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以为是个大的,结果是坨大的。”
看完乌尔善新作电影《异人之下》,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作为超人气国漫《一人之下》的改编电影,早在映前它就拉满了观众期待。然而映后口碑急转直下。
说差不算太差,起码以爆米花电影而论给足了诚意,但作为漫改电影,它又十分尴尬 :
就像一个试图钻过次元壁的胖子,肚腩不小心卡在了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
虽然在预告片阶段已经隐隐有不祥的预感,但出于对乌尔善导演“先天逆袭圣体”的信任,我还是期待正片会有反转。
然而事实证明,《异人之下》不是《封神》,奇迹没有发生:
前三分之一眉头紧皱,中三分之一脚趾抠地,后三分之一我已经开始思考如果从未看过原作,坐在这里是否会幸福一点。
结论是,大概率也不会。因为如果没有看过漫画原作,那么我将面对的就是一部再套路不过的国产奇幻片。
内容包括窝囊废男主逆袭成长、花里胡哨魔法对轰、走马灯式出场的一大堆人物,以及致死量的SM色情擦边。
毫无疑问,前期宣发阶段号称忠于原作的该片,还是对原作进行了不少改编。
改编本身没有问题,从漫画到电影,的确需要改。
因为原作《一人之下》是一部长篇漫画,连载了七年至今尚未完结。电影要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讲清楚背景,交代好人物,还要完成一轮起承转合、高潮爆发,那就势必要进行节选和改编。
《一人之下》设定,在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世界,隐藏着一批“异人”。他们能够使用和修炼神秘的人体能量“炁”,形成各种异能。
主角张楚岚继承了异人世界最为神秘的功法之一“炁体源流”,为免怀璧其罪,不得不隐姓埋名。但伴随爷爷尸体被盗、神秘少女冯宝宝的出现,他被迫卷入异人江湖,参与“罗天大醮”,探寻身世真相。
电影版《异人之下》选取的就是从漫画开篇到“罗天大醮”之前的段落。在原作中,这是一道漫长的前菜。主要作用是交代世界背景、解释张楚岚和冯宝宝之间的羁绊、立好张楚岚“不摇碧莲”的人设,为罗天大醮的高潮做好铺垫。
严格来说,这一段并没有一个具有段落感的大高潮,所以需要改编,理出一条对路人观众也比较友好的故事线。
但没想到,一番精炼浓缩之后,得到的却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版本。
《一人之下》精华在哪?在于原作作者米二非常会讲故事。不仅伏笔埋得精彩,而且擅于用小细节刻画人物,群像个个精彩,动机转折细腻合理。
至于糟粕,主要是偏于低俗的一些情节。
比如冯宝宝与张楚岚,以主人和奴隶相称,传授功法叫“调教”,招式名称堪称春宫大全。
再比如反派“刮骨刀”夏禾,媚骨天成,功法能够勾动人的色欲,是漫画前期主要的桃色供货商。但她骑乘主角爷爷尸体、大讲擦边荤话的行为,一直被粉丝诟病太过露骨和性化女性。
不过这些下三路玩笑主要集中在漫画早期,起到一个积累人气的效果,中后期人气稳固后,基本就已绝迹。
而影版《异人之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删减了大量侧面刻画人物的小细节,省出来的时间全给了并不高明的原创剧情和升级版三俗擦边。
所有原作一笔带过的桃色情节都被描红加粗,以更加丑陋和低俗的形式着重呈现。
原作中,土猴子营救张楚岚,被夏禾击中,淫毒入体后,只是被捆起来等待毒性消退。电影中,这一幕则变成了猥琐侏儒对女犯人狂喷热气,镜头还特意对准了那张潮红疯狂的脸。
张楚岚被反派绑架,漫画中简简单单捆绑,影版偏要再塞个SM口球。
胡氏父子被夏禾控制,色欲薰心,争风吃醋。原作中的表现不过是大打出手,影版则用了大段篇幅让父子二人套上小白裙跳起天鹅湖。
如此还嫌不够,特意原创一段剧情,梅开二度,让原作中地位超然的徐三徐四兄弟被夏禾控制,在父亲病床前上演了一出献媚内斗。
结果就是,全片充斥着硬挠脚心的低级原创笑点,以及浓度过高的“性明示”,同时还没讲好故事。
删掉大量细节后,人物自然变得单薄,失去内在逻辑,行为套路、转折突兀。
当人物不足以支撑讲完一个充实完整的故事,为了强行塑造大高潮,编剧选择了最省事也最拙劣的方式——削弱女主。
