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晚,比夜宵摊更忙碌的地方,竟是医院的急诊室!近日,杭州桐庐县中医院急诊科频频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最高一晚上接诊15例!医生发出最新提醒↓↓
一晚上连续接诊15例
都是因为“疯狂的石头”
“这辈子都没这么痛过,真是痛不欲生啊!”近日,杨先生(化名)因突发右侧腰部疼痛被家人紧急送到桐庐县中医院急诊科。
图片由稿源提供
经检查,医生判断其为输尿管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好在经过药物解痉、镇痛治疗后,疼痛缓解了。由于结石体积较小,医生叮嘱其多饮水后,杨先生便出院了。
桐庐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枝茂说:“夏季肾结石患者特别多。最多的一次,一晚上连续接诊了15例。”
余杭王先生(化名)的情况就比杨先生严重了。近来,他也总感觉左侧腰背部酸胀疼痛,反反复复,不放心的他来到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闲林分院检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泌尿系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内有一颗结石梗阻,右侧肾脏里有一颗直径约3cm的大结石,并出现“中重度肾积水”。
图片由稿源提供
接诊医生提醒,双侧的“下水管道”一旦严重堵塞,势必会影响肾功能,甚至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为什么尿路结石
到了夏天就开始“疯狂”?
为什么尿路结石到了夏天就开始“疯狂”?浙大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恭会主任医师表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会通过皮肤蒸发。体内的水分流失严重,排尿量就会大量减少,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尿液浓缩,尿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尿液中的矿物质变成细小坚硬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同时,夏季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较长,日照有助于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而维生素D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也使尿液中排出的钙量增多,易形成结石。
“啤酒+海鲜是很多人夏天的‘标配’,啤酒中有嘌呤分解代谢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维生素B1,海鲜尤其是贝壳类的海鲜含有大量的嘌呤,这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后会变成尿酸,尿酸在尿液中积聚,会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可能。此外,饮用过多含有矿物质的饮料和碳酸饮料,也会促进结石的形成。”李恭会说。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要想弄明白肾结石是什么,首先得知道肾是怎么工作的。
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我们喝下去的水,吃进去的食物里的水,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后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的流动,这些水有的变成汗、眼泪等被排出去,还有的会带着身体产生的废物来到肾。经过肾的过滤之后,身体需要的营养会再次被吸收,而且确实没用了的废物就会形成尿,最后经过尿道排出去。如果这些废物没有被排出去,而是在肾里堆积起来,就会形成结石。
一颗8毫米大小的肾结石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所以肾结石简单地说,就是尿液里的某些物质,如矿物质、草酸、尿酸等的浓度过高,形成了结晶,这些结晶不断聚集、增大时,就会形成结石。小的结石像沙粒那么大,大的结石甚至能有网球那么大。
出现这些症状建议上医院
如何预防?做好这4点
李恭会介绍,泌尿系统结石(也叫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尿路结石处于高发状态。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尿路结石,李恭会提到,代谢异常(包括尿液酸碱度、高钙血症、高草酸尿症等)、感染、尿路梗阻、药物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尿路结石的出现,还有小部分尿路结石的形成没有明确的原因,属于特发性结石。“在这些基础上,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也会对结石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出现症状建议去医院查查
当出现了一侧或双侧腰腹部酸胀感、恶心呕吐、下腹部坠胀、血尿等情况,都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泌尿系统B超或者CT检查。
对于比较肥胖的患者,B超检查的精确度会受到影响,可建议CT方式进行检查。
如何预防尿路结石?
