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本文作者分享了从双非院校上岸武汉大学法硕的初试备考经验,期间经历实习、在家复习等事件,并给出了这段时间的复习规划。另外,本文内容除各类复习干货外,也提供了备考期间的心态调整心得。
作者简介:华北地区某双非院校法学专业本科
本文目录
一、个人介绍
二、备考攻略
(一)时间规划
(二)各科备考策略
(三)心态调整
三、结语
一、个人介绍:
本人2024年毕业于华北地区某双非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期间前三学期学分绩点排名前10%左右,英语六级583分,现一战考研上岸武汉大学法律硕士
二、备考攻略:
(一)时间规划
1.准备阶段(2-3月):
多看经验贴,确定目标院校,搞清楚各科如何复习、用书、老师选择、避坑、心态调节、高效复习方法等基础内容。
关于择校,在法硕考试竞争愈渐激烈的当下,求稳或许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是对于像我这样深陷高考失败阴霾而郁郁不得的人而言,“名校情结”是我考研的重要内驱力之一。在备考以前,曾经无数次听到或者刷到“好高骛远”的反面教材;在备考过程中,曾经无数次在被问及目标院校时顾左右而言他;在考试完毕时,跟妈妈说要是考上了再告诉你报的是哪个学校。事实上,每个人考研的内驱力是不同的,所谓他人眼里的“好高骛远”对于自己而言未必是坏事,我可以失败但是决不妥协。
同时,我想特别强调经验贴的问题,众所周知,经验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幸存者偏差”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经验贴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上下限。和本人情况最相类似的经验贴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在幸运因素加成的情况下自己能够伸手够到的“天花板”,我备考期间主要参考了一位二战上岸复旦大学的学长的经验贴,他的英语水平和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和我本人十分类似,其在经验贴中十分强调全面复习的重要性,因此全面复习的理念贯穿于我的整个法硕备考全程。
2.基础阶段(3月-7月):
(1)专业课:
在B站上听众合的法硕课;
梳理知识点、刷基础配套练习、竹马APP、2000题等巩固知识并整理错题;
完成一轮听课后将教材全部认真看一遍,整理背诵。
(2)英语:
利用红宝书小册子和不背单词APP背考研词汇;
阅读外刊(经济学人等);
四月份开始每天精做一篇考研英语阅读(无论对错,全部精读)。
3.强化阶段(7月-9月)
(1)专业课:
一轮背诵(资料:《考试分析》+背诵宝典(刑法));
刷题(《历年真题章节分类详解》、真题套卷等)。
(2)英语:
二刷真题,重点突破,分析错因;
每天持续背单词。
(3)政治:
听《徐涛强化班》并建立基本知识框架,做肖1000。
4.真题阶段(9-11月)
(1)专业课:
继续背书;
继续刷真题并加入模拟题(华图和众合)并及时温习错题;
听主观题方法论并适当练习(尤其是案例分析题)(10月10日左右开始)
(2)英语:
三刷真题且每天至少保证完成一篇阅读;
背诵作文范文(王江涛)并辅以黄皮书上的范文;
持续背单词;
翻译(唐静,11月开始每天一句)。
(3)政治:
滚动记忆知识点(小红册子和整理的错题);
肖1000二刷,整理错题;
徐涛、腿姐题库一刷并及时整理复盘。
5.冲刺阶段(11-12月23日)
(1)专业课:
刷真题(套卷):主观题是重中之重;
滚动式复盘背诵(无死角);
多看教材,查漏补缺(兼复盘错题);
刷模拟题套卷(按答题卡模式作答)。
(2)英语:
整卷模拟(2022-2023),模拟考场状态;
突破翻译,巩固作文。
(3)政治:
背诵肖四和肖八,多翻翻小册子和错题巩固知识点。
(二)各科备考策略
1.经验
(1)政治
考研政治的备考难度并不大,而且在分数上也很难拉开较大的差距。但是由于政治的复习集中在暑假阶段,此时专业课和英语学习的新鲜劲已过,逐步走向倦怠期,而政治对于大家而言是一门“新鲜”的学科,且较专业课和英语简单有趣,市面上的政治老师们也都是“争奇斗艳”,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对初试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专业课和英语上,不要因小失大。暑假阶段暂且可以抽出大块的时间进行复习,但是在顺利完成政治的一轮学习之后就尽量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复习政治。本人除了暑假和最终的背诵阶段之外基本上没有抽出大块的时间复习政治,往往都是在完成了今日的专业课和英语复习计划之后才开始学习政治。本人碎片化政治复习的方式如下:每天抽半个小时的时间刷题并订正,然后通过拍照并扫描的方式将错题或模棱两可的题导入幕布APP,在离开自习室返回宿舍完成洗漱之后的睡前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整理复盘并记忆,将相应的知识点或解题的思路记录在旁。
(2)英语
我的考研英语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单词、阅读(包括常规阅读、完型和新题型)和作文。
单词:单词的背诵需要贯穿于考研备考的整个过程中。因而即使在考研的冲刺阶段,尽管时间紧张,也要利用碎片时间滚动复习单词。我在考研的后期把背单词的时间留在了睡前10分钟。本人主要使用“不背单词”APP背诵考研词汇,备考前期尝试使用红宝书(考研备考购置的第一本书),但是整体效果不佳且后期难以背单词主要集中于睡前,所以通过APP背单词更为合适。
