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6军贻误战机,宋时轮大怒:撤销番号,军长拍桌:这是毛主席定的

0
分享至

1950年7月,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自此开始对朝鲜进行支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奔赴朝鲜开始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虽然抗美援朝战争最终的结果是胜利了,但是据今年91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少祥回忆,这场战争只能说是“惨胜”。

李少祥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27军79师235团2营5连的一名士兵。

图|李少祥老人接受采访

为什么他会认为我方是“惨胜”呢?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重大的失利——长津湖战役。

当时中央对战意满满的第九兵团寄予厚望,希望第九兵团作为一个突击部队,在与美军作战时,拼尽全力。而当时中央给志愿军方面下达的任务是“全部歼灭”敌军。

分配好任务后,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宋时轮就带着20军、26军和27军出发前往长津湖。跨越了海拔1700多米的雪山,又经过了长达20天的徒步行走后,我军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司令员宋时轮给三军下达命令,让20军和27军分别驻守在长津湖的西侧和北侧,而26军作为预备队伍驻守在东侧负责狙击。

20军和27军先行进攻,26军驻守在二线等待武器和物资粮食的到来。

做好一切准备后,20军和27军在11月27日向联合国军发起猛攻,从27日的黄昏到28日的早上,英勇的20军和27军已经将美军的第1师和第7师团团包围,联合国军的部队被我国志愿军分成了五段。

就这样,第1师和第7师的沦陷就切断了美军后续部队的联系。

到了12月1日,美军1师突破20军和27军的包围,我军不断追击,意图缠住他们,为26军争取时间,为歼灭1师创造条件。

图|撤退中的美军陆战1师

人民志愿军在猛烈进攻美军的第1师和第7师的时候,联合国军就开始向南撤退。

而对于我国的夹击,美军也是努力将剩余部队联合起来,这时敌人的火力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反抗。

当时的美军有着最先进的武器和最先进的军事设备,这就导致美军对于我方的攻击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尤其是当美军将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一起时,效果更甚。

当时我方除了武器装备比不过美军,后勤补给也跟不上,甚至可以说是差距巨大。

图|电影《长津湖》剧照

随着美军一路向南撤退,战区也来到了长津湖的高海拔地区。

面对着零下40多度的恶劣天气,我方很多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物资补给,身上还穿着单衣。

相比于人民志愿军,美军却是穿着厚厚的棉服。

这就使得我们与美军在拉锯战时,耗时越长,其形势于我们越不利。

最开始我们还能一次又一次地将美军打退,但是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仅有两个师兵力的人民志愿军慢慢地支撑不住了。

图|长津湖战斗发起前,穿着单衣宣誓的志愿军官兵(旧照)

在粮草不足,弹药不足且人员伤亡严重的情况下,虽然我军仍能勉强困住美军,但是却无法阻止美军的持续撤退,其战斗力也有所下降。

因为当时中央下发给我们的任务是将美军全部歼灭,所以,宋时轮将军也下达了命令:“放跑一个也不行!”

渐渐地,宋时轮感到有些支撑不住了。

然而26军却迟迟没能到来,20军和27军也只能苦苦支撑着,在这短短的几日里,我方人员损失惨重。

图|美军向中国军队阵地投掷汽油弹

遗憾的是,在26军到达之前,美军就已经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之下南撤到下碣隅里,第九兵团最终没能完成全歼的任务。

美军撤退前,还不忘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几公里外的志愿军只能眼睁睁看着给养被毁,心如刀割。

事后经过复盘,当时第九军团失利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就是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美军退到下碣隅里的时候,便通过大量的飞机将所有的伤亡人员和尸体都运走了,随后便开始了对志愿军的猛烈攻击,这就造成了志愿军战士的大量伤亡。

图|美军的的HO3S-1直升机撤出的陆战队伤员

同时,美军的凌厉攻击也让中国志愿军无暇顾及原本处于败势的联合国军,同时也给美军的撤退留出了时间和空隙。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后勤运输能力太差了。

在战争打响之前,我们就知道我方的粮食储备和武器装备都远远落后于美国。

因为运送的物资过大,所以在第九军团部署时,彭德怀不得不将26军全部留在第二线等待着从后方运来的武器设备,少了整整一个军的火力支援,这就严重影响了我方的战斗进展。

图|志愿军在战斗间隙分发土豆

当时26军的军长张仁初着急地想要去奔赴前线战场支援,但是无奈粮食和武器装备迟迟不到位,张仁初只能等在二线。可等到粮食和武器装备好后赶过去,却发现美军已经逃脱了。

同时,也正是因为后勤管理不到位,导致了第一线的志愿军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

当时的战争报告总结里也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场战争的惨况:

