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年解放战争,蒋介石之所以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就是得益于美国的支援。事实也确实如此,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之后,美国对于蒋介石的援助不但没有因此减轻,反而愈发加大。
例如,抗战胜利后,美国不但亲自出兵5.3万海军陆战队强占天津、青岛等中国重要港口,甚至还动用美国先进的飞机、军舰等装备,将位于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运往前线,从而抢占地盘。
这其中,仅在魏德迈的指导之下,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各地,强占地盘的费用就超过3亿美元。除此之外,美国还继续向国民党提供大量租借物资。
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与美国签订了《运输线上的供应协定》,规定美国将为蒋介石提供5,17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6月底,美国政府又先后多达7次与国民党达成借款协定,借给国民政府8,280万美元。
而二战之后,美国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大量没有派上用场的军备物资,更是如潮水一般涌向中国。
可以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反而向中国提供了比二战时期更大规模的军事援助。而这些海量的援助,也成为蒋介石不断叫嚣试图消灭解放区的最大倚仗。
这些美援对于蒋介石有多重要?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工业不但没有发展进步,反而不断萎缩,蒋介石的买办政策和不断压榨之下,中国的工业实力甚至比清末时期还要糟糕。
清朝末年,即便腐朽如清政府,经过失败的洋务运动之后,尚能制造重炮、军舰等武器,然而,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1945年时,国民党甚至连低口径的火炮都无法自给自足。
所以,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对于美国的援助是极其依赖的。只有凭借美国的援助,蒋介石才能对比解放军拥有全面压倒性优势。
同样依仗美国的援助,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后,才能败而未亡,凭借海空优势龟缩小岛。
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解放战争之初,也就是在1946年7月29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掀起全面内战后的一个月,美国五星上将、前参谋总长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
紧接着,8月1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认可了这一禁令。而美国对于国民党的这一禁令,持续了整整10个月之久,直到1947年5月26日,美国才解除了对国民政府的武器禁运。
众所周知,二战胜利之后,世界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当时的美国为了取得冷战的胜利,对于共产党极为警惕,为了消灭共产党,阻止苏联势力扩张,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蒋介石本身就是美国扶持的买办政府,再加上蒋介石心心念念所消灭的也是美国最为恐惧的共产主义势力。为什么美国反而在蒋介石挑起内战后不久对蒋介石实施武器禁运呢?这岂不是帮助中国共产党吗?美国人为何如此“不智”?
想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的是,美国在何种情况下对国民党颁布了军火禁运令。
1945年8月,随着日本宣布投降,人类有史以来范围最广、伤亡最高的世界大战——第2次世界大战宣布结束,反法西斯国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打了整整14年抗战的中国。
然而,抗战的胜利并没有让中华大地从此和平下来,相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试图进攻解放区的挑衅愈发严重。
蒋介石携二战胜利之威不可一世,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建设祖国的愿望,一意孤行的试图挑起内战。
而且,倚仗美援,在经济、军事等几乎所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后,蒋介石的态度愈发咄咄逼人,中国的局势也急转直下,随时有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美国在亚太的利益,马歇尔奉美国总统杜鲁门之命于,1945年底出使中国,准备调停国共之间的军事冲突。对于马歇尔的使命,美国总统杜鲁门有着极为清晰的指示:
我特别希望你竭力说服中国政府,召开包括各主要政党的国民会议,以实现中国之统一,同时实现停止敌对行动,尤其是在华北停止敌对行动。
二战胜利后,美国凭借无与伦比的工业实力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争红利,也取代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1强国。
因此,美国人野心勃勃的试图成为世界警察,而在这方面,位于东亚的中国,当然也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之下,而对于蒋介石领导的中国,美国也对其寄予重望。
在美国人的规划里,一个落后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美国的全球利益链条里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维护其东亚利益的核心。
这也正是为何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不但对中国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帮助,而且在二战胜利之后继续援助的原因。
包括连工业体系都没建立起来的中国能够成为刚刚成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美国支持的原因。因为美国人希望一个稳定的中国能够取代日本,成为其在亚洲的盟友。
既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美国这么重要,那么,明明倾向于国民政府,更对共产党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美国反而调停中国有可能爆发的内战?全力支持国民党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彻底消灭,不是更加理想吗?
在这一点上,倒不是美国有多么爱好和平,相反,美国最希望的最理想状态就是这样。但是,经过对于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了解之后,美国人发现,这一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马歇尔在调停国共内战失败后停掉美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马歇尔及美国认为,国共爆发内战后,不但将破坏美国在东亚的布局,损害美国的利益,更为关键的是,美国人担心,占据巨大优势的国民党军队根本打不赢共产党,甚至有可能败在共产党手中。
到达中国并对国共军队进行深入观察和亲自了解之后,精明的马歇尔发现:“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政府军不可能摧毁中共军队”,虽然从“武器装备和训练上说政府军也许稍胜一筹”,但是,“中共军队的战斗力要比国军强,中共每名士兵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与之相反,国军的部队少校军官以下的都不知道”。
而对于马歇尔的结论,美国多位来华军官都表示赞同,1946年7月曾经访华的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就曾认为,共产党在东北的军队强大的很难被击溃。
所以,包括马歇尔在内的美国政府官员十分担心,如果真的爆发内战,庞大却腐朽的国民政府不但没有如愿击败共产党军队,反而与共产党陷入长久的内战。
而中国一旦爆发长时间内战,将使得美国自二战之后对中国的投入彻底清空。更为关键的是,爆发内战的后的中国将无法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可靠盟友,更无法维护美国的利益,这对于美国在亚洲的布局是难以接受的。
当然更难接受的是,一旦国民党军队败于中共军队之手,美国甚至有失去整个中国的危险,这对于美国而言,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对于美国而言,当时的中国不爆发内战,更有利于美国的利益。
第2个原因,则是苏联的制衡。作为与中国边境线最漫长的北方大国,苏联对于中国一直谋求对中国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点,无论从孙中山的联俄政策,还是扶持在北方的冯玉祥都可以看得出来。
包括1945年8月,在二战末期苏联撕毁对于日本的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发动百万大军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都是这一思维的产物。
所以,1946年5月,虽然当时进攻日本关东军的苏联百万大军已经从中国东北地区撤了出去,但是,苏联并没有因此减少对于中国事务的关注。
而当苏联发现,美国不但在中国进驻大量军队,而且动用飞机、军舰帮助国民党转运军队之后,更是十分愤怒。苏联不断引用1945年12月美苏英三国外长会议公报的文件,要求美国撤出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军队。
与此同时,苏联还多次批评美国的对华政策,认为美国卷入了中国的内战,帮助国民党军队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