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图纪录片中心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个时代,人人都是家园的记录者
WE 纪录 ·WORLD EXPLORER
如果要评选出一部国民度最高的纪录片,可能很多80后和90后都会提名一部作品——《动物世界》。 当赵忠祥老师的声音响起,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动物朋友们的身影,还有非洲的旷野、神秘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白雪皑皑的极地世界……
那些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成为了许多人共同的童年回忆,我们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楼宇间长大,却对野性的自然充满向往。
《动物世界》截图
人与自然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羁绊?
原始时期,我们匍匐在自然脚下;农业文明时期,我们有了更多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仍认为天地才是主宰;而经过了工业革命,我们开始以“征服者”自居。
在过去的一百年多年里,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改变着自然生态环境:人口大幅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和混乱的城市化……
纪录片《家园》剧照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也许是时候,让人类停下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逐渐兴起。
著名作家茅盾曾说:“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从《蓝色星球》到《海豚湾》,自然生态纪录片一方面客观地呈现了全球生态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公器”,给人们带来警示。
《海豚湾》剧照
除了对自然的观察外,这类纪录片也呈现了人类对自身处境的审视和反思:《平衡》展现了可可西里无人区里关于盗猎与反盗猎的一系列故事,讨论了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出山记》记录了贵州省石朝乡村民搬迁至城市的过程,展现了两代人对乡村与城市的不同理解;《湿地的力量》将镜头对准华南地区最大的湿地,展现了在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人与其他生灵共处的环境……这些作品以不同的人类家园为切口,既有科普价值,又有人文情怀。
《出山记》剧照
作为广州图书馆的品牌活动,“WE纪录”从2021年到2023年分别以微纪录片、全能“纪录者”以及家庭影像作为主题,聚焦时代热点,发现身边故事,致力于为所有热爱影像创作的“记录者”提供一个公益学习、作品展示和与观众交流的平台。
2024,我们将聚焦“家园”!
旷野、乡村与城市都是人类生存的场域
但在不同的家园里,人类该如何思考自身的存在
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呢?
系列活动时间
DATE&TIME
2024.7.14 至 2024.10.13
授课方式
HOW TO PARTICIPATE
网络线上授课
作品线下指导
!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HOST
广州图书馆
广州广播电视台
合作单位
COOPERATOR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凹凸镜DOC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学术支持单位
SUPPORTER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
第一阶段:线上理论课
7月14日至8月25日
先理论,后实践
第一阶段课程将围绕“家园”展开,邀请纪录片行业一线的导演、制片人、摄影师和剪辑师以及资深律师作为导师,从选题策划、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以及作品包装提案等角度出发,为您带来【自然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从纪实摄影到纪录电影的成功之路——从《俺爹俺娘》到《乡村里的中国》】【记录有道-纪录片拍摄ABC】【讲故事不是剧情片的专属——纪录片方法论】【纪实观察类纪录片如何提案】五节课程 。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资深律师带来一节分享课【纪录片制作与传播中的法律问题】,为大家解读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法律困惑。
!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课程安排
CLASS SCHEDULE
线上课程参与方式
PARTICIPATION
①
报名方式
第一步:关注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广图纪录片中心”公众号
后台输入“报名”,获取课程群二维码
第二步:提交报名信息
进群后请根据群公告指引提交“报名信息”
内容包括真实姓名,年龄,对纪录片的理解等
友情提示:报名信息将作为申请结业证书的必备材料
②
参课方式
第一步:获取课程密码
报名成功的读者会自动获取训练营课程密码
(如未能获取,请联系群管理员)
第二步:使用密码上课
点击管理员在群里分享的上课链接
填写课程密码即可进入“2024WE纪录创作培训营”
请在指定时间内学习课程
温馨提示:课程直播时间为7月14日至8月25日每周日下午14:30-16:30,回看截止时间为8月31日23点59分。
③
结业证书
线上课程结束后,符合结业条件的学员可申请结业证书,由广州图书馆审核通过后发放电子版证书。
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1.按要求完成课程,拿到结业证书;
2.提交符合要求的“家园”主题纪录片作品;
3.经评审,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学员将获得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具体信息请看今天第二条推文“上课秘籍”)
导师介绍
TUTORS
01
自然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
7月14日14:30-16:30
授课导师
陈熠之
中国知名野生动物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创办缤纷自然(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她曾花三年时间在云南拍摄天行长臂猿,制作的纪录片《天行情歌》在联合国放映,获得2020年德国自然视觉最佳故事奖、法国戛纳电视影展银豚奖等20多个国际专业级影展奖项及提名;制作的纪录片《最美华夏:中国的野生国宝》于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期间在全球多国电视台播出;2021年全程跟拍云南野象群“北移南返”事件,制作的纪录长片《与象同行》获得国内外大奖。
02
从纪实摄影到纪录电影的成功之路
——从《俺爹俺娘》到《乡村里的中国》
7月21日14:30-16:30
授课导师
焦波
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摄影术诞生180周年,被评为世界180名摄影师之一,2016年获得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获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大奖”。
