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炎热的夏天同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没有空调、电扇、冰箱等现代高科技产品的时代,古人们又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避暑的智慧和方法吧!
一、首先就是建筑。
古人在建筑上,充分考虑了避暑的需求。人们可以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房屋,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山水之气来降温。在皇宫和贵族府邸中,更是出现了许多专门用于避暑的建筑,如“水殿”、“冰室”等。这些建筑通常建有水池、假山、亭台等景观,通过水的蒸发和植物的遮挡来降低室内温度。此外,古人还在室内铺设冰块,利用冰块的融化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是所谓的“冰窖”。没有条件的百姓怎么办呢?上山挖洞,下河洗澡。这些避暑方式,至今在一些农村山区还在使用。
二、摇扇纳凉
以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扇子来降温,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现在的扇子多是做为艺术品了。
三、饮食与养生之道
在饮食方面,古人在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等食材。同时,古人还善于利用冰块制作各种冷饮和冰品,如冰镇酸梅汤、冰淇淋等,这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虽然没有冰箱,但古代已经有冰室了,古人在冬季用冰窖来贮存冰块,夏季再拿出来使用。当然,这种奢华的“电冰箱”一般只有达官显贵才有,普通百姓是难以享受得到的。
在传统养生方面,古人也有一些独特的避暑智慧。古人认为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有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说法,因此古人在夏季非常注重养阴清热解暑。如用薄荷、金银花、菊花等泡茶、制膏、做成蜜饯、冷饮等,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古人还讲究“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夏天外出劳作活动相对较少,即便有生意也不做,俗话说“好汉不挣六月钱”。这一点现代人的优势就很明显了,汽车里有空调啊。
关于古人避暑的智慧你还知道哪些?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