“战争统计,土兵只可以在厚厚的雪地上进行露营,脚、棉袜和手冻得和雪团差不多白,连手雷弹的拉环都拉不动,引信也不发火,高射炮管因严寒而回缩,迫击炮弹有百分之七十不发生爆炸,中国人民志愿军们的手指肌肤和火炮和炮身粘在了一块儿。”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长津湖气温仅有零下40多度,这极大地限制了身穿单衣的志愿军战士们的行动。

图|脚上结冰的志愿军战士

他们要武器没武器,要装备没装备,要粮食没粮食。志愿军战士只能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苦苦地支撑着,但有血有肉的人怎么能比得上冷冰冰的机器?

在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时,志愿军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让美方的一个师给跑掉了。

当时的战斗虽然总的来说是胜利了,但却没能完成中央下达的全部歼灭美军的任务,而且第九军团损失惨重,所以即使最后胜利了也只能说是“惨胜”。

在战后,张仁初遭到了宋时轮的严厉批评,虽然张仁初心里有万般委屈,但是事实的确是26军没能及时抵达现场支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和让美军最终逃脱。

图|第9兵团的战士冒着大雪,在零下摄氏30度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隐蔽前进

当宋时轮将张仁初喊到院子里的时候,最开始张仁初还安静地听着宋时轮的训斥,但是宋时轮将军骂着骂着,越骂越生气,便开始说狠话,一怒之下就说出“要撤掉26军的番号”。

听到这里,张仁初不干了,他拍案而起,走到作战图前,拿起指挥棒就对宋时轮叫喊道:“你觉得26军作战不成,净给第九兵团掉链子?可你瞧瞧这是你命令的,你叫大家从黄草岭7个钟头从这儿到那儿,大家来了,还提早了。宋司令,你是坐4个轱辘的,大家两条腿,哪能走过你。敌人跑了这能全怪我们吗?26军的番号是毛主席亲自定的,宋司令你撤销不掉。”

图|志愿军战士跨越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雪山,向长津湖挺进

张仁初是军队里有名的火爆脾气,被人称之为“张疯子”,平时就是一个冲起来不要命的性子。

偏偏宋时轮也是一个火爆脾气,听到张仁初这样回怼他,宋时轮更生气了,两个人针尖对麦芒,气氛立刻焦灼了起来。

其实,对于这一场战役的失利最难过的就是宋时轮。

本来是宋时轮信心满满的上战场,但是却一步一步眼睁睁地看着美军逃脱,自己却无能为力,看到自己的兵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在眼前。

据统计,当时在长津湖战场上仅冻死的士兵就超过了三万人。

这怎么能让宋时轮不难过?也正因为这样宋时轮将怒火发到了张仁初的身上,而且一时发狠说出了“撤番”的话。

图|抗美援朝战争时,张仁初在战前检查武器

其实,宋时轮的话刚说出口,他就后悔了,可张仁初的反应这么大,居然还敢反过来骂他,宋时轮的火爆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最后还是彭德怀司令员进来给他俩调解,说:“宋时轮不要争了,错误面前没有真理。”

气氛这才缓和了下来。

其实战争结束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总结经验,然后解决军队中的不足,更好地应对下次战役,在下一次战役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图|志愿军第27军80师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战壕里迎击敌人

在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后,当时第九军团的伤亡严重到甚至无力再继续参加下一场战役。

要知道曾经优秀的第九军团从不缺席每一场战役,无论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还是解放上海,第九军团都时刻冲锋在战争的第一线。

他们可以真正地被称为是一支“英雄部队”,而第九军团也凭藉着极高的战斗素养和极强的团队精神,在军队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威慑力。

在第九军团士兵的心中,长津湖战役中的失利着实是一次大的败笔,这就让第九军团的司令员宋时轮更加难受和愤怒。

图|宋时轮(旧照,复原上色)

此外,在宋时轮和张仁初争辩时所提到的“26军的番号是毛主席亲自定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到底26军经历过怎样的光荣过往,才能让张仁初底气十足地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宋时轮争辩?