阅读:每天坚持至少做一篇阅读(精读),保持题感。我从四月份左右就开始每天精做一篇阅读(包括常规阅读、完型和新题型),无论对错与否,我都会整理文章的框架、整理长难句并且背诵不认识的单词。在四月份之前,我有提前学习语法课和长难句解析,但是效果不佳,个人建议只要基础不是特别差,直接开始刷题的效率更高,长难句放在文章中理解效果更好。至于前文“时间规划”篇提到的外刊阅读,本人基本上在正式备考之前就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整理《经济学人》等外刊,主要是因为前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是通过背单词和每天精做一篇真题来实现的,因此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和对一些专业话题的知识储备不足,想通过阅读外刊来实现养成阅读习惯、扩展阅读量和知识储备的目的,因此考研前期我每天大概会精读并整理一篇外刊,后期因为时间紧张就没有每天阅读了。当然,如果时间不允许或者基础比较薄弱的话就不太建议大家阅读外刊了。身边一些朋友的例子证明只要把握好历年真题就能在考研英语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作文:以背范文为主,辅之以模板。我个人是没有整理作文的模板,个人认为写作文过分依赖模板容易让文章显得不伦不类——文章框架搭得比肩故宫,文章内容潦草到漏洞百出。个人认为,多背诵范文不仅有助于框架的搭建还有利于内容的充实。范文不仅仅局限于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名师整理的范文还包括历年真题中所附的范文。背完之后还可以使用一比一还原的答题卡默写,同时还能够达到练字的效果。
(3)专业课
听课方法:笔记黑笔+错题红笔+扩展衍生蓝笔+问题铅笔。本人不做思维导图,也没有额外的单独的笔记本,我的听课笔记全部用黑笔记在了教材上,这些和我在书上的“勾画”是我后期复习的重点。同时,我还会用红笔在教材的相应部分抄下反复错的错题选项或者注意事项,这些也是我后期重点关注的“错题集精华版”。同时,我会在看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疑问(包括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部分)用铅笔记在相应的部分,留待解决,等到自己完全弄懂之后再擦掉。如果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某些拓展延伸的非法硕考试内容,我会用蓝笔补充在旁边。同时,由于我在备考民法时,有补充听李建伟老师的法考课,所以我也会把法考课的部分辅助理解内容用蓝笔记在旁边,这些内容虽然平时不会“显山露水”,但是当出现一些疑难理解难点和痛点时,往往有着令人“豁然开朗”的功效。
整理错题、全面复习(不要自己给自己划重点,即使背不下来的多看几遍有点印象也好)。法硕备考的内容十分繁杂,而且存在很多边边角角的零碎知识点(尤其是民法和法制史),采用应对本科阶段的期末考试的划重点式的学习方法不足以应对法硕考试。采用全面复习的策略意味着备考的压力和难度,尤其是后期背诵的压力骤增,但是实际上通过前期多轮反复的学习和理解,到后期即使仍然存在有背不下来的知识点,在实际考试或模拟的过程中也能够凭借模糊的印象加之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答题,而不至于在考场上和完全不熟悉的知识点对峙。
在资料的使用上最好从一而终,把一本书看五遍远远胜过把五本书看一遍。本人建议除非《考试分析》存在原则上的大改,不要轻易舍弃自己前期的背诵资料。本人在后期的背诵和模拟中发现,我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提取(尤其是做简答题时)往往是通过定位其在我的背诵资料的位置开始的,因而持续使用同一个背诵资料能够帮助强化这种位置记忆,从而能够帮助更快更精准地定位知识点。我个人认为对于一本新资料,即使其内容是已经完全熟悉的知识点,但是只要和原先的位置和排版存在较大差异,就会存在一段“磨合期”,和临时换老师讲解同样内容是一个道理。
反复复盘总结,落实计划。我个人认为在考研的备考过程中,“总结”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天需要对当天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复盘总结,然后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每一个阶段开始时需要对上一阶段的学习做总结,并根据每一门投入的时间和相应薄弱处作出适当的机动调整,以此来适应当前阶段的学习节奏和目标要求。
2.教训
我在备考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我的学习节奏问题。本人学习效率较高,但考研备考初期节奏过快,从3月6日开始到6月中旬左右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一轮听课,一轮看书(听完课之后把五门课的教材从头到尾全部细细看完了一遍),刷完了紫皮书、众和竹马APP(一刷+二刷)上的题目,并且完成了众和2000题导致后期乏力并且对背书有着极其厌烦的心理,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七月份实习完毕之后返家,学习时间仅能保障每天5小时左右,背书进度非常慢。但好在暑假阶段 把自己的心态和身体调整过来了,到9月份开学就开始了我的“猛锤狠打”学习法。由于暑假阶段的懈怠,我在暑假结束之后到考前一直处于一个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当中,我基本上没有给自己留整块的休息和缓冲的时间,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每周的固定放松时间只有洗澡和洗衣服的时候,整个人处于一种几乎无欲无求的“苦行僧”模式。但是,从事后的时间投入和效率估算来看,实际上在保持一个较为正常的学习效率的情况下,每天学习大概8-9小时,一周休息一天的学习节奏是比较合理且轻松的。
(三)心态调整:
1.总担心自己开始晚,进度慢
(1)提高效率就行,不要过分追求学习时长。
