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视频截图资料图(图源:澎湃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武汉大学选调生因不满条件艰苦,从嘉峪关离职”一事引发网络关注。
5月30日,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对此事件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但同时也表示,这位离职选调生就业后的个人选择,不能代表武汉大学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选调生群体,不会动摇武汉大学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信心,更不会改变武汉大学学生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决心。
事情起源于当事人顾某发在网络上的一篇公开文章,顾某是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选择考选调生之后,对自己被分配到嘉峪关,没有留在家乡兰州,感到不满。经导师的劝说、父母的鼓励,一度放弃后,顾某还是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但始终心存芥蒂,不情不愿,觉得自己是明珠暗投,于是在网上发表了这篇充满哀怨和自怜的文章,其中“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等不友好的言论,也引发了网友的批评和议论。不少嘉峪关的网友无奈地表示:“吃不了的苦可以选择不吃,可以不爱,请不要伤害。”也有网友对其措辞极为不解:“嘉峪关跟兰州相比,气候环境风俗相差并不会太大,有必要说得像‘被发配’一样吗?”
这一事件不断发酵,有网友以顾某为例联想开去,认为现在太多想通过各种方式“上岸”的高学历人才,根本没想着要怎么发挥才学,服务基层,以实干奋斗践行初心,而是只考虑自己能不能端铁饭碗,过不过得上安逸日子,这样怎么能好好为基层百姓谋福利,怎么能让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好呢?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忧心忡忡,别因为一叶障目,就不见莽莽森林,更不要因为一个人幼稚消极、自怨自艾的“哀叹调”,就听不见千万选调生奔赴山海,奉献青春,逐梦乡野,励志奋斗的“主旋律”。正如武汉大学回应中所称,武汉大学有超过3000名毕业生成为选调生,其中很多人都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而放眼全国,奔赴山野高原,去往基层一线的选调生每年有数万人之多,其中有不少青年都是心怀热望,挺膺担当,在田间地头墩一墩,到滚烫生活中接地气,去广阔天地磨炼自己,在时代浪潮中大有作为。顾某的哀怨不属于他们,顾某的态度也不能代表他们,因为顾某的一篇文章,就否认了一个群体的梦想与作为,对于埋头苦干的人来说,当然是很不公平的。
不可否认,考公考编热潮之中,的确会有一些选调生、年轻公务员会有顾某这样“自我中心”的想法,只想要体面,不想干实事,只想看春光,不想“上村山”,但现实是,选调生这样的工作,本身就是以敬业,奉献,担当为底色,不愿吃苦耐劳,不能沉下性子,不敢直面困难,没有为民情怀,那是肯定做不好的。不要说当事人自己觉得“入错行”,恐怕招录单位也会觉得“看走眼”,对服务当地民众也没有好处,还不如尽早离开,将位置让给那些真正心系基层、扎根基层、想在艰苦之地锻炼成长,想为中华崛起做出贡献的青年。
其实,顾某的离职恰恰说明,选调生不是安逸的金饭碗,绝不是考上了就可以高枕无忧混日子,更不能端了服务人民的饭碗,却砸地方发展的锅。陌生艰苦的环境,复杂琐碎的工作,层出不穷的难点,本身就会形成天然的“淘汰机制”,没有做好奉献的准备,没有具备拼搏的精神,就无法闯出属于自己的前路,也端不牢这个饭碗。只有历经千磨万击依然坚劲,脚踏实地打牢人生根基的年轻人,才能在基层学到真本领,在田野里干出新作为,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光彩,让个人的理想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