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全球碳定价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重点关注中国、欧盟和美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应用、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以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国际金融论坛副主席、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主席、法国前财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说:“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中欧美三方就这一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更重要的了。如果没有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密切合作,人类将无法打赢应对气候变化的战争。”
合作而非对抗竞争,才是通往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路径。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哈米尔·巴哈尔在主旨发言中高度赞扬中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最高,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呼吁各方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的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贡献,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哈米尔·巴哈尔(Heymi Bahar)在主旨发言中提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是最高,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呼吁各方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的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与会多位专家就核电在未来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积极讨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周胜表示,目前核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5%左右,到2025年,中国将有700亿千瓦的核电在运行,400亿千瓦的在建核电项目。安全、高效运用原子能,将为中国的能源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部分与会专家强调了在大规模部署核电时必须严肃认真地考虑社会大众对于安全性的关切。
美国能源部前副部长、Centrus能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庞曼(Daniel B. Poneman)认为,扩大部署核电不能采用类似建造机场那样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而应该采用制造飞机那样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庞曼说:“我们必须摆脱大项目粗放管理的模式,才有可能让核电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特殊需求。”
此次会议由国际金融论坛(IFF)、 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Task Force on Carbon Pricing in Europe)和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携手举办。会议指出,中国、美国、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通过积极合作而非对抗竞争,才能高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顺利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及温控目标。与会的国际人士称,中国对全球推动能源转型的贡献令人瞩目。
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整理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