26军的前身乃是鲁中军区的主力部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专打恶仗”的军队。1945年,鲁中军区所部参与战争,一度打碎了国民党军队想要挺进华北和华东地区的计划。

而后鲁中军区所部继续向前攻进,接着占领了博山和淄川,然后还沿途解放了周村和张店,将渤海和鲁中联合起来,之后在1946年鲁中军区所部乘胜追击,快速地全歼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等部,取得了鲁南战役的胜利。

鲁中军区所部的勇猛行动,为鲁南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进程。

这支部队慢慢地在军队中积累着名气,而鲁南战役,更让他们名噪八方,而别人对于鲁中军区所部的评价,便是他们“专打硬仗”和“专打恶仗”。

1947年,鲁中军区所部编入华东野战军,隶属于第八纵队,由王建安担任司令员。在刚被编为八纵那一年的“莱芜战役”中,该部队就迅速歼灭了国民党的第73军师第77师。

在“孟良崮战役”中,八纵攻占了桃花山、磊石山要点,切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与83师的联系。在随后的“沂源阻击战”中,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

图|八路军时期的王建安(旧照)

之后八纵辗转于不同的战场上,而他们每到一个战场,几乎都是全歼敌军的骄人战绩。

在解放战争中,有一个说法叫做“排炮打不动,一定是八纵!”这较好地概括了八纵的作战特点。

八纵一次也被称为“沂蒙雄狮”,在军队中是赫赫有名的、公认的、能力最强的六个纵队之一。

以至于后来部队里,一旦有难打的恶仗,上级领导想到的第一个名字也总是八纵,而机会每一次战场上都少不了八纵的身影。

1948年,有“张疯子”之称的张仁初接管了八纵——有了张仁初的加入,八纵的名声更为响亮,当时部队里的人都知道八纵打起仗来,那是不要命的,当时更是被敌人称之为“拦路虎”。

图|张仁初(左)正在研究部署兵力

张仁初接管八纵后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就是“淮海战役”,当时的八纵先是一马当先地夺得了运河铁桥,而后又围歼了黄百韬军团。

这样一来,八纵既保障了后续部队的进入,又英勇地歼灭了两万多名敌人,极大地分担了“淮海战役”中我军其他部队的压力。

在淮海战役中八纵的英勇行为,甚至传到了中央,中央在下发文件时还特地夸赞了八纵,甚至八纵还上了新华社的专栏稿。

1949年,八纵有了真正的番号——26军,正式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团。

但有意思的是,张仁初口中所谓的“毛主席钦定的番号”,仅仅只是当时中央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将当时在全军范围内混乱的番号按顺序从一师到七十师进行划分。

图|毛主席旧照

细想下来,张仁初和宋时轮的对抗着实是让人发笑。

当然张仁初能如此骄傲地将毛主席抬出来做“盾”,那是26军的辉煌战绩给的底气。

张仁初此人从“黄麻起义”时,他“拼命”的名声就已经有所传出了,那时的他才刚刚加入红军。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途经甘肃岷县腊子口,腊子口一向有易守难攻之称,不仅有崎岖的悬崖,而且地势较低,如果敌人从上方攻打下来,我方就很难攻破他们的攻击。

所以红军务必要攻下这道关卡,因为四周都有大量的敌军,我们没有办法再退回草地。

图|红军经过白龙山上的九龙峡,向腊子口进军

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便是那个木桥,但国民党军队也知道那是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所以早早地便在桥头和悬崖边上驻守了重兵,而后国民党军队利用地理优势一次又一次地将我军打退。

张仁初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他愤怒了,他一把拿起身边的枪,另一只手拿起一柄大刀,就猛地冲了出去。

其实张仁初本身并不是很健壮,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死”。

他一面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扫射,一面毫不畏惧地向前冲,就连子弹打进身体里,张仁初也只是顿了一下,就忍着疼痛,继续往前冲。

每次冲锋,张仁初都要拼到精疲力尽,再也动不了的时候才会停下来。

图|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然而即便如此,我军还是没有攻下腊子口。

一时之间我军陷入了两难的境界,就在这时,张仁初想出一个计策——正面佯攻,然后背后夹击。

他的想法就是由他来带着一队人徒手攀上悬崖,从后方去袭击敌人,然后在我军正面攻势的掩护下,出其不备的时候拿下腊子口。

但是,当他献上这个计策时,虽然上级同意了他的计谋,却对他亲自带队进行了否定。

上级考虑到张仁初刚刚进行了一次强攻,身体负伤严重,甚至身体里还有子弹没有取出,所以当时不仅上级领导不同意,身边的战士们也都不同意让张仁初亲自去冒险攀登。

图|腊子口战役示意图

张仁初自己却毫不在意身上的伤,他与上级争论了许久,最终在张仁初的请求和坚持下,上级领导还是无奈地同意了。

随后便如张仁初所预料的那样,大部队在正面再一次发起一次佯攻,而张仁初带领二营的战士从敌人的后方一举攻下了腊子口。

很多年后,有参加了腊子口战役的老兵接受采访,提到了“腊子口战役”,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如“战神”一般的张仁初。

