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下旬,中国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蒋介石宣布下野,二是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很多人就此认为,国民党要乱,要有好戏看,李宗仁要对蒋介石下手,“西安事变”将会重演。
原因很简单,蒋介石跟桂系有旧怨,蒋介石下野本就是桂系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的结果。因此很多人认为,一场兵变迫在眉睫,李宗仁很可能会学习张学良,把蒋介石软禁。
就连囚禁中的张学良,也高兴得不得了,对赵四说,咱们有救了。可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失望,从他年初就任,一直到年底,李宗仁都没有出手。
那么,李宗仁为何不软禁蒋介石?
是李宗仁太过于慈悲吗?非也。
俗话说“慈不掌兵”,能带兵打仗的,首先都有一副铁石心肠。民国时期的军阀,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在血雨腥风中成长?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是新桂系的首领。他能成为桂系的老大,不是被选举上的,而是无数人头换来的。1917年,李宗仁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是一个小营长。那个时候,广西军阀的老大叫陆荣廷。每次出操的时候,李宗仁都要带着战士们高喊“忠于陆元帅!保护陆元帅!”
因为陆荣廷曾经称“粤湘桂联军元帅”,大家吃人家的、穿人家的,不忠于人家忠于谁?
李宗仁当时默默无闻,陆荣廷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有一次陆老大下来视察的时候,李宗仁正在列队训练,他当即恭恭敬敬,上前立正敬礼,扯着喉咙喊:“陆元帅好!”可对方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带着卫兵前呼后拥过去了。
这一幕深深刺激了李宗仁,陈胜的话在他心头响起,而且引起共鸣,让他在心底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
当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然后拜将封侯,是每个男人年少时都有的梦想,但是能将其变为现实的,万里也不挑一。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光说不练,没有冒险精神,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也放不下,那也怕失去。
李宗仁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人,执行力很强,也敢于冒险。1921年,还是营长的他,做起了将军梦,造了陆老大的反。
听到一个营长造反,陆荣廷哈哈大笑,根本没有当回事,心说这小子也太不自量力了,你以为当老大是过家家?
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李宗仁竟然拉到了十几个连,来到了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自封“总司令”,打出了驱逐陆荣廷的大旗。
1924年,李宗仁被孙中山封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7月,他又击败陆荣廷手下的小弟沈鸿英,彻底把广西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桂系军阀首脑。北伐的时候,蒋介石是总司令,李宗仁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高举屠刀的时候,李宗仁举双手欢迎。而且当时担任淞沪卫戍司令的,就是李宗仁的小弟白崇禧。在李宗仁的默许下,白崇禧在上海掀起血雨腥风。一时间,人头滚滚落地,“杀人如草不闻声”(共产党人瞿秋白形容),活脱脱把上海变成人间地狱。
“白(白崇禧)色恐怖”一词,大约也有白崇禧的“贡献”。桂系将领的残暴,由此可见一斑。
只用了三年多时间,李宗仁就实现了自己的将军梦。由此可见,李宗仁可不是拥有妇人之仁的将领,软禁蒋介石的念头,在他大脑里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
那么,是二人关系太好,碍于情面无法出手吗?也不是。
民国军阀中,跟蒋介石旧怨最大的非桂系莫属,桂系给蒋介石制造的麻烦最多,最让他头疼。也可以说,桂系跟蒋介石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李宗仁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二人没有从属关系。陆荣廷是老上司,李宗仁还造了他的反呢。而且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跟李宗仁有关。
1927年8月,北伐军进攻山东受挫,蒋介石被逼下野,幕后推手正是李宗仁和白崇禧。1928年初,蒋介石复出,想模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来个全国大裁军。裁军之后,蒋介石手握46万军队,桂系控制的军队只有23万。
这一来,触动了桂系的根本利益,李宗仁和白崇禧跟蒋介石闹翻。
这时候的桂系,已经翅膀长硬,坐拥北平、两广、上海、湖北等广大地域,岂能束手就擒?所以没有等蒋介石出手,二人就先发制人,发动兵变。
他们派兵进入湖南,驱逐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同时任该省政府委员何键为主席。
3月26日,已经是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大怒,下令免去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的军政职务,发兵进攻桂军,“蒋桂战争”由此爆发。7月,蒋桂大战拉上帷幕,狼兵桂军被打垮,李宗仁出逃广州。
李宗仁并没有就此罢休,一直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复仇。
1936年6月,李宗仁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联手,发动了两广事变,逼蒋北上抗日。
8月,因为广东将领余汉谋倒戈拥蒋,李宗仁等再次咽下失败苦果。
1948年底,在美国和桂系的共同压力下,蒋介石第三次下野(第二次是在1931年)。
蒋介石一生三次下野,都跟桂系有关,有两次是桂系的直接逼迫。而李宗仁两次被蒋介石打败,狼狈不堪,这仇不能不大。
既然如此,李宗仁为何没有出手扣押蒋介石?