201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执导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获得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纪录片奖,广州纪录片节最佳长片奖等二十三项大奖;《出山记》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等八项大奖;其他纪录片代表作还包括《油桃妹》《进城记》《老窝》《大歌》等。
03
记录有道-纪录片拍摄ABC
7月28日 14:30-16:30
授课导师
彭颖斌
主任记者,广州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一直致力于纪实影像制作,二十年来专注岭南自然、文化等领域的发掘、整理、记录与研究。
代表作品有《湿地的力量》《看见一九四九》《蒲公英》等,作品曾获2019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铜奖,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多次入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
04
讲故事不是剧情片的专属
——纪录片方法论
8月4日14:30-16:30
授课导师
张琳
纪录片导演,剪辑师,清影工作室成员。
担任副导演和第一剪辑的《飞鱼秀》荣获2015成都剪辑艺术金沙奖“最佳纪录电影剪辑奖”;2016年担任《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版)剪辑师;2020年,导演作品《真实生长》荣获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优秀系列纪录片”奖;2023年执导纪录短片《把唢呐一直吹下去》。
05
纪实观察类纪录片如何提案
8月11日14:30-16:30
授课导师
韩蕾
纪录片导演,艺术监制、剪辑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MIDA导演计划”制片人,从事纪录片创作30年,参与创作的纪录片包括《雨果的假期》《造云的山》和《拉一碗面》等。
多次担任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导演计划、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CCTV9纪录片征案、CNEX主题征案、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等国内、国际纪录片提案的评委、培训师、决策人。
#分享课#
纪录片制作与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8月25日 14:30-16:30
授课导师
冯世锋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18年,担任广东省文旅厅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图书馆理事,读者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获得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颁发“2020年度广州市优秀文旅志愿者”称号,广州市慈善会颁发“广州慈善榜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称号等多项荣誉。
第二阶段:作品征集 7月8日至8月31日
回归家园,山海共生
万物轮回,人类来自自然,与山海共生,也终将归于尘土。在喧嚣尘世之中,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又该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应许之地呢?
“2024WE纪录”的第二阶段,我们将向各位学员和广大的纪录片创作者征集以“家园”为主题的原创纪录片作品,时长为10-50分钟。自拟题目、自主拍摄、自主剪辑制作。成片作品请于8月31日晚上23点59分之前提交至指定邮箱jilupian@gzlib.org.cn。(具体要求将于近日公布)
第三阶段:一对一作品指导 9月22日
行业大咖请指教
征片阶段结束后,我们将从征集到的作品中选择优秀或有潜力的成片,邀请其创作者参加在广州图书馆线下举办的行业资深导师面对面指导课程,有提交作品的创作者才可以参加线下指导课哟!(外地的创作者可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课)
作品指导课
9月22日 10:00-16:30
授课导师
彭辉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纪录片代表性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特聘评审专家。纪录片 代表作包括《空山》《平衡》《背篓电影院》等,先后获得国际国内160多个奖项,多部作品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永久收藏,被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数十所知名高等院校列为教学观摩片,被台湾电影资料馆列为“馆藏作品”。
彭辉历任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等国家级、国际性电影电视节评委。
第四阶段:线下影展&观众选择奖评选
让影像抵达观众 10月4日至10月11日
让作品抵达观众,也许是每一位影像创作者最大的心愿。
10月4日至10月11日,我们将在广州图书馆线下展映“2024WE纪录征片”终评入围作品。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对话的场域,让观众与影像对话,与创作者对话。
我们还将邀请各位观众成为大众评审,为终评入围的每一部作品打分,得分最高的影片将获得“观众选择奖”。毕竟金杯银杯,都不如观众的口碑。
第五阶段:WE纪录分享嘉年华
WE 纪录&R CAMP 10月13日
让记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佳能公司的户外生活品牌,“R Camp”的“记录生活”与“WE纪录”的“人人都是记录者”理念一致。两个价值观相似的品牌于2022年开始共同联手,打造集设备体验、拍摄讲座、WE纪录颁奖仪式、作品展映和主创交流于一体的纪录影像分享嘉年华。
2024年,我们继续携手,为您带来一场影像的嘉年华!
ATTENTION
1.本次活动属于公益文化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本次培训仅限14岁以上(含14岁)读者参加;
3.学员需服从培训管理规则,不得在课堂讨论区及学员群发布广告推销等信息,不得发布与本次培训无关的信息,不得发布挑衅争议信息;
4.请尊重导师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不得对课程私自录屏及对录屏的课程内容随意传播,否则由此引起的纠纷,广州图书馆将保留追责的权利;
5.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广州图书馆所有。
参考资料
1)刘小津 张萌,《在纪录片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刘佳宇,《环境传播视角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研究》
3)李祖扬 邢子政,《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回顾和反思》
4)[美]约翰• R. 麦克尼尔,《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 | 张雷
统筹 | 李玉
审核 | 黄臻雄 曾洁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