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晚年评孟良崮,认为不宜过度抹黑蒋介石,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分享至

1981年,粟裕突发脑溢血,虽然抢救回来,没有生命危险,但愈后情况并不好,脑子反应变慢了。不幸中的万幸是,他的回忆还是基本清晰的,纵然有时候反应慢一起,但仔细想一想,还能想起当年的事。据粟裕夫人回忆说,他病好之后最着急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赶紧把战争回忆录写完。那时他已经无法执笔,便只能口述,让工作人员记录。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粟裕以惊人的毅力,对解放战争中几次最关键的战役作了清晰的回忆与判断。尤其是对孟良崮战役的回忆,有些细节与大众理解很不一致。

一、蒋介石的战略并无问题

粟裕曾经批评过一些人,对以往军史理解出现形而上学的倾向,把战役胜利说成是我军最高指挥员一开始就成竹在胸,一开始就把陷阱设好了,敌人傻傻地钻进来。

其实哪有这样傻的敌人?

就以孟良崮战役的大背景来看,蒋介石的战略安排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1947年三四月间,莱芜战役硝烟尚未散尽,蒋介石便安排了几件大事。

第一,迫使黄河归故。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黄河向东南奔流从江苏入海。此时蒋介石下令沿黄诸省把河流堵回故道,重新从山东入海。这么做的目的是把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隔离开。

第二,把在河南河北与刘邓缠斗的王敬久兵团调入山东。其中的重点是把邱清泉第五军调入山东,第五军与刘伯承大战数次,在刘邓大军中落了个“逢五不战”的所谓“美名”,其实并非刘伯承怕了这个邱清泉,而是该部几乎全美械,一旦与其正面对垒,极有可能被其咬住,造成两军主力决战的态势。故而刘伯承主张慎重决战,遇到第五军尽量不与其硬拼。



第三,撤销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设立国防部徐州指挥所,统一指挥河南山东两省的国军,克服以往国军分区过多、多头指挥的问题。

这三条,可以说大方向都没有任何问题。

再往深里说,蒋介石也抓住了全国战略的重点。

金角银边草肚皮。

重点进攻的两大方向,一个陕北,一个山东。两个地方都属于相对靠边的位置。陕北虽然西有新甘宁青,北有内蒙,但再往外走都是人烟稀少之地,陕北可算一个边角。山东是沿海省份,受攻方向少,不像河南河北两湖和安徽属于四战之地。

中共在这两大根据地下力极大,对其他战场的支撑亦大,进攻也颇费精力。

蒋介石敢于把中原兵力调入山东,足见其战略眼光不弱,分出了轻重主次。

当然也有人说,蒋介石攻城夺地,把他有限的机动兵力都用到固守城池上,减少了进攻的力量。这是智者之所为吗?

这事其实要分两面看。战争胜利的一大标志就是夺取土地。养兵征税维持政府运转,哪一样不需要土地、不需要人口?我们所说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是相对来说,丢不丢土地是讲究先决条件的。

从蒋介石角度讲,在他的根本重地没有受到任何威胁,进攻兵力又足够多的情况下,去争夺更多地盘是合情合理合乎战争规律的。

换了谁在他这个位置也是这么干,没有什么意义。

说完战略,我们再看看战役层面的安排。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