做好这4点很重要
多喝水
每天喝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如果小便的颜色偏黄,建议增加饮水量。
定期体检
每年一到两次的体检,一个B超就可以把结石筛查出来。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很小的结石排出体外。低于输尿管直径的结石,大部分是可以排出来的。
及时排查病因
对于一部分已经做了结石手术的或自行排出结石的人,可以通过结石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从而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得了肾结石,这 5 个饮食习惯千万要避开!第 2 种很多人没注意……
别大量摄入蛋白质食物
高蛋白膳食是很多正在减肥中的小伙伴采用的饮食方法,这种方式摄入的蛋白质占比较高,蛋白质的供能比超过了 20% 。
这种饮食确实对减肥和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的高蛋白饮食对身体是有伤害的。
当我们进食蛋白质食物的时候,会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增加。并且不同蛋白质来源的食物对其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动物蛋白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乳蛋白,影响最小的是植物蛋白。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另外有研究表明:高动物蛋白饮食,是促进草酸钙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增加患肾结石的发病风险。对于肾功能受损或者已经有肾结石的人,高蛋白饮食会影响肾功能、加重病情。
再有,蛋白质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及甘醇酯,其促进尿酸排泄,使得结石发生风险增高。
所以,对于已经有肾结石或其他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当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蛋白,避免高动物蛋白饮食。
慎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大多数肾结石都是草酸钙结石,所以对于草酸过高的食物要格外注意。如果要食用,一定要先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比如菠菜、苋菜、空心菜、茭白、冬笋等。
少喝或不喝甜饮料
很多研究显示,甜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与肾结石相关。
建议肾结石患者多喝水,有利于促进结石的排出,建议女性和男性分别喝到 2000 毫升、3000 毫升的白开水。
不要喝浓茶
浓茶中草酸的含量较高,是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危险因素。
虽然也有研究称茶叶中有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喝茶可能有助于预防结石,但具体的浓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毕竟浓茶还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所以,还是建议别喝浓茶。
少吃动物内脏、适量吃海鲜
动物内脏及海鲜中嘌呤成分高,会使尿酸的排泄增加,形成尿酸结石,对于肾结石患者都要少吃。
而对于健康人群,动物内脏要少吃,建议每个月 2~3 次,每次 25 克,比如半个鸡蛋大小的猪肝;至于海鲜,每天 40~75 克即可,比如七八个大虾,一个手掌心的鱼肉。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嘌呤含量较高的海鲜有:鲅鱼、凤尾鱼、沙丁鱼、鱼子、鲭鱼、泥鳅鱼、海鲈鱼、鸦片鱼、鲟鱼(熟)、鳕鱼(烤)等。
有研究发现:饮食肥厚、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动物内脏、经常喝饮料、摄入过多海产品的患者结石发生率高,而高钙饮食、经常食用水果及豆制品的患者结石发生率低。
所以,除了以上 5 点不建议的,还有以下 3 点是建议的:
注意补钙
平时我们就建议大家要注意补钙,因为充足钙的摄入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有很多人担心钙补多了会不会得肾结石,答案是:不会。
有研究发现:长期充足补钙和维生素 D 是安全的,没有发现尿钙水平有持续的增高,也没有发现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观察试验中的钙含量为 1200 毫克/天,维生素 D3 为 250 国际单位/天,共观察了一年之久)。
平时补钙建议每天饮奶 300 毫升、吃 50 克大豆对应的豆制品(比如 1 拳头大小的北豆腐)、300 克左右的绿叶菜(比如油菜,100 克绿叶菜做熟后大约是 1 拳头)。
在钙剂的选择上,建议选小剂量的分多次补充,比如每片含钙小于 300 毫克的钙片。维生素 D 每天补充 10 微克即可,也就是 400 国际单位。
多吃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阻断草酸钙结晶,抑制结石发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多吃豆制品
豆制品经过加工后,不仅可起到补钙的效果,还能减少草酸含量,增加钙盐含量。
传统豆腐制作时添加氯化镁(卤水)或硫酸钙(石膏),在草酸减少的同时,钙镁含量大幅度上升,对于预防肾结石十分有利。但内酯豆腐草酸含量相对来说会高一些建议别吃太多,如果爱喝豆浆,最好稀释一下,不要喝太浓的豆浆。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肾脏的健康;对于已经患有肾病的人群也不要担心,只要遵医嘱治疗,饮食上自己多加注意即可;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
预防措施
预防肾结石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
01
多喝水
每日至少饮用2-3升水,尽量保持尿液无色或淡黄色。
02
均衡饮食
减少高盐、高糖、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但需注意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03
控制体重
肥胖是肾结石的风险因素之一。
04
限制高风险食物
如动物内脏、海鲜(高嘌呤)、某些坚果和豆类(高草酸)等。
05
定期体检
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尿检和B超检查。
此外,对于存在痛风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异常的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肾结石虽小,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大多数肾结石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和解决。如果你怀疑自己有肾结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天津族”整理自FM93交通之声、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浙大邵逸夫医院、都市快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热点科普号、科谱中国、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