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着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和小区邻居61岁的李阿姨聊到了子女成家的问题,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在我的印象里,李阿姨儿女双全,两个子女都毕业于985院校,并且事业有成,每到过年回家都是大包小包买东西,李阿姨应该是享尽了天伦之乐。
然而,沟通后我才知道,李阿姨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象中那般幸福美满。
儿女虽然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事业有成,过年也会回来看她,但是两代人之间并不亲密,反而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生疏感,
并且两个子女,儿子32岁,女儿36岁,女儿虽然事业有成,但是都没有成家的打算,儿子成家了,一直不想要孩子。
说到这,李阿姨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就像绳子打了个“死结”。
在大众的认知里,孩子学历高事业有成,往往就代表孩子能力出众,父母省心,
基于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高学历往往代表着各方面都是正向且积极的,因此很难和“断香火”这种事挂钩。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李阿姨面临的处境正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越是儿女学历高的家庭,反而越容易“断香火”,原因是什么呢?#深度好文计划#
社会结构转型:个人主义兴盛与丁克现象
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老一辈人眼中,完整的人生就必须要生儿育女,这既是传承了自家的香火,也是为自己以后的晚年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四代同堂,孩子膝下承欢”,毋庸置疑,这就是父母眼中所谓的高质量人生。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家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多元化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结构开始转型,个人主义不断兴盛,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社会的转型让年轻一代意识到了父母眼中的高质量,完整的人生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年轻一代开始倡导,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管好自己,及时行乐”,
于是,生儿育女这个选项逐渐的被他们抛之脑后,这就是他们眼中的高质量人生——专注自我。
这种不要孩子的现象,在西方文化中被称为丁克,这种生活方式强调个人自由和生活质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族延续,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高学历群体开始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丁克群体的规模为1.8亿户,占家庭户总户数的37.95%。其中,城市的丁克群体规模达到了7000万户,占城市家庭总户数的37%。
丁克现象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并且初次出现就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追捧,
这些知识分子往往不想有孩子束缚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可能出于对生育的痛苦的考虑,选择成为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
对于高学历群体来说,他们大都经济完全独立,人生自由,那么有没有后代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
从某方面来说,生儿育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于是选择丁克。
相比于低学历低收入的人来说,养儿防老很重要,
碍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孩子在他们眼中可能就是一个“工具”,
因此,也就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始蔓延:学历偏低的人,更愿意生孩子,学历高的人,反而越容易“断香火。”
原生家庭影响婚育观
除此之外,那些高学历“断香火”的群体,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婚姻不幸的家庭。
父母的婚姻是否幸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婚育观,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这是最早由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Klein)提出来的,它是用来描述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它其实也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将个体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者难以忍受的情感想法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
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会变成你的内在生命逻辑,你对婚姻的认知就源于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方式。
那些成长于爱里的孩子对自己和婚姻都有着足够的自信。
就像明星卢昱晓,她的妈妈凭借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2024》成功火出圈,而卢昱晓则成为了无数网友羡慕的对象。
卢昱晓在结束工作凌晨三点后给爸爸打电话时,她的爸爸不仅立刻接电话,而且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敷衍,话语中全是对女儿的关心和叮嘱。
而卢昱晓的妈妈同样也很爱她,和女儿说话时,她总是很温柔,不管女儿做什么,父母俩都对她报以极大的支持和包容。
有一次,卢昱晓的钥匙丢了,她一点也不慌,也不着急,很淡定地给妈妈打电话,
电话那头没有母亲的责骂,反而是不停地引导,让孩子慢慢回想钥匙丢在了哪里,于是钥匙也成功找了回来,
这种鼓励式的爱和包容,让卢昱晓成为了一个温暖而情绪稳定的大人。
试问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有几个人愿意选择丁克呢?
如果自身的父母做好了榜样,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也不会对婚姻和生育抱有恐惧心理。
如果你的父母总是整天争吵,从来不管你,那么你很难对婚姻有着积极的向往,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婚姻,不愿意生孩子,因此,父母的婚姻状态决定了你的婚育观。
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人,往往是最有资格做父母的人,
因为他们清楚的认知到了,养育孩子是需要花心思,用爱去浇灌的,自己就是成长于没有爱的家庭,很难认可自己会是合格的父母。
因为接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成本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也是源于自身对婚姻的恐惧。
所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不愿意养育后代,选择“断香火”。
其实比“断香火”更可怕的是,父母在无法提供爱和陪伴时,仓促地生下孩子,
不过人生没有完美选项,选择丁克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生儿育女,就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