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相信癸酉本《石头记》是真本

分享至

很多红学迷都相信癸酉本《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底本。原作的后28回就是癸酉本。

有人猜测,何莉莉手里一定有底本,就算没底本,他也看过原底本,否则绝对写不出来癸酉本。此本的框架和剧情如果不是底本,而是其他人的续书,那此人简直就是天才。

只要写过小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文笔容易,框架难。更不要提续写一本书。续写一本书,并且还能符合前文的难度堪比写十本新书。

从癸酉本08年出来到现在13年了,癸酉本粉丝不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癸酉本一无是处,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为何能收获如此多的粉丝?那就只有一个答案,此书有巨大的优势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这个优势能够让读者抛弃“文笔”,只看剧情。癸酉本就做到了这一点。

红学家只要想推翻《癸酉本》,我认为非常简单,找一百个顶尖红学大师,凑成一个大团队,以此对抗很多人说的“癸酉本团队”。100个顶尖的红学大师,我不信斗不过一个小团队。然后开始续书后28回或者后40回红楼梦。不管他们是续写曹雪芹家事还是什么其他剧情,哪怕结尾贾宝玉和三体人见面,只要续书比《癸酉本》更加好,更加符合伏笔,符合批语。我不信《癸酉本》粉丝还抱着癸酉本不松手。

等这本续书出来,收获了无数粉丝之后,红学官方亮出话。“这本书是假的,其实是我们续写的,我们续写就可以续写出来比癸酉本还好的书,所以癸酉本是假的。谁还有意见?”

只要拿出更好的续书,《癸酉本石头记》只会不攻自破。丐帮弟子千千万,你就算天天打,天天骂,天天抓。也阻止不了丐帮弟子越来越多。但是你只要让人人都过的好,吃得饱穿的暖。谁会傻到继续去当乞丐呢?

再看癸酉本

一、伏笔几乎都对得上,甚至还挖掘出了很多红学家没有注意到的伏笔。这可不是何莉莉这种文学水平的人可以做得到的。红学家研究了这么多年,还不如何莉莉一个人“编造”的书,这难道不讽刺吗?

甚至妙玉的批语,周汝昌研究了一辈子,也没研究出来,然后《癸酉本》直接拿了出来。如果是何莉莉伪造的,这个批语是什么情况?

二、满满的末世感扑面而来,红楼梦开头,说贾雨村生于末世,王熙凤判词里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判词也是生于末世。

里面随处可见的旱灾涝灾。

以及曲子里唱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后面的“白骨如山忘姓氏”。

三、如果是何莉莉伪造,能从红楼梦里找到这么多的伏笔,最起码也看了红楼梦几十遍,文学功底熏也熏个差不多了,但是何莉莉的文学水平还是小学生水平。这一点非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四、《癸酉本石头记》大纲太完美了,前面的小角色也一应出来,“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我可以说我第一次看完《癸酉本石头记》,那种大气磅礴的剧情,亡国的悲痛,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很讨厌很多红楼梦粉丝说《癸酉本》没有美感,甚至还有粉丝说套到了家国大事就俗了。我觉得这很讽刺,如果抗日战争时候我们输了,有人写了一本红楼梦来哀悼。过了三百年却被后人理解为了宣传大和民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美感。这才真是非常非常讽刺的事情。

《癸酉本石头记》,最完美的剧本和框架。

通行本是120回,但是我看过有人解析,红楼梦是108回,每9回一个故事,27回一个大故事。暗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7回结尾是黛玉葬花。

54回是中间,(暗示就是夏的最后一回,55回就到了秋)54回结尾王熙凤一直说散了吧散了吧。

55回王熙凤病倒,探春管家,从55回就能感觉到贾府下人各怀鬼胎,贾府开始内斗。而且入不敷出,吃饭都要按人头来下米。临近80回(81回算是秋的结束,该冬的到来,更加残酷的到来),74回抄大观园,75回贾珍三更半夜吃喝时候听到一声莫名其妙的长叹,76回中秋,人丁稀少,贾母力不从心,读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十足的苍凉悲伤感。

108回本反而更比120回本有说服力,而且癸酉本后面的剧情很符合前面的判词,让红学迷终于不用去猜各个人物的结局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