我获得了一个参加课题研究的机会。
1990年,湖北省教研室主持开展的“器乐进课堂”课题实验要在全省选择两所学校参加,我所在的学校被选中。作为学习过钢琴、手风琴和口琴演奏的青年教师,我毫无悬念地被选中参加学校课题组,自此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音乐教师。
尽管我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当时自己连怎么当老师都还没找到感觉,怎么可能进行课题实验?在这之前,我甚至还没听说过课题实验。
幸好,学校分管艺术教育的副校长章辛给予我很大帮助,不但帮我树立自信心,分析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手把手指导我怎么开展课题实验。
接着,我认真研读了实验方案,与学校其他教师做了具体分工,然后大家开始进行课题实验研究。
按照实验要求,在湖北省教研室多位教研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竖笛演奏、器乐教学法和如何做课题实验。从此,我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当时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做好“器乐进课堂”课题实验。
但是,真正着手起来,真的是困难重重:全校8个班,每周16节音乐课,教材上根本没有器乐教学内容,怎么办?
我到处找资料,找朋友借,到书店买,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要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同时,我在部分班级进行口琴实验教学,部分班级进行竖笛实验教学。
当时每个班有80多名学生,要让600多名学生都愿意学习器乐要花多少功夫可想而知。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上下班时间,每天提前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只为完成每周的16节课。
每节课后,我都要留在教室检查学生的吹奏情况,做实验笔记,一直到下一节课的预备铃响再换教室。放学后,我既要写教学反思、看资料,又要练习竖笛、口琴、手风琴。
学生有了一定演奏基础后,学校成立了竖笛队,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一个小时,我全程进行指导。
从1990年开始进行课题实验,到1993年3月课题进行第一阶段总结,直至1995年底迎接省级专家评审组验收,我的日子都是这么度过的。可以说,这5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5年,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我撰写的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论文获得二等奖,并发表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同年,学校竖笛队参加湖北省竖笛比赛并获得一等奖。1995年秋季学期,我校的“器乐进课堂”课题实验顺利通过省教研室验收小组的审查验收,准予结题。
1996年,新一轮“器乐进课堂”课题实验开始,我们的研究方法、资料积累更加严谨完善。2000年,第二轮“器乐进课堂”课题实验结题时,学校上交了我的一节录像课、一套文艺节目录像、一篇由我主笔撰写的课题实验结题报告、一本论文集,作为我校的“器乐进课堂”成果。最终,学校荣获湖北省教研室颁发的“金笛奖”,我被评为“教研先进个人”。
有了器乐教学实验课题研究的经验,后来再参加其他课题研究,我就知道怎么去开展了。接着,我又相继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课题研究与音乐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互促互进,我的教学变得丰富、实在、富有内涵,由此走上了个人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