于是原本应该吊打全场的冯宝宝变成全程一直在被吊打,最后全靠张楚岚爆发小宇宙才得救。
给没看过原作的朋友打个比方,这冲击力像啥?就好比读着读着《盗墓笔记》,突然发现小哥弱柳扶风,全靠吴邪大杀四方。
既不尊重原作,又没能改编得令人服气,难怪“原著粉”痛心疾首,零基础观众也没能“上头”。
最终豆瓣评分6.1分,涉险及格,市场也用钞票给出了客观评价:上映一周,票房刚刚过亿。
但影片质量不佳,倒不能说是导演团队不努力,反而可能是太努力的问题。
《异人之下》如此遇冷,制作团队大概也始料未及,甚至有点委屈。
映前乌尔善接受采访时表示:“接受所有漫画迷对我的审判,但是前提是,大家一定要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再审判我,千万不要不看影片先审判,那样可能不会很客观。”
可见对于影片质量,乌导本身还是很自信的,可惜人民群众的反馈并不如意。
“自信”是因为制作层面下了血本,从映前疯狂释出的制作花絮能看出,制作团队对此是相当得意。
首先人物方面,尽可能还原,一方面邀请“金龟子”刘纯燕、音乐人陈彼得等出演特殊角色,一面用逼真的人造假体复刻“雷烟炮”高宁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形象。
为了让演员更入戏,还提前搞了“异人训练营”,对演员进行集中培训。不光练蛇拳、八极拳各种武功,还因材施教,进行贴合人物的个性培训。
对张楚岚扮演者胡先煦,要求每天讲一段脱口秀,培养喜剧幽默感。对冯宝宝扮演者李宛妲则要求“止语”,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就连音乐,每个人物都配了专属的出场BGM。
其次拍摄方式上,继续走工业化电影老路。先制作动态的分镜动作小样,然后根据小样实际拍摄。
为了“追求一种漫画的视觉感受”,拍摄方式还特意做了创新:
使用单镜头拍摄、不设置第二机位,很多打斗镜头使用广角拍摄,通过非常规的16、14毫米镜头,使影像产生透视畸变,演员动作大开大合,复刻漫画式的广角画面。
为准确把握快速的镜头移动和帧率变化,甚至动用了数控机械臂来完成控制。
至于回忆篇中大幅使用的“AI动画”,更是专门用了一个特辑来介绍。
据称,这是一种从实拍转AI的技术,先实拍,再由真人进行动画摹片,最后进行AI风格迁移,形成风格统一的AI动画。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向“二维漫画致敬”。
乌尔善表示,这个技术值得大家在影院重点关注一下:“我觉得这是对整个电影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突破。”
然而,下了血本努力,并不意味着效果就一定优秀。
反而越了解幕后制作过程,走进影院后的失望越浓重:为什么这么努力,拍出来却是这样?
漫画感有没有不好说,银幕上出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悬浮质感,说二次元太厚重,说三次元又太轻浮。五颜六色高饱和度的特效,自带土味buff,演员刻苦训练的扎实武功也在漫天乱飞的镜头下被大幅弱化。
用假体制作的高还原度张怀义形象,全片没有一次清晰出现在镜头里,全部被回忆镜头制作成了色块斑斓的AI动画。
一人一段的BGM让大混战时音效乱得仿佛夜店打碟。
以至于越看越忍不住怀疑,这样的呈现效果,真的值得演员提前半年刻苦努力吗?
其实熟悉乌尔善的观众都能看出,《异人之下》完全是在复刻《封神》的成功经验。
一样的训练营、一样的假体造型、一样的苦练武功,一样的拍摄流程。
这些都是《封神》成功后最为人所称道的长处,也是乌尔善团队引以为傲的制作心经。
就连宣发也充分吸取了《封神》时期的经验教训。
《封神》宣发,前期采用传统宣发模式,没有释出训练营等幕后物料,结果导致映前口碑低迷,让自来水们痛心疾首。
《异人之下》充分吸取教训,打映前就开始接连放出幕后花絮,持续一个月的高密度信息轰炸,誓要让每一个观众走进影院前,脑子里都先刻上两个字——“努力”。
然而,成也《封神》,败也《封神》。这一回,照搬《封神》经验的《异人之下》,又绊倒在了宣发上。
明明用的一样的宣发策略,为何口碑截然相反?因为一个本质问题被忽略——正片本身的品质问题。
正片质量过关如《封神》,幕后的制作经验当然会被津津乐道。但质量撑不起场面,谁还关心幕后花絮?
