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春日报
眼下正值植保期后期,22日,在榆树市泗河镇双榆村黑土地家庭农场,几架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仔细观察发现,植保无人机飞行路线有规律可循。“不光是我自己家的农场,每次在服务作业其他人家的地块前我都会根据卫星地图设置最优路线,尽可能地减少植保无人机耗电量和农资使用量。”黑土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立新说,该农场今年有3台无人机进行植保服务,覆盖4个乡镇,共400个农户地块。
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用药精准、效果明显。“喷农药时,植保无人机旋翼产生向下的气流,扰动了作物叶片,药液更容易渗入,可以减少约20%的农药用量,使用植保无人机,1亩地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作业。”李立新表示。
植保无人机遇见风雨天如何正常作业?李立新想出了好办法:3台植保无人机配备6名飞手,组成两班倒高效组合,再根据气象服务和数字卫星平台关注气象变化,安排飞行计划。“现在一天几乎能飞满12小时,即使刮风下雨也能把作业时间最大化。”黑土地家庭农场飞手小王说。
除了作业高效,该农场无人机服务还有很多新功能。载有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巡视”一遍,通过数据采集,能生成一份详细的农田“体检报告”。李立新说,数据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作物生长情况,最终在节约农资使用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为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进程,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我省确定到2024年年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总数将力争达到2000个,其中已建成的578个“数字村”,每个村原则上要实现至少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年底,“一村一主体”数字化转型数量力争达到4000个。(记者 张欣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