我其实每天是有在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长的,因为考研不同于高考,可以有各种形式的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机会和途径,考研的前期尤其是打基础的阶段只能通过记录时长的方式了解自己在每门功课的时间投入并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但是我本人是没有过分追求学习时长的心理的,即使在考研的后期由于复习压力重,有几个星期的学习时长连续破记录,但是这也仅仅是因为复习进度的需要而不是单纯追求时长的结果。有些时候由于某个时间段的学习效率偏低,我还会特意扣除相应的时长计算来更直观反映我的学习情况。
(2)不做过于精细的时间规划。
因为过于精细的计划在执行时会出很多意外,缺乏可执行性而且影响心态。相比于事无巨细的安排每天的具体学习时间,根据一天要掌握多少内容、自己大概几天能完成一轮学习来把握会更合适。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定量的学习计划(让自己适度保持紧张状态),不限制自己完成的时间和地点,但是会给自己留一个某个任务的终止时间(例如12天之内背完一遍民法)。
(3)把状态最好的时间用来看书和背书
状态不那么好的时间用来听课,状态比较差的时候用来做题。科学的时间分配也能够有效地缓解焦虑。即使是备考后期,网上各大平台上的各色考研博主极力主张后期严格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段安排复习计划,我也依然坚持我的“三个状态”时间分配法。个人认为无论怎样精准地把控,实际的考场状态都是模拟不出来的,没有踏上考场之前一切都是不可测的,与其为了形式主义的所谓“模拟”,不如继续按照既有的节奏去完成既定的复习安排,没有必要提前打乱自己的节奏,自乱阵脚。
2.学习计划总被意外事件打断
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生病、实习等。对于生病,我还挺有发言权的,本人平时是一个身体比较健硕的人,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肩膀和颈椎不太好),但是基本上不怎么生病。但是由于上文所述,前期考研备考用力过猛,导致在大三上学期去医院挂号了三回,还不包括平时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小痛。至于实习,我们学院是要求在5月初开始为期十周的集中实习,我实习的地点是离学校不是很远的一个律所。所里的事情不是很多,我的带教律师也基本上没有派什么活给我干,所以我有相对较为充裕的时间准备考试。但是较长时间的通勤和骤然减少的学习时长还是让我几度崩溃。
但是,仍然从事后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反复折磨我备考阶段脆弱心灵的“大麻烦”其实并不会真正影响到我,实际上在实习阶段我的学习效率达到了最高点。在实习之前由于确知将开展实习,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安排,所以在实习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超额完成学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更是将自己能够挤出来的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在实习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感觉实习耽误了我太多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又疯狂地赶了一段时间的进度。反而,在几乎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暑假阶段,我的学习面临了最大的低潮。“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诚不欺我。
所以,在整个备考阶段,凡是只是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不会因此动摇备考信心和意志的事件统统“let it go”,保持一颗平常心,既然外界的干扰不易改变,就不要也在内心折磨自己了。
3.背书背到心态崩溃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遗忘是必然的,因而无需因此对自己产生任何怀疑。其次,实际上会存在一种“假性遗忘”的情况,很多知识点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背得磕磕巴巴甚至全无印象,但是如果动笔写是能够写出个七七八八的。我记得在考前的一次专业课的整卷模拟中,我首先翻阅了简答题,一看很熟但是怎么也想不起第一句是啥,心一下凉了半截,但是等做完选择题之后真正沉下心去写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是能够很快组织语言将题目完整有逻辑地答出来的,而且最后对答案的时候还惊讶地发现有些自以为是自己组织的语言其实就是书上的原话,绝大多处甚至一字不差。实际上,背书就只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加深的过程,无需特意强调遍数,也不需要急于检验某一轮的效果,功夫下足了自然水到渠成。
三、结语
余华在《活着》里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但是,躺在时间漩涡里的人不会明白时间的重量,只有趟过河、涉过水的人才能明白一路走来的价值。没有人在正当奋斗的年纪就自甘平凡,而今既然身着一身戎马,就当不畏黄沙漫天,荆棘满地,管它终点是海纳百川,一片澄澈还是烈火滚滚,千锤百炼,迎着万里旌旗前进吧。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确幸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