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户籍限制,自由迁徙落户,已经成为趋势和现实
文/叶雨秋
不能不说,户籍限制对于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在以往人口上升期可能不明显,在经济发展的上升不如预期,人口进入下降趋势的今天,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为了适应新的人口形势和经济形势,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户籍登记、迁移便利度。
计划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行动计划非常明确:
1.实施农民人口转移市民化行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更好的解决落户问题;
2.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化就业问题;
3.保障转移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4.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购房、租赁住房两把抓;
5.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转移到城镇同样享受社保制度、医疗保险制度;
6.进城落户,农村权益仍然受保护。即使进城了,宅基地、田地还是该农民的;
7.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
8.金融支持保障城镇化建设。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以下措施:一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二是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三是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四是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
几辈人用了近百年的户口本,如果能通过经常居住地身份证户口登记的办法,即居住证替代,并对符合条件者可以在经常居住地申请本地的身份证,将是社会的极大进步!促进人口自由流动起来,人们选择适宜自己的地方安家落户,创业、就业、就学、结婚、生子、买房、租房等等,只要你有本事,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几线城市,你都是主人而不是飘的一族, 这样也有利于 国家对人口的流动管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能做到全面把控,而不是现在这样的户口本所登记的居住地,与本人实际的工作居住地基本都不一致,如同盲人摸象?
实施经常居住地身份证登记办法,即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对于提振楼市,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拉动内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当下的户口本所登记的居住地址与实际本人的实际居住地基本都不一样,户口本已经名存实亡,改革开放40多年,户口本应当取缔了!
实施经常居住地身份证户口登记办法,在经常居住地领取当地的身份证,代替户口本和居住证,让国人无限制的自由流动起来,对于人口管理,扩大就业,拉动消费,提振楼市,促进消费等等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外围区县,比如广州的增城、花都、从化等也应该取消购房落户限制,有必要简化落户手续:身份证+脸识别,通过5G大数据互联互通,一网通办办理落户手续,因为年轻人,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在外省打拼,很多人没有随身携带家里唯一的户口本。
希望在落户手续上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人少跑腿。
放开落户政策有助于农民工等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
在美国仅有320万农民,只占人口总数1%,由于使用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农民的总体收入高于居民。
中国在2022年统计户口在农村的有7.6亿,居住在农村的有4.98亿。所以只有让大量的人口脱离农业的束缚,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让农民落户城市,必须要让他们有归属感,比如说教育公平,医疗公平,提升公租房建设比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