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能发现并驾驭千里马的伯乐,实乃凤毛麟角。
而福建南平 75 后的余建军,无疑是这样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他成功培育出了估值 235 亿的独角兽——喜马拉雅
(根据最新版《2024全球独角兽榜》数据,喜马拉雅以235 亿元企业估值,排名榜单全球第292位)。
喜马拉雅,这一“耳朵经济”的霸主,宛如一匹在商业赛场上纵横驰骋的骏马,身后簇拥着兴旺投资、挚信资本、腾讯等一众知名 VC/PE。
其崛起之势,犹如划破夜空的流星,璀璨夺目。2012 年方才成立的喜马拉雅,恰如一位初出茅庐的少年侠客,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入江湖。
它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力压众多同行,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据招股书显示,2023 年喜马拉雅实现营收 61.6 亿元,
平均每月在线收听其音频内容的用户数量高达 3 亿,市占率达 25%,将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此等成绩,着实令人惊叹!然而,就如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般,
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四年三次 IPO 未果,可谓是命运多舛。但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年似乎迎来了转机。
盈利,成为了喜马拉雅冲击上市的新王牌。过去几年,其净利润的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般。2021 年亏损约 51.06 亿元,2022 年盈利 37 亿元,2023 年盈利 37.36 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也从 2021 年的-7.18 亿元、2022 年的-2.96 亿元,到 2023 年首次实现盈利 2.24 亿元。这一路走来,喜马拉雅可谓是在亏损与盈利之间反复试探,如同在钢丝上跳舞。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余建军在创业的道路上想必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从创业到如今冲击 IPO,余建军这位 70 后的企业家,
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引领着喜马拉雅这艘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破浪前行。他的决策和领导力,无疑是喜马拉雅能够崛起的关键因素。
余建军,1977 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镇东风水库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山高路远,小时候的他,每天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还得带着大米和咸菜果腹。
他最大的愿望,仅仅是能吃上油条。这般艰苦的童年,却未曾磨灭他心中的梦想之火,反而如那燎原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
1991 年,14 岁的余建军踏入了浦城一中的大门,开始了新的求学征程。
三年后,17 岁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慧,成功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宛如一颗新星在学术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在西安交大攻读硕士期间,余建军那颗不安分的心便开始跃跃欲试,踏上了创业之路。他的首个创业项目“模拟中国”基于建模方式,据说还拿到了 100 万元的天使投资。
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也让他初次尝到了创业的酸甜苦辣。2001 年,24 岁的余建军创立杰图软件,专注于 3D 全景领域。
2006 年,29 岁的他又打造出街景地图项目“城市吧”,通过城市采集车绘制 3D 街景地图,覆盖全国多个省会城市。这一创举,在当时的科技领域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然而,最终他将该公司出售给了百度,如同壮士断腕,虽有不舍,但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这期间,余建军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虽有壮志雄心,却屡战屡败,不断在摸索中寻找着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江山。
2009 年,获得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支持的余建军,创办了“那里世界”项目。
本以为这是他的“隆中对策”,能够一举定江山,却没想到由于没有实现商业闭环,到 2011 年 12 月,原本 80 人的团队,只剩下 7 个人。
这场景,恰似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令人唏嘘。然而,余建军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多次创业未果的他,在 2012 年又创立了移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 FM。这一次,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海神针”,终于在风起云涌的商业海洋中站稳了脚跟。
2014 年,余建军带领喜马拉雅与郭德纲的德云社合作,这一举措犹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借德云社的东风,为喜马拉雅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此后,喜马拉雅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用户数量节节攀升,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 年,喜马拉雅遭遇了苹果 App Store 刷榜下架风波。
面对这一困境,余建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为了证明公司的清白,他甚至向苹果 CEO 蒂姆?库克发邮件说明情况。这一举动,颇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2017 年,余建军又带领公司推出直播业务及小雅 AI 智能音箱产品,不断拓展着喜马拉雅的商业版图。他就像一位勇往直前的将军,在商业战场上攻城略地,毫不退缩。
从 2012 年创立至今,喜马拉雅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余建军也从一个青涩的创业者,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睿智的商业领袖。他的创业历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充满了悬念、挑战和惊喜。
评论区里,
有人说:“喜马拉雅就是靠烧钱烧出来的,现在盈利能持续吗?”
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短视。
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拓展市场、提升用户体验。亚马逊曾连续多年亏损,但如今却成为全球电商巨头。
喜马拉雅的前期投入,是为了在未来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还有人质疑:“市场占有率高又怎样,用户粘性到底如何?”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我们要看到,3 亿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足以证明喜马拉雅在吸引用户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当然,如何提高用户粘性,保持用户的忠诚度,是喜马拉雅未来需要持续攻克的难题。也有人担心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喜马拉雅能一直保持领先吗?
”商场如战场,竞争无处不在。
但喜马拉雅凭借多年的积累,拥有丰富的内容生态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只要能够不断创新,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如同拥有了坚不可摧的铠甲,何惧竞争对手的挑战?
还有网友问:
“这么多巨头支持,还上不了市,是不是内部管理有问题?”
这可真是个尖锐的问题。要知道,企业的发展就如同行军打仗,排兵布阵至关重要。
虽然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但如果内部管理混乱,就如同军心不稳的军队,难以在市场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喜马拉雅或许在某些管理环节上存在优化的空间,但还不至于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还有网友说:
“市场占有率高有啥用,不盈利一切都是空谈。”
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在商业世界中,盈利才是硬道理。
就像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喜马拉雅过去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无疑给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好在 2023 年它似乎迎来了转机,首次实现了盈利。再有网友质疑:
“这 3 亿月活用户数据是不是有水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从喜马拉雅的市场影响力和用户口碑来看,这个数据应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当然,企业也需要用更透明、更严谨的数据来回应市场的关切。另外,
有网友好奇:“靠什么盈利?广告还是付费会员?”这是个关键问题。
目前来看,喜马拉雅的盈利模式较为多元化,广告、付费会员、知识付费等都有所贡献。
但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持续增长,这是喜马拉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
,有网友发问:“未来能一直保持盈利吗?”
这就如同在问一个将军能否常胜不败。市场变幻莫测,竞争激烈异常。
喜马拉雅要想一直保持盈利,就需要不断创新,紧跟用户需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喜马拉雅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愿它能够继续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希望喜马拉雅能够撑过明天的黑暗,迎来后天的曙光。
回顾余建军的创业生涯,我们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他在创业的道路上,屡次跌倒,却又屡次爬起,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
如今,喜马拉雅重新递交上市招股书,这或许是余建军创业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无论结果如何,他的创业精神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余建军将继续带领喜马拉雅在商业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结语:喜马拉雅这只独角兽在余建军的带领下,一路走来可谓波澜壮阔。从烧钱到盈利,虽上市之路曲折,但未来仍可期。不知道这次能否一飞冲天?
在此,小编想问问老铁们:你觉得喜马拉雅能成功上市吗?喜马拉雅的哪些内容最吸引你?对于喜马拉雅的未来发展,你有啥独特见解?快来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