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七十七岁。
时常头晕眼花,深感精神不济,应付不了日常繁重政务,为避免出错,平安降落,便递了折子,请求退休。
看在自己三朝老臣,多年兢兢业业的份儿上,乾隆一定会批准把。
可朱批下来,张廷玉懵了——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历代从祀太庙的臣下不超100个,有清一代,跨过太庙门槛儿的汉臣,更是只有张廷玉一个人。
这份恩典,祖坟起火都不一定求得来。
你老张咋就没点儿b数呢?
我爷...我爹更是许你死后配享太庙,那你应该鞠躬尽瘁,在工作岗位干到死,是不是呀?
可老张年龄摆在哪儿,乾隆担心搞出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又下一道旨意:
“朕还是体恤臣下的,即日起,你就不用每天坐班,十天去军机处点卯一次就行!”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变相把老张踢出了权力中心了。
老张还无话可说,只能叹了口气,也算是争取来的最大隆恩了。
乖乖奉旨摸鱼吧。
可才过了一个多月,天就变了......
02
三月十一日深夜时分,乾隆东巡山东的路上,皇后富察氏因病去世。
富察氏是乾隆的结发妻子,伉俪情深。
一朝天人永隔,乾隆痛彻心扉,几乎不能自持。
人在极度伤心之下,就容易干点极端出格儿的事儿——
富察皇后去世后,
1、翰林院学士阿克敦,因为在祭文中把“皇后”误写成“皇太后”,被乾隆处以绞立决;
2、刑部认为绞监候就可以了,多嘴,上上下下被一撸到底;
3、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葬礼上表现得不够悲痛,被乾隆怒斥“不忠不孝,枉为人子”,直接与储君之位说拜拜;
4、河道总督周学建和湖广总督塞楞额,丧期还没出百日,就剃了头,直接被赐死;
5、张廷玉呢,人在家里蹲,货从天上来,背上连带责任,被罚俸一年.......
这让老张十分惊恐:这次是池鱼之殃,但只要人在京城,皇帝总有理由抓自己小辫子......
不行,还是继续请求回老家吧!
就又递了退休折子。
03
或许乾隆突然动了恻隐之心?
反正爽快批准了,同意老张原官致仕回乡。
圣旨最后,还说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话:
老张,你要保重身体,等朕五十大寿,您也九十高寿了,咱君臣再在这紫禁城相见。
到这儿,老张的一生基本可以划上完美的句号了。
可,老张多问了个问题:
“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乾隆登时就变了脸:咋滴?老张,先帝让你配享太庙,朝堂上下谁人不知?朕也从来没否认过。你上赶着让朕给你出“保证书”?几个意思?信不过朕?还是觉得先帝谕旨不算数?
但张廷玉是汉官领袖,起码的脸面还是得给。
老张走之后,乾隆强忍不快,写了保证书,同时写了一首诗给老张,其中有两句十分耐人寻味:
“可例青田原侑庙 ,漫愁郑国竟摧碑。”
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意思是,现在你得到刘伯温的待遇,又得退休,又配享太庙,你怎么还会担心朕会像唐太宗,在魏征死后砸了他的墓碑呢?
按张廷玉以往的警觉性,就该上疏请罪了。
可老张,可能满脑子都是回家,忘了体会乾隆的深意,这茬儿他没接。
更不巧的是,老张当天感冒了,头疼的呦,都没法儿进宫谢恩了,就派儿子张若澄代自己去了。
乾隆彻底炸了:
你要的,朕都准了,连谢个恩都懒得来了?不把朕放在眼里了!是吧?!
乾隆当即让军机处拟旨,要老张就此事给朕个合理的解释。
04
当天,军机处值班的大臣,有俩:
一个是乾隆的小舅子傅恒;
另一个是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
汪由敦一看皇上发了火,赶紧让人偷偷跑到张家,把情况透给老师,让他赶紧进宫请罪。
张廷玉便不顾病体,让家人扶着,去紫禁城,跪在宫门前请罪。
这就直接引爆了一个更大的危机——
因为这个时候,旨意还没送到张家,老张先跑来请罪了。
这不明摆着有人给你通风报信么?
乾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我朝没有任何对不起他老张的地方...人都要走了,还在军机处留下耳目,是什么居心?!
话说到这个程度,傻子也懂:还争什么待遇,能保住小命就阿弥陀佛了!
张廷玉赶紧自请罢去陪祀殊荣,回家待罪。
乾隆趁势:革除张廷玉伯爵爵位,以正一品大学士官衔致仕回家养老......
05
张廷玉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乾隆却揪着不放。
深层原因就一个:
张廷玉在朝近五十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攀附他的人太多,不打压他,他门生会结成朋党......
必须往死了敲打!
一直折腾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天,老张才最终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这下该消停了吧?
不可能......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一道谕旨又打破了张廷玉的宁静。
四川学政朱荃隐瞒亲妈死讯,主持四川院试,收了不少黑钱。
事情败露,朱荃畏罪,跳江自杀。
这事儿怎么扯到老张身上的呢?
朱荃和张廷玉是儿女亲家。
乾隆强行联系:朱荃品性如此恶劣,却因为张廷玉的关系,经汪由敦举荐当上了四川学政。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
第二天天不亮,内务府总管德保,就领着官兵把张家翻了个底朝天。
把康雍乾三代皇帝赐的东西全部收走。
乾隆还重点关照,把张廷玉所有的诗文、书信给朕带回来。
明摆着不打算给老张活路了,只要查出老张有半句不敬之词...哼哼!
可德保加班加点,看了几天,愣是没抓住老张一丁点儿错处。
乾隆脸更绿了,只能反过来骂德保:朕只是说追缴御赐之物,没让你这奴才抄张廷玉的家,你怎么办事儿的?
满朝大臣心里明镜似的:没有您的首肯,德保敢抄家?
06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九月初七,乾隆又把老张的“各大罪状”列了一遍,然后说:
本该对张廷玉褫夺官衔、下狱问罪,但朕实在不忍,就不再治罪了,罚他20万两银子,这事儿就算了。
老张都哭了:20万呀!
老张虽官居极品,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办差,从来不敢受贿。
(不然抄家的时候仅凭贪污一项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20万对他来说,难如登天。
接下去的半年里,老张几乎卖尽家产,又东挪西借,才在来年的三月凑足银子,交了罚款。
这场风波才算落下帷幕。
07
四年后的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心如枯槁的老张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
或许事过境迁,乾隆对老张的愤恨已经消散?
又或许想起老张一生忠心耿耿侍候三代君王的情分?
四月初九,乾隆下旨,又把老张的罪状说了一通,但语气轻了很多。
最重要的是:
“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重谴,仍准以大学士衔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如何衔感乎 ?”
老张犯了这么大错,我还让他体面退休,又优容他进太庙,我对老张实在太好了,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谢我?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史列传》、《啸亭杂录》、《桐城张公廷玉墓志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