图|红军夺下腊子口(油画)

在提到张仁初时,那位老兵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心疼地讲道:“当时张团长身上的伤还没好,就跑去攀登悬崖,在登崖时,张团长的伤口处裂开了,血止不住的往下流,但他却还是一声不吭,爬的速度比我们还快。”

1955年,中央为这些战士们授衔时,毛主席还亲自走到了张仁初的身边,对他说:“我记得你啊,张仁初,腊子口那一战,你打得很好。”

其实让张仁初扬名的战争,并不是腊子口这一战,而是2月后的“直罗镇战役”。

当时红军到达陕北后,我党想要把根据地立在陕北。然而说是这么说,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

图|到达陕北的红军(旧照)

当时正好是11月份,天气逐渐寒冷了起来,而我方军队没有棉服,只能身着单衣,不仅如此我方连重武器也没有,只能靠着自己往前冲。

面对敌人的一重又一重的防御,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面对着这重重困难,战士们心中不免有些胆怯,行动上就迟滞了些。

张仁初身先士卒,一点都不怕,他随即拉过自己的战马,扛着枪就带领士兵冲了出去,虽然敌人的防御很坚固,炮火很密集,但是还是抵不过张仁初的迎头猛冲。

看到张仁初的英勇行径,我方士气大增,战士们争先恐后向敌人发起进攻,最终陕北地区就在我方的强攻之下被拿下了。

也正是因为在直罗镇战役中的表现格外突出,“张疯子”的称号由此而来。

“张疯子”的“疯”,还体现在他的强大意志上。

在鄂豫皖苏区作战时,张仁初曾不幸被子弹打穿腹部,本人直接就昏死了过去。

可是由于激烈的战事,昏迷的张仁初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就这样,受伤的张仁初直到战争结束,才被士兵抬到了医院。

那时候的张仁初真的是命悬一线,就连医护人员都说情况很危急,他能否活下来只能靠他自己。

当时的医疗条件,大家也都知道,不仅非常差,而且还没有麻药,张仁初就只能忍着剧痛让医生进行清洗肠子,没有消毒工具就只能用盐水清洗。

本就要遭受强烈痛意的张仁初,在盐水的刺激下,变得更加疼痛,甚至有时昏死过去了,就又痛得醒过来。

但张仁初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忍了下来。

半夜里张仁初发起了高烧,医生看到这个情况也只是无奈地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当时战士们都以为张仁初挺不过去了,很多战士都开始默默流泪。

没过多久,张仁初的高烧却退了,人也醒过来了,连医生都直呼:“这是一个奇迹!”

后来张仁初谈到这一次的“奇迹生还”,曾说过:“我当时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活下去,我不怕死,但是我也不甘心就这样窝囊的死掉。”

抗日战争时期,在南夹沟伏击战中,张仁初不幸被子弹打中了头部,但幸运的是子弹擦过了头骨,没有打中要害。

图|张仁初中将(旧照)

经过了多日的昏迷,在张仁初醒来的时候却还是笑着说:“这大概是我第七次受伤喽,老天爷依然不愿让带我去,就是想让我多打一些小鬼子哟。换句话说有你们医生护士在,便是受伤了也不要紧!”

张仁初仅仅休息了几天,伤口才刚刚愈合,便继续奔赴了前线。

在张仁初的一生中,像上面这种命悬一线的场景,一共出现过11次,每一次都都被张仁初硬生生挺了下来。

在张仁初这位猛将的影响下,整个26军自然都十分勇猛。

虽然在长津湖一战张仁初失利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气馁,反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拼命,此后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图|朝鲜咸兴北道,众人欢送志愿军回国

回顾历史,正是因为有张仁初这样的勇士,在危急关头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奋勇向前,我们才能击败敌人,才能获得民族解放,才能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张仁初”,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安定生活!

向张仁初将军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致敬!

-完-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钟裹杂谈历史 incentive-icons
钟裹杂谈历史
资深历史学者
1107文章数 4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