毕竟只有努力没有成绩,谁也上不了清华北大。
除了偶像选秀节目,没有谁乐意单纯为“努力”买单。
“努力”博不来同情和票房,反而可能进一步束缚影片。
打开演职员表,会发现很多名字颇为熟悉。娜然、那尔那茜、李宛妲,几个主要女性角色饰演者,都是封神训练营的熟人。
她们和各自的角色相对匹配,但又不是绝对适配。很难说,其中没有偏爱和私心。
电影版与剧版的冯宝宝选角
训练营的模式,动辄占据一个青年演员最宝贵时间中的半年时光,注定了导演要对得起演员的努力。
于是《异人之下》成了一块戏份大蛋糕,每个参加训练营的演员都分到了平等的一份。有戏份的照常拍,没戏份的也能创造戏份。原作出场较少的夏禾、柳妍妍都获得了单独的原创剧情,
最后的大决战更是直接漫威式端水,人手一轮露脸机会。
只苦了原作主线剧情,一番分割下,更加支离破碎。
电影版与剧版的风莎燕选角
所以说,《异人之下》爆冷,虽说有些意外,但也合情合理。说到底,导演还是困在《封神》之中。
可为什么《封神》中行之有效的一套制作策略在《异人之下》却失效了呢?
或许是因为,《异人之下》并没能真正理解漫改。
这是“漫画带给电影的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形容《异人之下》的拍摄风格时,乌尔善如此说道。
在已释出的制作特辑中可以看出,他下了很大功夫去塑造一种漫画式的电影质感。
然而,如果观众观看漫改电影追求的是漫画质感,为什么不直接看漫画了事?
说到底,观众并不需要电影模仿的漫画质感。
更何况,AI动画也谈不上漫画感——动漫读者是对画风最为敏感的人群,AI作画偏偏是最缺乏风格的一类。
一味追求“形似”正是《异人之下》最大的误区。
极具风格的画风丨《蜘蛛侠:纵横宇宙》
反观市面上成功的漫改作品,几乎都是“神似”而非“形似”。
真的追求形似,按照漫画画风,恐怕还真没几个演员遭得住这份折腾。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牛郎文章中所介绍的,漫画质感进入三次元,通常都是一场审美灾难。
再帅的一张脸,配上一比一还原的漫画发型,都可能姿色大减。
影片中最受诟病的小师叔张灵玉,一张鼠形鼠像的长脸,端一副绝世帅哥的清冷高贵,每次出场都丑得人想直接闭眼。
不过扮演者邬家楷其实并不难看,日常也是帅哥一枚。毁就毁在了“漫画质感”。
而很多成功的漫改作品,观众甚至意识不到它的根脚。
譬如《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满满扎实的三次元日常感。
早年间的《流星花园》《粉红女郎》《风云雄霸天下》,也是神似胜于形似。
《快把我哥带走》《滚蛋吧!肿瘤君》,都是漫画改编。
近几年豆瓣评分最高的《棋魂》更是大改特改,把日本背景改到了中国,主角小学生改成了中学生,加入很多本地特色的原创桥段,依旧斩获8.6分高分。
因为壳子虽然变了,“神”却没变。小光与佐为的羁绊依旧浓烈,棋人对围棋的热爱始终如一,而这才是《棋魂》感动无数读者的灵魂。
很遗憾,《异人之下》在追求“形似”中,没能守住“神似”的根本。
它就像一个努力理解孩子的家长,刻苦研读三本《蜡笔小新》后,自信满满地走进了漫展会场。
全片充斥着对二次元的肤浅理解与刻板印象。
原作中探寻自我与成长的主线被简化为古早言情剧般的蹩脚误会和英雄救美。
赶尸人柳妍妍的叛逆,被外化为梳脏辫、叼奶嘴,画浓浓的烟熏妆。
整部影片填满说唱、骚话、街舞、色情等看似年轻时尚的元素,殊不知这可能不是“年轻”,而是“被以为的年轻”。
相较之下,反而是同档期非漫改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更有“漫画气质”。
无厘头的热血与青涩的单纯,才是动漫读者更熟悉的青春。
漫画作品中真正稀有的,还是漫画独有的故事。那些放在正经影视剧中或许有些中二的台词,只有在漫画中才不再违和,热血桥段也因漫画而得以成立。
这些独特之处组成的“漫画气质”脱胎于世俗之中,但又比现实更加轻盈,带着少年人的轻狂与自信,相信世上无难事,相信明天可以被改变。
而这,才是好故事稀缺的当下,最值得被保留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