不是不想,而是实力不许。
1949年初,老蒋在第三次下野之前,就已经未雨绸缪,签署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八大金刚之一的陈诚为台岛军政长官。
第二道命令,是晋升自己的心腹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
这一来,汤恩伯不但是南京、上海、杭州最高军事长官,长江中下游防线及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全部军队,也在汤恩伯的控制之下。
汤司令军事才华一般,虽然他在抗战中期也曾经让日本人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治军无方,被河南人将其跟水灾、旱灾、蝗虫并列在一起称“水旱蝗汤”。在1944年爆发的豫湘桂战争中,汤部一败涂地,部分军队还被河南民众缴械。
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一百多位国民党将领联名弹劾他。即便如此,蒋介石也是将其短暂免职,不久便让他复出,担任黔桂边区总司令。
抗战胜利时,蒋介石对汤更是恩宠有加,让他主持京沪地区日军受降,风光无限。
1946年2月,汤恩伯又晋升上将,还担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不久后,汤恩伯升任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
孟良崮战役中,因为丢了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第74师,汤恩伯被“撤职查办”。但是蒋介石不久便重新启用,任命他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能力平平的汤恩伯,为何成为不倒翁,让蒋介石念念不忘?
究其原因,就是他对蒋死心塌地,无比忠诚。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1949年初,浙江省主席陈仪看到国民党即将玩完,就起了反蒋的念头。不仅如此,他还想策反手握重兵的汤恩伯,也一起反蒋。汤恩伯得知后,假意答应,背地里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国民党保密局特务毛森。
这一来,陈仪造反未成,锒铛入狱,后来还掉了脑袋,被蒋介石下令处决。陈仪是汤恩伯的上司,是他将汤保送到日本上军校的。不仅如此,陈仪还是汤的岳父,汤的妻子王竟白是陈的养女。可以说,陈仪对汤恩伯恩重如山。但是,汤恩伯还是“大义灭亲”,将恩人送上了不归路。
如果李宗仁敢对蒋介石不利,产生什么想法,汤恩伯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那么,李宗仁就不会调动桂系,将汤恩伯干掉?根本办不到。
1949年初,国民党还有百万军队,有半数分布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国民党军队有60万左右。汤恩伯指挥的中央军,总兵力在45万左右。
南京以及周围的驻军,是蒋介石嫡系,包括李延年第六兵团及南京卫戍总司令部指挥的第28军、第45军、第99军等部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蒋介石心腹,对蒋忠心不二。
相比之下,桂军弱得可怜。抗日战争胜利后,桂系军队被压缩到不像样子,总兵力也只有8万人上下。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加快速度扩军。经过不懈的努力,桂军发展到了16万,但有相当一部分在广西。
在华中,桂系子弟组成的第三兵团,下辖7和48军,总兵力无非也就是6万人上下。并且这些部队都部署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他们根本不能进入南京、上海。
还有一点,那就是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保密局,始终牢牢控制在蒋介石手里。这些特务跟共产党斗,绝对是处于下风。但是他们监视李宗仁和白崇禧,已经足够。
保密局特务遍布南京,渗透到各个部门,如果李宗仁有风吹草动,蒋介石马上就能得知。
因此说,李宗仁软禁老蒋也只能是一种想法,事实上根本做不到。他本人倒是在蒋的控制之下,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果他一直留驻南京的话,老蒋倒是有可能将他扣留起来。
蒋介石当时并没有在南京,李宗仁即使手中有一定兵力,也鞭长莫及。他下野之后立即返回了自己的老家奉化溪口镇,他对自己的安全非常重视,保持了高度警惕,部署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整个溪口安保措施严密,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外围警戒部队,在距离溪口30公里之外。第二层是侍卫总队,驻地距离溪口十公里之内。第三层“总统卫队”,部署在溪口地区。第四层是贴身侍卫,不离蒋介石左右。
负责保卫蒋介石安全的部队,对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有一点问题就不行。最初俞济时提议调从塘沽逃掉的侯镜如兵团第87军到浙江去,老蒋一想,否决了。后来经过严格筛选,蒋介石把交警总局的两个总队调了过来。
这支部队是军统特务武装改编的,对蒋绝对忠诚。
蒋介石的贴身侍卫,更是经过了严格的政审,确保万无一失。原则上讲,必须是江浙人,奉化溪口人优先,最好是有血缘关系,比如王世和、蒋孝先。
其次,是蒋介石故旧的子弟,张毓中、翁元、宣铁吾等。还有一部分,是戴笠的老部下,如陈善周、黎铁汉等。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疏忽大意被张、杨扣留,留下终生遗憾。
对蒋介石这样的人来说,同样的错误不可能犯第二次,他肯定要接受教训。
蒋介石辞职不离职,下野不下场,他在溪口架设了多部大功率电台,指挥“全国”各地的军队。
总而言之,蒋介石的下野跟前两次不同,他完全掌控大局,李宗仁不过是提线木偶,只是他搞“和谈”拖延时间的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宗仁是光杆司令,想要做出什么重大决策,没有蒋介石首肯的话,都难以落实。
比如李宗仁就任之后,为了刷存在感,也为了收买人心,曾经以代总统的身份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
但是他说了白说,根本就没有人回应。
即使是以张治中为首的和谈代表团,到北平跟我党谈什么,事先也要向老蒋请示。
说白了,李宗仁即便当了代总统,也还是个棋子;他自己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在国民党败退大陆时直接去了美国。
桂系另一大佬白崇禧虽然去了台湾,但也郁郁而终。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