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退役军人变身“新农人” 扎根小山村养出“致富鱼”

0
分享至

来源:封面新闻

王灼华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青山为伴,绿水相依。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清泉村,只见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鱼塘点缀在绿水青山间,一条条鱼儿浮出水面觅食。

青山绿水鱼塘绕

“这段时间已经卖了上万斤!”说这话的正是鱼儿们的“主人”——清泉村党总支书记陈仕勇。作为一名退伍军人,2017年,他怀着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制定出“两库一坝多塘”千亩水产生态养殖发展规划。

如今,一条条鱼儿承载了回乡发展的理想,也为清泉村带来“产业强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辞去城市工作 回村发展养殖业

昔日的清泉村是巴州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量土地闲置、农业发展单一、产值收入低下等问题,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多数村民以外出务工为生。

“以前我们村没啥产业,离城又远,基本没什么集体经济。”村民钟玉清说道。

得知老家情况后,2017年,陈仕勇便谋生了一个想法:辞职回乡。虽然脱下了军装,仍褪不下军人的情怀与担当。陈仕勇毅然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带着全部积蓄选择了返乡创业。“我在这片土地长大,每次回乡看到村民生活困难,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陈仕勇内心无比坚定。

有想法或许很简单,但要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薄弱、各种条件艰苦……这一系列摆在眼前的情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养鱼产业既能有效治理洪涝灾害,又能够发展集体经济!”陈仕勇介绍,通过他前期不断考察,了解到清泉村坐拥“三山夹两沟”的丰富水资源,若是合理开发“荒滩河”,便有助于提高集体经济收益。为此,陈仕勇制定了“两库一坝多塘”的千亩生态水产养殖三年规划,垫资领办巴中市巴州区清水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修建石河堰拦河大坝,发展村集体自主产权水产养殖基地120亩。

“有了产业,贫困户才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才能真正脱贫致富,促进增收。”陈仕勇说。

虽然对养鱼并不精通,但陈仕勇凭着创业的热情和锲而不舍的钻劲,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且外出考察学习,空余时间自学相关知识,遇到生产难题还请专家上门指导。

陈仕勇查看鱼塘

如今,清泉村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000余亩。在党员干部和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村民都参与到水产养殖发展中,分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2023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50万元,并荣获四川省十二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探索新模式 昔日荒地变产业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率先实现产业振兴。

陈仕勇介绍,近年来,清泉村坚持以村集体发展水产养殖为主导,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经济,投资盘活村部废旧小学,增添设施对外开放钓鱼,流转土地栽植菌类果蔬,初步形成“吃、住、行、渔、摘”一体的田园观光旅游休闲模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清泉村养育了我,我也希望这片土地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陈仕勇说,盘活村集体的“沉睡资产”,在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景”的同时,也要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招引老乡回乡,盘活闲置资产,让村民“家门口就业”。这也是陈仕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无法外出务工,自打村里有了水产养殖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我就有了活儿干,一个月还能收入2000多元呢!”提起自己的工作,正拿着网兜清理着鱼池的村民钟玉安说道。

钟玉安的情况仅仅是清泉村部分村民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清泉村,自主建设、自主经营羊肚菌大棚40个共30亩,年产鲜菇1.2万斤,实现经营收入13万元。发展优质水果120余亩,种植爱媛、圆黄梨等果树1500余株,并将全村集体耕地、林地、荒地和村民闲置的承包地打捆使用,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对外发包管理,目前累计流转土地110余亩。村民每年获取土地流转收益50余万元,18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发展成果全体村民共享。

不断反哺家乡 彰显军人本色

“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的富!”这是陈仕勇的初衷,从在外漂泊的“打工仔”,到返乡创业的带头人,用近6年多的不懈坚持与耐心探索,在实现自己乡村振兴梦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我们这儿养出的鱼,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本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道。一条条鱼儿也“游”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民们捕获“致富鱼”

“今日清泉村已经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水产大村”的“华丽转身”,正在成为巴州南部山区渔旅融合发展明星村。”陈仕勇说,他还将不断学习,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村富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巴州区大力推进产业振兴,立足区域实际和发展优势,不断夯实“三农”根基,充分整合产业、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产业链群,以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29465文章数 8874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